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海上生物園南麂島

時間:2010-04-16 16:11   來源:台灣網綜合

  景點簡介

  南麂列島是國務院批准建立的我國首批五個海洋類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現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網路,位於浙江省平陽縣東部海域、鰲江口外,距鰲江港30海裏,陸域面積11.3平方公里,擁有大小島嶼23個,似一盤明珠鑲嵌于萬傾碧波之中。

南麂島:神奇的海上生物園

  南麂列島擁有各類景觀180多處,充滿了自然的天韻和神話般的魅力,具有獨特的海島風味和地方色彩。景觀以大沙岙金沙碧海、奇峰異石、天然壁畫、海島平原、大擂水仙最為著名。

  南麂大沙岙海灘寬800米,長600米,水質、沙質皆屬上乘,是全國罕見的貝殼沙質海濱大浴場;被專家譽為“國寶”的東海奇觀的天然壁畫,氣勢恢宏,鬼斧神工;海上日出,氣象萬千;海洋奇觀,“海市蜃樓”時而觀之。南麂生物景觀豐富,是我省四大漁場之一,已初步探明貝類403種、藻類174種,均佔全國總數的五分之一以上,居全國之首,故有“貝藻王國”之稱;大擂島水仙滿山遍野,花香撲鼻;三盤尾天然草坪面積63畝,綠草如茵,人入其內,疑進仙境。 南麂還是鄭成功收復臺灣的練兵場,至今留有摩崖題刻等遺跡多處。

  南麂列島這個集科研考察、旅遊觀光、避暑度假、漁家樂為一體的海上樂園,名噪遐邇。社會各界人士對南麂情有獨鍾,近年來旅遊總投資約1億元,逐步修建了高中檔飯店,改善了景區內外交通條件,建立了風力電站、電視差轉臺手機站、飲用水、水庫等。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南麂將會成為名副其實的海上國家公園。

南麂島:神奇的海上生物園

  山巔觀日 南麂島有兩座山,一座叫南麂山,高192米,另一座叫大山,高229米。這兩山蟠踞在一起,東南面形成了大沙澳,西北面形成了馬祖澳,站在山巔可望東海萬頃雲濤。尤其是看日 出,一輪紅日,躍出在海平線上;紅日西沉,則滿天彩霞,逐步消失于蒼茫的暮色之中,尤為壯觀!

  天然浴場 大沙澳在南麂本島的南部,面對東海,三面環山,形成一個冬暖夏涼的大海澳。澳裏有大面積的沙丘地,海沙又細又乾淨,漫步在沙灘上,一直走到潮水邊緣,腳步不會下陷。躺在沙上,身上不沾沙民是天然的日光浴場地。大沙澳口寬461米,海水碧藍澄澈,由淺到深,沙灘一直延伸到海,這又是海水浴的理想場所。起風時,海浪有節奏地拍擊沙灘,發出巨響,捲起千堆雪。但此時不能游泳,也不宜在臨近海水處步行。 海帶養殖場 在大沙澳,1957年省海洋水産研究所在南麂島試養海帶6台,獲得成功。1958年4月,浙江省在南南麂成立浙江省淺海試驗總場,當年養殖海帶1500台。1959年,改為國營南麂海水養殖場,溫州地區直屬縣級建制單位。1965年迄今改稱國營平陽縣海帶養殖場。已具有相當規模。養殖的海帶供碘廠做原料並大量供應市場。近年,場內設立海洋自然保護區貝藻類標本室,有比類標本衛116種,藻類標本46種。

南麂島:神奇的海上生物園

  虎嶼 大沙澳口就是南南麂港,海港中有一個島嶼像一頭龐大的老虎,正搏擊在海浪間、或剛從深山密林中衝向大海,於是獲“虎嶼”的美稱。虎嶼後面,靠近海岸這邊有 一黑色礁石,叫“虎子”或“虎糞礁”。此自然景觀的特點是“海中有島,島中有港,港中又有島”,在國內實屬罕見。

