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溫臺一家 共創雙贏——臺商與溫州同行

時間:2009-11-20 15:47   來源:台灣網

  溫州地處我國東南沿海,是全省對臺工作的重點地區之一。


  2001年10月15日,在溫的臺商有了一個共同的家——溫州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溫州臺商協會)。溫州臺商協會成立後,積極發揮協會作為政府和臺商的橋梁紐帶作用,為促進溫臺兩地的經貿交流與合作,注入新的活力;也為推動溫州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溫州成為臺商“風水寶地”


  溫州與臺灣地域相近,人緣相親,語言相通,習俗相似,自1987年12月30日批准成立首家臺資企業以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全市累計批准臺資企業項目337個,總投資9.6億美元(合人民幣逾71億美元),合同臺資2.87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1.95億美元,分別佔全市“三資”企業總數、總投資、合同外資和實際利用外資的13.3%、12.88%、5.25%和8%。臺資已成為我市利用境外資金的一個重要來源,在全市利用的外資中佔第二位(第一位是香港)。臺資企業涉及皮革加工、眼鏡製造、五金機械、燈飾禮品、塑膠化工、餐飲等行業,成為我市經濟社會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


  臺商協會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承“溫臺一家、共創雙贏”的宗旨,努力促進溫臺經貿交流,並積極參與社會各項公益事業。多年來,臺灣同胞為我市教育、文化、衛生等公益事業捐款捐物達2億多元。臺商協會會長陳欽樂非常樂觀地認為:“溫州人以‘敢為人先、特別能創業’精神聞名遐邇。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溫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臺商前來投資,已成為臺商發展的‘風水寶地’。相信隨著溫州投資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臺資企業將會更好根植于溫州這片沃土,迸發出更強、更旺的生命力。”


  三産將成臺商投資主體

  市臺辦副主任錢進對於臺商對我市經濟社會的發展所起的作用作出這樣的評價:臺商項目和資金的引進,既為我市帶來資金、技術和管理理念,又促進我市産業結構優化與提升、加速溫州開放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如我市的舊城改造初期正因為引入臺資,才得以順利啟動和加速開發建設,江南、開太、環球、金臺,國鼎、永泰大廈、伯爵山莊、九山別墅等,都凝聚著臺商的心血和貢獻;開太百貨商場與好又多超市的創辦,進一步提升了我市商業規模的檔次;最大的生産型臺資企業泰慶皮革有限公司的落戶,有力地促進了我市外向型經濟的發展;金溫鐵路的建成運營,也離不開其催生者臺胞南懷瑾先生及弟子們的最初投資。此外,一批上檔次、上規模的光學眼鏡、皮革箱包和汽摩配等臺資企業的創辦,也帶動和提升我市相關産業的優化;一大批從事貿易下訂單及從事服務等第三産業的個體臺商的辛勤勞動,促進了我市出口外貿的發展、豐富了市民生活品質;越來越多的臺灣優秀管理、技術和行銷人才受聘于我市民營企業,為我市民營企業的檔次提升與我市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錢進這樣分析臺資企業今後的投資趨勢:臺灣行業同業公會、大臺商、大企業及金融保險業等第三産業將成為日後臺商中投資的主體。溫州靈活的市場機制,發達的民營經濟,雄厚的民間資本及消費實力將越來越吸引臺商對溫州的投資興趣。近幾年,臺灣工業總會、工商建設研究會、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工商協進會、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青商會、農業經營管理協會和臺灣眼鏡同業公會、鞋革工商同業公會、拉鏈模具同業公會、傢具工商同業公會、印刷工業同業公會及臺灣太平洋集團、嘉新水泥集團、榮成紙業集團、台塑集團、中石化集團、厚生集團、三星營造公司、東元集團等臺灣一些大財團、大公司及工商團體相繼來溫考察,尋找投資商機。而臺灣的保險金融巨鱷—國泰人壽已入駐溫州設立辦事處,臺灣IT業巨頭—藍天集團已多次來溫商談投資開發百腦匯電腦科技市場和建設180米高的五星級賓館,臺灣正大集團日前也在洽談在七都島投資3000萬美元開發經營一個兒童創業樂園,世界三大健檢機構之一的臺灣美兆集團目前也在溫州申報投資健檢事業。

  竭誠服務爭取臺灣民心

  市臺辦有關負責人介紹道:“近年來,我們把強化服務,爭取臺灣民心作為工作的重點,努力為臺商排憂解難辦實事,無論他們在生産、生活上遇到困難我們都會熱情、熱心,盡心、盡力去做……”


