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詩意南潯古鎮

時間:2010-01-20 10:01   來源:旅遊大搜索

  因夢江南春景好,一路流蘇羽葆。笙歌未盡起橫流,鎖春愁。

  ——毛文錫柳含煙

  颱風狼藉過後,我來到了號稱浙江歷史文化名鎮之首的南潯。南潯,是我江南行的最後一驛。

  身為江南水鄉六大古鎮之一,南潯或許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一個。周莊有陳逸飛畫過的方圓雙橋,甪直有葉聖陶寫過的萬盛米行,烏鎮有茅盾筆下的林家舖子,南潯默默守望著濃厚的文化積澱,等待著不多的但是真正懂她的遊人們,毫無怨懟。據説江蘇的古鎮都商業化得厲害,所以我還對浙江古鎮的開發頗帶幾分讚許。

  南潯古鎮座落在湖州市南潯區。向來以為單靠兩個“糧倉”而造福九州百姓,實乃功德無量,故對南宋以來“蘇湖熟,天下足”的美譽心虔志誠。而南潯,則是地處江浙交界太湖地區富甲一方的商賈重鎮,歷史上有“四象”、“八牛”、“七十二小墩狗”大小巨商富賈,他們的財富是和象、牛、狗這些動物的體積掛鉤的。

  不過,南潯古鎮隱沒在南潯漸次繁華的城市建設中,偏安一隅,卻如發著淡淡藍光的小石,散發著自己獨特的熒光靚影,拒絕融和與腐質。

  沿著南西街徐徐向南,望衡對宇的街衢較之烏鎮更為開闊和寧靜,遊人寥寥無幾,連店舖都是懶洋洋的,最為逍遙自在的照舊是溪畔的垂柳和噪蟬。在南潯史館,讓人嘆為觀止的是江南小鎮個個都擁有文脈興盛的背景,無數的進士、秀才誕生於此,南潯亦不例外。

  鎮史館不僅有南潯鎮的歷代沿革介紹和豐富的方志文獻,還專廳記載了血腥的清代第一宗文字獄——莊氏明史案的來龍去脈,“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就是其中一典,讓人有時代興衰、滄海一粟的感慨。過廣惠橋進入劉氏梯號,走過幾進傳統的中式建築,後院竟隱匿了一處紅磚大樓:古羅馬式臺柱,法國琉光玻璃、還有油畫和壁爐,無不充滿西方哥特式美學況味。

  紅樓倣似嫁到中國的外國媳婦,在金黃的頭髮上插上一支龍鳳簪釵,“養在深閨人未識”,躲在後院閨房,“羞顏尚不開”。再走進求恕裏,幽深曲折里弄中的“鷓溪小隱”的牌坊,透露出的是無言的謙遜與收斂。而張石銘故居則保持了中國大戶人家的傳統建築風格,考究細膩的佈局設計配合精美絕倫的雕花工藝,從正廳到轎廳,從廂房到書房,從議事堂到小陪弄,無不展現出一種大氣、一種風格,在傳統倫理的無形力量下的臣服與秩序。

  正廳懿德堂空間高而闊,正墻上挂有古樸的墨竹畫和巧致的對聯,再配有金石、碑刻、陶瓷、古董和烏木傢具,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在故居的後院,居然出人意料地存在一豪華舞廳,鑲嵌著進口彩色玻璃和瓷磚,處處彰顯西洋建築的特點;還有兩根立柱,我滑稽地想像它是當年用來跳鋼管舞的場所。

小蓮莊

  小蓮莊和嘉業堂藏書樓當是南潯最大的看點。小蓮莊據説是清代光祿大夫劉鏞的家廟和後花園,因其敬仰趙孟頫的蓮花莊而取名“小蓮莊”,更帶上嬌小玲瓏的感情色彩。

  穿過一條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溪澗,點綴著幾隻鵜鶘,走入小蓮莊的大門,沿著湖光瀲艷、荷風送爽的池塘,湖面覆蓋著銅紅的浮萍和烏綠的水草。莊園的東南端有一凱旋門風格的磚門掩映在綠叢中,轉過百年紫藤,便走到曲徑,起伏連綿的太湖石堆疊出藝術的形態,正有的“小園新開西南角,環抱唯應風月知”的雅趣,園區移步換景,頗得江南園林的精巧之髓。