  美齡居 昔日宋美齡在南麂島的寓所。位在大沙澳東北面山坳裏,背山西海,有公路相通,離臺灣基隆港只140海裏,十分隱蔽,便於防禦退卻。美齡居建於1954年,當時南麂島與大陳島都駐有國民黨殘部,宋美齡率歌舞團來兩島慰問,寓所就是專為宋氏到來特建。採用大石塊、鋼筋、水泥結構。三間平房,約 80平方米。中堂作會客室、活動室,兩邊是臥室,屋後兩廂一為衛生間,一為廚房間,若一座堅實的碉堡。當時屋頂還有小樹,雜草等掩蔽物,臥室窗戶安上防彈鐵絲網,站在美齡居門口,可遠眺前方島嶼風光。

  蠟燭峰 南麂本島門嶼尾村東北面有一處海礁,懸崖峭壁的外側有一對石柱矗立海上,約5米高,看上去如一對蠟燭。這就是蠟燭峰,也叫蠟燭壟礁。

  青蛇與白蛇 大山兩側臨海灘有一個大岩洞,深莫測。有一條又粗又長的大青石,從洞中彎彎曲曲伸向海灘頭,活像一條大青蛇在覓食魚蝦。另一條岩石色白也從洞中潛出,經過灘頭,遊向海底。其頭便成為海底暗礁,天風刮來,白花花的,看去,宛如大白蛇在海上興風作浪。這就是“白蛇礁”,“蛇”頭所成暗礁,危險圈面積達0.061平方公里,過去曾多次發生觸礁事故。

南麂島:神奇的海上生物園

  避風港、軍港 國勝澳在南麂本島偏北部,澳口寬1000米,澳長1900米,三面環山,是南麂列島唯一良好的避風港,也是重要軍港,不論是東南風、西南風、東北風(只怕西北大風),船隻泊在港裏都很安全。民族英雄鄭成功,封為延平王,起兵海上,謀復明室,曾駐營此地,操練水軍,匯集各部,揚帆揮戈,渡海東征,趕走荷蘭殖民者,收復祖國領土臺灣。遊覽國姓澳可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

  國姓澳摩崖石刻 鄭成功曾被明朝皇帝賜姓朱,即所謂國姓,鄭氏在這裡練兵,這個南麂西澳也就叫國姓澳了。澳回北面有 個小山丘,叫做國姓山,人們稱鄭成功為國姓 爺。走到澳口海邊,可見峭壁上刻石“官澳”兩個大字,每個字40釐米見方。右下角還有“虎林”向字.題鐫者姓氏及履歷詩考。認這個荒島開發歷史推測,這摩崖石刻係鄭成功駐軍此島時所作。

  國姓廟 明末清初為紀念鄭成功所建;在南麂國姓岙底部小山坡上。據雲,當時有屋數椽,廟貌頗雄偉,廟裏供有國姓爺塑像。到南麂的漁民、客商,無不前往瞻仰。王理孚開墾南麂時,“延平之廟在焉”。近年臺灣漁民到此避風,登岸後都以一睹國姓廟為快,找到遺址者,往往獻上一柱香,聊表心意。當地居民亦有意重建國姓廟。

  斬斷尾門 在國姓山與龍頭嶼之間有一水道,長闊各100米左右。如被仙人寶劍斬斷一般。潮落時,行人可涉水而過,潮平時,船隻可以航行,通過大門。據説,原先兩個山嶼連在一起。鄭成功部被清兵圍困在國姓澳內,澳口嚴密封鎖船隻無法通過。為了突圍,鄭成功一怒之下,抽出寶劍向龍頭嶼尾部斬下去,頓時山崩地裂,出現斬斷尾門這條大水道。於是戰船就衝出重門順利航行到福建繼續堅持抗清。

  三盤美景 南麂山向東南延伸有頭嶼、二嶼、三嶼,按山丘高低層次來分,有頭盤、二盤、三盤,一直延伸到南麂島東南之尾部。三盤尾之名稱由此而來。它是南鹿島自然景觀中.觀望海景最佳之處。春夏秋 冬、晴雨晨昏,在這裡欣賞景物,興味迥異。

  望夫石 三盤尾的後村東北向山背上,最立著一尊人岩石,像一個漁婦,披著長髮,朝向南方,聚精會神地凝望大海,殷切等待出海捕魚的丈夫安全歸來。“腳踹船板三分命”,漁民的妻子,誰都有這種共同心聲。 月明星稀時,這望夫石又成為老母親在招喚兒子,嘶啞的喊聲被海濤淹沒了,她噙著滿眶熱淚盼望海峽彼岸遊子早日歸來。