  在此,記者擷取其中的幾個小故事,以饗讀者。

  故事一:隻身闖蕩溫州的新竹女孩

  她叫林茗歆,出生於臺灣新竹,現任“溫州喬登美語學校”董事長。
    林茗歆3年前從美國百年名校康奈爾大學獲取公共管理碩士學位後,就直接將自己“空投”到從未謀面的溫州。這位年僅26歲的女校長兼董事長,在許多同齡人尚在為前途的迷茫而惆悵的時候,卻以其敏銳的眼光選擇了在溫州投資,並在短短的3年之內,成功地在溫州辦起4家擁有100名教員及500多名學生,具有一定規模的英語語言學校。


  林茗歆如數家珍般介紹起自己的學校:“喬登美語在臺灣很知名,有1000多家學校,在大陸也有100多家連鎖店。我目前在溫州剛剛開辦了第四家學校。我們均採用小班制,每個班的人數不超過15人。我希望把這裡做得很國際化,整個學校的環境是用英文來打造,我們傳授的是美式英語,針對3到13歲的小朋友,採用比較活潑的教育方式,比如用遊戲或動畫來引導。”


  對於如何抓好小孩子的基礎教育,年輕的林茗歆頗有一番見解:“小朋友不是天使就是惡魔,我不希望採用高壓式的填鴨教育方式,我們會比較注重小朋友的個性發展。所以我們在挑老師時會很看重個性,因為帶小孩子需要很好的耐心,教育不同於純商業企業,它更要注重社會效益。”


  提到自己的創業經歷和對溫州的觀感,她不無感慨地説:“ 這幾年,溫州人的素質在不斷地提高,剛開始來時,吃飯時大家都在講溫州話,我根本不知他們在説什麼,現在他們會照顧到我,都講普通話了。還有從小朋友的家長方面也感覺到溫州人的進步,以前,他們會很直觀很情緒化表達,現在則是用溫和、委婉的表達方式,文明多了。如今我有很多溫州朋友,溫州人很講義氣,人情味很重,遇到什麼事,他們都會很熱心地幫你解決。在這裡我得到很多幫助,尤其是臺辦的許多幹部,他們更是無微不至的關照和幫助我,正是由於他們對我的支援與鼓勵,使得我在溫州的事業越來越成功,生活也越來越開心。現在我把我的朋友也介紹到溫州來,我們學校裏就有我的同學,希望今後能多做一些兩岸交流方面的東西。”


  這位女校長髮自肺腑的一番話道出臺辦工作的點滴與細微之處。


  臺辦有關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説:“是啊!我們臺辦的工作就是這樣,有時候看似一件非常簡單的事,但做起來卻要付出我們很多的時間、很大的精力。幫助臺胞、臺屬、臺商辦理公證、涉臺婚姻、子女升學問題、生活保障、殯葬以及解決各類糾紛等等,這一樁樁、一件件,難道僅憑幾個電話就能解決得了嗎?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一趟趟地去跑,一次次地去説。百走不疲,百講不厭,這話一點都不假!一切都要從自身做起,從身邊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儘管我們所做的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基礎工作,但它對改善溫州的投資環境,為增進兩岸交流交往做出了積極貢獻,也為溫州的“第三次跨越”在添磚加瓦、在儘自己的神聖職責。”

  故事二:締結跨海情緣的臺南姑娘

  這是一段跨越海峽兩岸的愛情故事,這是一個勇於衝破樊籬追求幸福的臺灣姑娘的傳奇故事。


  現任臺資企業溫州百代光學有限公司董事長的方美月,是一位臺灣臺南縣同胞。15年前,她在與大陸的貿易往來中與溫州的小夥子王曉甌相遇、相識、相知、並相愛,直至最終結下秦晉之好,譜寫出一段跨越海峽兩岸的愛情佳話。


  方美月不僅是位溫柔體貼的好妻子,更是一位極具人情味的好老總。由於她所具有的“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使得她的企業越做越大,員工隊伍呈現出團結、和諧、穩定的氛圍。


  為了解決這位來自臺灣的溫州媳婦的實際困難,市臺辦的同志在溫州土地極其緊缺的狀況下,千方百計、千言萬語、千辛萬苦地為她爭取到寶貴的工業用地。在搬入新廠房之際,方美月禁不住緊緊地拉住臺辦領導的手,激動地説:“感謝溫州!感謝臺辦!謝謝!謝謝!是你們圓了我的夢呀!我這個企業如果沒有你們臺辦,就根本無法在溫州安身立命,更談不上能發展到今天這樣的規模!”


