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鄉圓 水是故鄉甜——本報代表團訪問紐約側記
 
 
  來源:      日期:2004-09-22 15:41

 


  紐約,是世界著名的大都會,也是人民日報海外版在美國發行量很大的地區。近日,我們人民日報海外版代表團一行訪問這裡。當聽説來了祖國親人,僑胞們非常高興。著名華人企業家、美國威特集團董事長李學海和人民日報海外版代表團成員緊緊地握手,表達了一個老讀者對海外版的心情。他説:“我在國內建立了幾家合資企業,很需要了解國內的相關政策法規,看海外版是必須的。我還被海外版報道過呢。”

  在美國,中國人的塑像只有兩座:一是孔子,一是林則徐。就在林則徐塑像不遠處,美國林則徐基金會主席黃克鏘趕來和海外版代表團會見。這個福建鄉親説,林則徐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是世界禁毒先驅,所以我們被批准建立了他的塑像;人民日報海外版是我們自己的報紙,我們每天都需要看。他説,我們建立林則徐塑像和閱讀海外版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讓大家不要忘記我們的中國根。月是故鄉圓,水是故鄉甜啊。

  美國華商總會主席、青年企業家鄧龍為人民日報海外版代表團訪美舉行了歡迎宴會。紐約當地一些知名僑領參加了宴會。鄧龍説,雖然這裡有許多華文報刊,可是海外版是我們“娘家人”。我們看見海外版代表團,就像看見親人一樣親。

  9月17日下午,海外版在希爾頓酒店舉行讀者座談會。當地愛國華僑華人代表、海外版的老讀者和主要華文報刊、廣播電臺、電視臺派記者參加。海外版負責人李德民介紹了海外版新聞和發行的情況,回答了記者關心的一些問題。他代表人民日報社王晨社長、張研農總編輯感謝海外華僑華人和留學人員對海外版的厚愛,預祝大家中秋愉快。

  在座談會上,與會者爭先恐後地發言。中央歌劇舞劇院原指揮姚學言説,1981年我來到哈佛大學,當時隻身在外兩眼一摸黑,心中的孤寂無法形容。1985年海外版創刊,從此我有了精神寄託,海外版成了我來自祖國的家書,帶給我豐富的精神食糧。我從那時起一直讀到今天。不光我看,我的母親和岳母去世前已是近百歲的老人,一個看當地華文報紙,一個就看海外版。看海外版,我覺得可以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這份報紙一定要好好辦下去。

  美東安徽文教交流協會副會長方襄城談起了他的經歷。有一次,他打開信箱,從中取出海外版。鄰居看見十分驚訝:“這裡還能看見海外版?”他告訴鄰居就是在當地訂閱的,鄰居表示自己也要去訂一份。“這就是海外版的希望所在。”他説,海外華僑華人非常需要海外版,需要來自祖國的消息,需要了解祖國對國際重要事件的看法。他希望海外版能夠進一步擴大發行,擴大容量。

  美國河南同鄉會秘書長李熙慶認為,海外版是中共中央機關報,“官有官長,民有民短”,關鍵看定位如何。海外版要和當地傳媒拼時間性是不可能的,要和小報拼娛樂性也是不可能的,就是要揚長避短在自己的特點上下功夫。只要有用,就一定會有人需要。要大張旗鼓突出自己的官方背景,這正是海外其他媒體所無法比擬的。

  中國駐紐約總領事劉碧偉聽説人民日報海外版代表團來訪,抽出時間和大家會見。劉碧偉説,我最愛看人民日報海外版和中央電視臺4頻道,這都是為海外華僑華人服務的。我就是出差回來,也會抓緊時間補看海外版的。近來海外版有很大改進,也活潑多了。但是比比當地報紙,需要加強的地方還很多。比如,版面是否應該增加,照片是否應該都是彩色,等等。但是最重要的是內容的改進。應該考慮怎樣更好地為海外同胞服務。解疑釋惑,豐富多彩,在保證立場觀點正確的前提下,輕鬆些活潑些,增加海味,貼近僑胞。
  (本報紐約9月18日電)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