  猴子拜觀音 三盤尾南部東側海濱,從北向南看.在大大小小小規則的岩群中,有一巨岩像南海觀世音站立在那裏,慈祥的目光投向遠方。相對方向,在矗立著的岩峰上疊著一塊形似猴子正在拱手下拜的石頭,這就是猴子拜觀音。然而走到南邊,再往北看,觀世音卻幻變成老公公了。

  海馬岩、石青蛙 三盤尾南部東側山上,有一隻狀似海馬的岩石,昂首擺尾,非常威武地挺立著。南鹿 漁場有種名貴藥材海馬,這只海馬可稱得上是“海馬王”了。三盤尾南部的山頂上。有一隻石青蛙,體態肥壯,頭朝東海,四腳作勢,似欲躍向浩稱的碧波,追波逐流。

  試劍石 當行至三盤尾南部東側山上,可驚奇地發現一塊巨崖,平平整整地被切成三塊,莫非是幹將在此試劍?真是大自然的造化。

  天然壁畫 三盤尾市部東側海濱,群崖錯落,濁浪排空。迎面有一塊巨石壁立如屏風遮住視線。它酷似一幅山水畫,構圖、色彩、線條、層次,都很自然。壁畫中還有一尾大蝦的圖形,十分逼真。

  天然草坪 三盤尾山上,兩峰間山坡都向中間傾斜,形成一個五畝左右的大場地,上面長滿細軟碧綠的青草如一大幅綠色地毯覆蓋著。草坪東的兩面都朝著海口,海風陣陣,空氣新鮮。是遊戲、談心、野餐的好去處。大風一來,會把草坪上的垃圾刮得乾乾淨淨。

  獅子、大象、海龜 天然草坪西側山上,有一巨崖,橫臥地上,像一頭俯伏的雄獅、從北看,又似伸長鼻子的大象。東側山上岩群中,還有一隻大象的頭、長鼻子向下延伸,一雙眼睛向遊客凝視。鄰近一石像一頭海龜,翹首藍天,似在仰望著翱翔的鷗鳥。

  五指岩 人們想像不到會有這麼一隻巨大的左手橫放在二盤北面的山坡上。它高10米左右,長約25米,跟手掌的寬長比例相似,大拇指在上,其他回指也都清晰可辨,還能識別出指紋。

  風動岩 在三盤尾的第二盤東首海濱石門旁,有一塊狀似銅鼓的巨岩,遇到5級以上的海風,它會微微搖動,搖動幅度約3O釐米。者高約5.5米,直徑4米。通常,有的岩石用手可以推動的叫搖動岩。此岩迎風搖 動,實屬罕見。

  大檑山 在南鹿島北面,由西北向西南走向。如大檑網開張之狀,故名。這個島嶼不大,動植物眾多,尤其是水仙花與地鱉蟲尤具特色。水仙花遍地皆是,冬春之間,含苞開放,以朝東南那個香口裏開得最盛。這裡的地鱉蟲是金邊的,為別處所無。

  筆架山 在大檑山與小檑山之間。站在國姓澳山頂望去,像陳列在書案上的青田石刻筆架。這座筆架山,高度只有26米,海岸線長3OO米,岩壁上野生貝藻很多。現島上無人居住。

  竹嶼 在南麂島東部,是南麂列島的第二大島。海岸線長4.45公里,制高點海拔1O8 米。島形像披著袈裟默坐參樣的老僧。島南山坳裏從前竹林成蔭,風景很佳。近海,還有形似鸕鶿的鸕鶿礁,形如巨人的立人 礁。立人礁在竹嶼南面5O米的海中,係幹出礁,一個危險圈裏二個礁,像兩個魔鬼分列左右。海濤襲來捲起沖天巨浪,驚心動魄。山只有5O米,西距竹嶼1000米。島長4O0米,寬10O米,像一條可以挑稻串擔,俗名串擔山,又名稻挑山。島嶼上沒有一株樹,也沒有一叢草,光禿禿的,因此又叫無毛山。島南180米處有無毛南礁。該島為我國臨海線基點之一,平陽縣人民政府于1985年10月在此立碑為志。