  “莫道海峽闊且深,雖隔兩岸是親人”這條淺淺的海峽,就是愛的紐帶、心的橋梁。方美月從臺灣跋山涉水來到大陸,來到溫州這片創業的熱土,尋找愛情,實現理想,造福兩岸。


  對於她的創業故事,市臺辦有關負責人這樣感嘆:“這一切不正充分説明,祖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大陸的生活富裕和飛速發展正是廣大臺灣同胞共同的心聲和期盼。正是由於我們臺辦所做的大量服務工作,才使得臺灣同胞對黨的基本對臺方針、政策加深了理解,也使得他們積極踴躍地參與到溫州的經濟社會建設之中。‘載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如今,溫州有超過26萬的臺胞和臺屬,有500位在溫州投資創業的臺灣企業家。作為臺辦的幹部,惟有踏踏實實地為他們做好服務工作,讓越來越多的臺灣有志之士前來大陸投資興業,這就是把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的心緊緊地擰結在一起的最最有效的添加劑,也就是使血濃于水的親情變得更加穩固的凝血因子。唯有如此,兩岸同胞的心才會貼得更緊一些,兩岸實現和平統一的步伐也就會更快一些。”
 
  故事三:跨海直航救助的患病臺胞

 

  2007年11月22日下午4點56分,一架急救專機從溫州永強機場起飛,機上搭載的是長年在溫州經商、如今身患重度中風的臺商汪海涂。兩個小時後,專機安全抵達臺灣高雄市小港機場。晚上10點,汪海涂的妻子曾朱裏女士從臺灣打來電話報平安,電話中曾朱裏激動地説:“我先生已經住進了高雄醫學院,現在一切情況都很穩定,真的感謝大家。”這是醫療救援飛機首次從溫州抵臺灣。


  今年55歲的汪海涂10年前來到溫州創辦了臺商獨資企業溫州翔裕眼鏡有限公司。今年10月16日下午2點,汪海涂因突發極高危高血壓引起腦幹出血,生命垂危,被送進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搶救。


  溫州市臺辦領導得知汪海涂的病情後,立即趕到醫院看望病人。醫院專門為汪海涂騰出了重症監護病房,並成立專家搶救小組,研究治療方案。經過醫護人員近一個多月的全力搶救,汪海涂的病情開始好轉,呼吸等生命體徵趨於穩定,但神經系統體徵仍未見改善。


  11月19日上午,汪海涂的妻子曾朱裏和兒子來到溫州市臺辦,提出希望能將汪海涂接回臺灣繼續治療。曾朱裏表示,他們已經提出了緊急醫療包機的申請,但是溫州機場不是飛臺灣的飛機直航點,如果轉道其他地方飛往臺灣,長時間的路途顛簸顯然對病情不利。


  救援不容耽擱,為了搶救臺灣同胞的生命,一場兩岸攜手的生命接力展開了。溫州市臺辦立即與浙江省臺辦、民航總局港澳臺辦公室等部門取得了聯繫,著手協調此事。民航總局港澳臺辦公室隨即與國際SOS救援中心聯繫了專用醫療救援飛機。最終中國金鹿航空有限公司的救援飛機DER/JD923被指派執行這項特殊任務。


  11月22日上午10點,溫州市臺辦、溫州市口岸處、民航總局港澳臺辦公室等相關單位再次協商後,最終敲定了救援飛行的方案。救援飛機從溫州機場起飛,經廈門、汕頭,之後在南海的東北部加入香港到臺灣的空中航路,不落地飛高雄。


  11月22日中午,接到最新的飛行安排後,溫州永強機場迅速制定了機場內部保障方案,為了保證重病臺胞順利登機,相關工作人員放棄休息,趕到崗位上加班,為汪海涂開闢綠色通道。安檢、邊檢、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等部門一路綠燈,以最快的速度辦理手續。當天在機場執勤的機場邊防檢查站執勤科副科長眭軍偉告訴記者,了解到臺胞的特殊情況,為了加快手續辦理,邊防站特地增派了4名戰士進行相關的檢查和服務。


  下午2點30分,兩位從北京趕來的SOS救援中心醫護人員,趕到了溫州市附一醫院。經過1個多小時的檢查和準備,下午3點半,醫護人員將帶著呼吸機的汪海涂抬上了急救車。下午4點30分,醫護人員將擔架床上的汪海涂平穩地抬入飛機機艙。下午4點56分,飛機起飛,同機人員還有汪海涂的一名親屬和兩名國際SOS救援中心醫護人員。


  目送著飛機離開跑道,機場裏所有的人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作者:溫州市臺辦王微芳)

 


                患者被抬上120急救車前往永強機場。 翁卿侖 攝
  


                 120急救車到達機場待命的飛機旁,送患者上飛機。


 

 

編輯:宿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