5月9日晚,中國駐英國使館大廳裏充滿了節日氣氛。正在英國訪問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會見了近400名中國駐英使館工作人員、華僑華人和留學生代表。溫家寶總理的講話不時引起一陣陣熱烈的掌聲,掌聲中充滿了旅居海外赤子的愛國情、思鄉情。
請70歲以上的老人坐下來
大廳裏人多,大家都站著。合影留念後,溫總理走到話筒前,用略帶沙啞但卻充滿暖意的聲音説:“我有個建議:70歲以上的老人找個椅子坐下來,好嗎?”溫總理話音未落,大廳裏暴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溫總理又補充道:“因為我才60多,所以我站著。”
掌聲和笑聲過後,大廳裏安靜下來。溫總理説:“不管我們走到哪,我們都是黃皮膚, 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有共同的歷史,共同的文化,我們是中國人。我深知,長年居住在海外的華僑華人,非常思念祖國,非常想念家園。”
溫總理的話説到了大家的心坎上,在場的人都情不自禁地再次鼓起掌來。接著,溫總理又向大家背誦了季羨林先生《旅德十年》中的一些文字:在國內的時候,我只想也只能想我的母親,到了國外,我的想念當中又增添了一個祖國母親……我真的想家了,想故園,想故園裏的朋友們,有時想得難以忍耐。
溫總理講話的語調柔和、平緩,充滿深情。大廳裏鴉雀無聲,每一個在場的人都靜靜地聆聽。中國駐英國使館始建於清朝,是中國的第一個駐外使館。回顧這段歷史,溫總理柔和的語調變得堅定、自信,話語擲地有聲:“那時候,我們國家是極貧極弱,在國外抬不起頭來。但是有一點連歐洲人都看得清楚,那就是中國人的美德,即使在屈辱的年代也表現得十分充分。”他説:中國人吃苦耐勞,自強不息,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些美德也反映在現代的旅居海外的人身上。
掌聲再次響起。
和平 發展 統一
“祖國要發展,祖國要和平,祖國要統一!”溫總理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大家介紹了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發生的變化和今後的發展前景。談到發展,溫總理列舉一系列數字,用身邊小事説明瞭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他説:“上個世紀80年代,我第一次在法蘭克福下飛機後,坐上汽車跑在高速公路上,羨慕得不得了。現在我們的高速公路總長快3萬公里了,排世界第二位。”“大家關心,中國能不能繼續持久、平穩、較快地發展下去。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訴大家,我們會做到的!”
談到和平,溫總理有些動情:“咱們中國人什麼時候佔領過外國一寸土地?沒有過!”
他説,其實鄭和航海比哥倫布還要早,澳洲也到過,“但是我們是去親鄰、善鄰,給人家送禮物,給人家送茶葉,送綢緞,中國人太好了。”
溫總理幽默的口吻又引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和笑聲。“近者悅,遠者來”,溫總理用孔子這句話來解釋中國的外交。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流。我們正處在一個戰略機遇期,我們不能錯過發展的機會。我們要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溫總理説,他這次到歐洲來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歐洲是中國外交總格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非常重視同歐洲發展關係,“因為在許多重大國際問題的看法上,我們是一致的”。“祖國要統一,這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所有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溫總理問大家:“是不是這樣?”在場的數百人異口同聲:“是!”掌聲再次響起。溫總理説:“一個連祖國都不愛的人是什麼都不會愛的,一個忘記祖國的人肯定連父母,連親朋,連故友都會忘記。”他説,追溯起來,臺灣被割讓是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簽署的《馬關條約》使臺灣淪亡了50年。1943年的《開羅宣言》,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1971年第26屆聯大第2758號決議,這三個文件都明白無誤地確立了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法律地位,這已經成為國際上的共識。
“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僅老一代的中國人不能忘記,不能丟掉,我們年輕一代的海外遊子也不能忘記,不能丟掉,這比我們的生命還要重要!”溫總理話音未落,場上又是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
(新華網 2004年6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