  空心嶼 位於南南麂島西部,東距本島785公里。嶼呈半月形,海岸線長6O0米,四週多怪石。島上有天然溶洞,彎彎曲曲兩邊通透,空心嶼之名由此而來。島上尚無人居住。

  尖嶼蛇島 在南麂列島南部,長800米,最寬處30O米,最狹處1OO米,最高處631米,頂尖,故名。四週有四個礁,鳥瞰整個島形,如一隻下鑽水底的鶩。這個島嶼有許多各種各樣的蛇,可以稱為蛇島。

  柴嶼 在南麂列島南部,西北有門嶼,西南有平嶼,周圍有4個礁,如一隻大墨魚在海上浮游。柴嶼長有松樹、楓樹等喬木,還有許多灌木、雜草可當柴燒,所以有柴嶼之稱。嶼上有較多的自然隱蔽岩洞,其中有個岩洞,生長著大量的藥用石斛。

  海鷗棲息地 南麂列島中有鷺鷹嶼、下馬鞍、開工鞍、破嶼、小破嶼、小柴嶼、小檑山等等尚未開發的島嶼,都有可取的景觀。今尚無居民,成群結隊的海鷗愛在這裡棲息、下蛋、繁育子孫。

  羊島(後麂島) 南麂列島東部,有一隻大水牛橫臥在海面上,這就最後麂島。島上雜本野草叢生,還有一些山洞,過去有人在這裡養過羊,辦過羊場。以後停辦,剩下少數的家羊變成野羊,奔跑比小鹿還快。

  南麂島最佳上島時間

  浙江近海有一條北寬南窄的混水帶,南麂列島適值其末端外緣,故成為浙江近海少有的清水海區,水色以綠至淺藍為主,透明度一般大於2米,夏秋季節最大可達7米以上,3月中旬臺灣暖流開始影響該海區,透明度逐步增加,到10月份愛浙江沿海岸流影響,透明度逐漸下降,考慮到颱風、海水水溫和海水透明度的影響,故上島最佳的時間應選在5-8月份,此段時間颱風相對較少,海水的透明度也漸入佳境,水溫在逐漸回升,適宜游泳。

  南麂島應準備的衣物:

  海島氣候比較潮濕,同時島上的陽光很毒,再加上島上有一種花點小蚊子,巨毒,很多沒有經驗第一次去南麂的朋友飽受了毒蚊之苦,回來以後,大胞小胞,長得跟急性蕁麻疹似的,看著非常恐怖。所以上島之前功課要做足,同時要做好褪皮一層的心理準備。必備的物品有:

  1.運動鞋、沙灘鞋或涼鞋、太陽帽、泳衣、泳褲、防曬霜、帽子(叢林帽、棒球帽均可)、太陽鏡(墨鏡);

  2.個人用品:運動褲或長褲,長袖衣服、換洗衣物(棉襪、內衣)、紙巾、有效身份證;

  3.洗漱用品:牙膏、牙刷、毛巾、沐浴露、洗髮水 、個人化粧用品 ;

  4.藥品:個人常用藥品、驅蚊水、諾氟沙星膠囊、風油精、仁丹、止瀉藥、創可貼等;

  5.當然,別忘了帶錢。

  南麂島特色海鮮:

  南麂號稱貝藻王國,藍色牧場,自然資源豐富,各類海鮮不勝地枚舉,主要魚種有,大小黃魚,黃姑魚、帶魚銀鯧等常見濟經魚類、稀有名貴魚有鱘魚、鰣魚、黃唇魚等。蟹蝦類307種、還有貝藻類403。

  南麂海鮮最大的特色在於他的貝藻類,首先是辣螺,採捕期為4-5月,漁諺"三月三,辣螺爬滿灘"。清水加姜煮熟,味道鮮美,或搗碎後去殼加酒鹽漬,並曝曬數天,其味鹹且辣,別有風味。沙蛤,號稱南麂第一鮮,為南麂最具特色的海鮮,遊人在大沙岙沙灘中推沙玩耍時,就可發現沙蛤。其次是各種名貴魚類,如黃甘魚,該魚的鰾尤為貴(稱黃甘膠),貴似黃金。另外還有海蜒(丁香)、西施舌(海蚌)、紅蛋典(曲嘴,學名藤壺)、龜腳,也稱鬼足、觀音手;南麂的石班魚也非常有名,烹飪方法多樣,燴、燉、煨、燒均可,尤其是文火煨湯,湯汁似乳,別有風味,此外還有鮑魚淡菜、扇貝、海參、海膽、金鯛、黑鯛、黑毛等、都是非常好吃的海鮮。