  而南面的退修小榭,則正是古代士大夫謹慎守身的外化,“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這樣的傳統哲學理念貫串中國文化史的終始。“天下無道,則修德就閒”,築成的舞榭歌臺,成就了杭州西湖的孤山、廬山的白鹿洞、同裏的退思園……繞過紅白相間、號稱中西合璧形如碉堡的小姐樓,兩塊碩大的門樓式孝節牌坊很有氣勢,但也有些壓抑。

  而讓人真正感到震驚和感動的是嘉業堂藏書樓。這幢始建於1920年的西式回廊式的藏書樓,是“南潯四象”之一的劉鏞的重孫劉承幹當年幾乎耗盡畢生精力和祖業用來收集古籍後擱置這些“寶貝”的樓閣。劉承幹被當地人視為傻裏傻氣、匪夷所思的“呆子”,就是拿現代人“時髦”的眼光看來,放在今天的劉承幹,依然不脫迂腐的頭巾氣甚至霉腐氣。

  不過,讓讀書人感激涕零的是,這些古籍的保存不正是有賴於這個“呆子”麼?心存敬畏地走進這所現在已屬浙江省圖書館古籍部的嘉業堂,來來往往的人無數,可真正理解書主的,又能有幾人?

  看過鎮庫之寶——宋四史影刻板和宣統帝御書的“欽若嘉業”的九龍金匾,我在夕陽斜照中,緩緩地將微微顫抖的手伸向那一本本烏黑的、字跡模糊甚又銷蝕磨滅的刻板,心中竟是“為誰書到便幡然,至今此意無人曉”的百感交集。

  那些從我手中滑過的多少經史、諸子、別集、方志,有多少是拜嘉業堂所賜?研習中國古典文學已經四年有餘,步入愈深,感情愈醇,水乳交融地成為生命中無法割捨的傳統文化因子,慢慢沉澱,沉澱……還應感謝的是一直守護嘉業堂的人們,無論日本鐵騎的肆意掠奪、山鄉匪民的恣意搶竊、文革衛兵的蓄意破壞,都沒有給嘉業堂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嘉業堂如今的倖存,和寧波天一閣一道,讓讀書人聊以自慰。

  夜幕低垂,遲遲不願結束這浮光掠影般的江南之行,縈繞在眼前和腦海中的,依然是南潯的洪濟、通津、廣惠三座古風儼然的古拱橋,燈火明滅的百間樓民居,倒影在水中的點點漁火,不忍散去的戲臺小曲,不禁口吟心誦起陸游的《破陣子》:看破空花塵世,放輕昨夢浮名。蠟屐登山真率飲,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閒心太平。

  小貼士:

  南潯到上海、杭州和蘇州都極為方便。上海的虬江路汽車站(北站)、滬太路汽車站都是很多發往湖州方向的車,都可以到南潯下車,車程2小時,車費30元,車況是大金龍,走滬青平公路和318國道;

  杭州汽車北站大概從上午6點到下午5點都有發往南潯的專車,幾乎每隔1-2小時一班;車程2小時,車費也是30元,在湖州上杭寧高速公路;蘇州也有多班發往南潯的汽車。南潯到湖州40分鐘車程,8元,隨時都有車。南潯汽車站有兩個,一個在318國道上潯溪橋下,南潯汽車站,這裡有發往江浙滬多地的汽車,車票可以提前預定2天的;到滬、蘇、杭每天都有數十班車;

  另一個車站在泰安路,在南潯市區內,大多數發往杭州、湖州的車都要經過這裡。兩個車站所售車票是聯網的。不推薦坐摩托,從汽車站到古鎮大概4元,三輪車在南潯城區內3元起價,計程車不多。

  門票是60元的聯票。用當地身份證購買可以半價。住宿我是住朋友家,沒有調查研究,沒有發言權,不過民居區好像不如烏鎮一樣容易找到住家戶。不過吃和住在南潯城區,貌似比較便宜,應該能夠接受。

  另外,穎園目前已經不是景點,做為穎園飯店的後花園,修繕也不是很好。張石銘故居中名叫歸曉峰的無臂藝人以腳作畫、篆刻,很有震撼力。南潯的桔紅糕好吃,喜歡甜食的不要錯過了,還有最值得推薦的是雙交面,酥肉爆魚面好吃得很,還有羊交面。才5元/碗,我開始以為是鮑魚呢:)城區比較繁華,完全沒有古鎮遺風,另外,古鎮區晚上很多地方不開燈,幾乎沒有夜景可看。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