  本地漁民處理海鮮的獨特方式:

  本地漁民處理海鮮的方式比較單一,清水煮熟,或者,加姜、加料酒清燉,另外有些海産品適合生吃,無非也是拌些姜、蒜、醬、醋,雖然方法單一,但是保存了原汁原味,鮮美無比。個人覺得比之酒的味道有過之而無不及。另外就是鹽漬,曬魚幹,也很有特色。

  淡水資源:

  海島降水量豐富,本島有水庫,水源倒不是顯得特別緊張,各酒店都有衛浴設施,洗漱、飲水都不成問題。其他的小島,有些有淡水資源,如柴嶼、大擂山、竹嶼,再小一點的島就沒有淡水資源了。

  南麂島特色餐飲、餐館推薦

  南麂的餐飲以海鮮為主,有些島上有放養的家雞和山羊。在賓館裏的餐廳吃飯不合算,又貴又不好吃,南麂大沙澳海帶場和司令部有不少排擋,價格也不便宜,尤其是在旅遊旺季,人滿為患,排檔的生意也相當火曝,這時候就得另辟悉徑,選擇農家就餐,可以自己買海鮮,或者委託農家買,偶爾還可以買當非常便宜的名貴海鮮,(司令部和海灘邊上有海鮮銷售),然後付給30-50元左右的加工費,吃得爽,又有勞動成果,價格自然也就特別實惠,早餐也有稀飯和海鮮面提供。

  南麂島交通

  去南麂的船,情況是這樣的:瑞安、敖江都有快艇或普通船至南麂。瑞安至南麂的快艇飛雲一號和飛雲九號,票價90元/人,團隊可打折

  上船地點:瑞安港沿海碼頭

  開航時間:當天候潮

  由於南麂在行政上和敖江同屬於平陽縣,因此敖江至南麂的船最多,快艇和交通船都有。一天有數班。每年4月30日-10月10日,快艇88元/人,普通船35元/人,其餘時間快艇50元/人,普通船30元/人。快艇上島需要1小時10分鐘,普通船2.5小時,較顛簸,需備藥物,快艇上會分發塑膠袋。快艇的額定乘客99人,在旅遊旺季,上島的人較多,一定要提前預訂。

  上船地點:鰲江鎮第四碼頭(南麂客輪碼頭)

  開航時間:當天候潮。

  島內的交通:

  島上的交通主要靠中巴。南麂新碼頭到大沙澳5元/人,新碼頭到三盤尾10元/人。船一靠岸,就有各賓館的車在岸上等,如果你預定了賓館,你只管上預訂好的賓館的車就是。賓館的中巴,統一價30/人,包括賓館至碼頭之間,賓館至沙灘,賓館-三盤尾來回費用,不另收費。當然,你也可以在碼頭那裏聯繫好船家,去你想去的那個島,具體價格可以和當地漁民商量,價格在300-400元/船,包一天。去你想去的地方,也有在那裏叫客人的船,10元/人,去鳥島或是大擂山水仙花島的,不過不多見。還有就是可沿環海公路(在整修當中)徒步到達大沙澳。

  南麂島原著民的禁忌

  當地的原著民,大多是解放後,大陸上遷居到島上去的,他們性格豪爽大方,熱情好客,心胸開闊,不拘小節,有大海的氣質,改革開放以前禁忌較多,現在大都比較開放,信奉媽祖、天妃、漁師爺、國姓爺(鄭成功)以及漁司娘娘。當然受南麂人崇奉的還有觀音菩薩、財神爺、地藏王、海龍王、關帝等,與內陸大內小異。不過漁民們還是有一些小忌違:比如,共餐的時候不能把魚翻身,女性不能坐到漁船的頭部去。反正這些細節,大家注意一下就沒事了。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