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女曲-冰山上的雪蓮花
 
 
  來源:      日期:2004-08-27 15:25

 

 
 
  雅典,荷馬史詩中蔚藍色海面的所在,希臘神話中宙斯的故鄉,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發源地。

  8月26日,雅典奧運會見證了一枝來自遙遠東方的雪蓮花,用奧運史最好的表現--銅牌,展示了不屈的女曲精神!

  這枝雪蓮花就是可敬的中國女子曲棍球隊。

  5年前還不被人們所認識的中國女曲,在雪梨奧運會上首次亮相就擊敗世界冠、亞軍荷蘭和德國隊,獲得歷史最好成績第五名。2002年更是驚艷世界,先在冠軍盃賽上力克全球頂尖5支球隊,成為繼女排後中國第二個球類集體項目的世界冠軍;既而在當年釜山亞運會上,擊敗連獲四屆亞運冠軍的韓國隊,首次捧得金牌;在年底的世界盃賽中,又力克奧運會冠軍澳大利亞隊,拿到銅牌,實現歷史性突破。今天,她們又改寫了中國女曲歷史,獲得雅典奧運會第四名。這不僅是女曲在奧運會上取得的最佳戰績,也是迄今中國體育代表團在本屆奧運會上獲得的集體項目的最佳成績。

  中國女曲這朵“冰出雪蓮”悄然怒放!人們不禁會問,這枝冰山上寂寞的雪蓮何以一年比一年更加鮮艷奪目?

  請叫我們“雪蓮花”

  有人説,中國女曲是支甘於寂寞、耐得貧寒的隊伍。經過4年艱苦跋涉和付出,她們在本屆奧運會前已經積蓄了衝擊金牌的實力,然而準決賽在佔盡優勢下,無情地被4年來未曾輸過的德國隊擋在金牌決戰大門之外。

  與“鏗鏘玫瑰”女足相比,中國女曲更願意做冰山上的雪蓮花。“雪蓮花只生長在冰山的雪線上,它沒有鮮艷的色彩,更耐得住寂寞。玫瑰只能做香水,但雪蓮渾身都是寶。要我選,女曲更像是雪蓮花,”中國女曲“門神”聶亞麗説。

  與足球等熱門運動相比,曲棍球運動在中國可謂是一片貧瘠的土壤,而中國女曲則是這片土壤上的一枝頑強綻放的雪蓮花。

  觀中國女曲訓練和比賽,你會很自然地發現,“魔鬼教練”麾下的這批面龐黝黑、樸實無華的女孩子,是一群玩命的姑娘。起步晚、底子薄是中國曲棍球運動的現狀。沒有草場,就在沙地上練。往往一跤摔下去就會蹭掉一大塊皮,但女曲姑娘們毫不畏懼,爬起來接著打。

  練曲棍球十分艱苦,不僅運動量大,且對抗性強,存在著危險。在激烈的對抗中,不長眼的球桿一碰上身體往往就是硬傷。

  組織核心、32歲的隊長程暉在今年荷蘭四國賽上顴骨被球桿擊成粉碎性骨折,可她怕治療耽誤訓練而拒絕了手術。後來在醫生的勸説下,她才不得不接受手術,可術後20天又拼搏在賽場上。

  防守中堅、首次參加奧運會的新秀馬弋博曾被球擊中臉部,幾顆門牙被打飛!領隊海線心疼地問:“你後悔嗎?”小馬搖著頭説:“不後悔!誰讓我愛上曲棍球了呢。”

  右後衛、29歲老將陳朝霞代表中國隊參加過115場國際比賽。16歲時,她從田徑場走入了曲棍球場,從此皮膚變得又黑又亮,還落下膝傷、腰傷和踝傷。她説:“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參加奧運會,怎麼也得拼一把。”

  得分手、28歲的唐春玲已在曲棍球場上奮戰了13個年頭。已婚的她一年之中與愛人見一面都是奢望,她不得不靠著電話線傾訴心腸。她説:“只要還跑得動,我都會盡全力去拼。”

  正是靠著這種堅韌不拔、敬業奉獻的精神,幾代年輕美麗的姑娘默默地為實現心中的夢想--奪取奧運會冠軍,為中國曲棍球事業奉獻著青春。

  “嚴父”帶來“魔鬼訓練”

  對於金昶伯,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袁偉民這樣稱道:“作為一名外籍教練,金昶伯的執教水準尤其是對事業的執著敬業值得所有的中國教練學習。”

  2000年春節前,韓國籍教練金昶伯不遠千里來到中國,“魔鬼訓練”從此時刻伴隨著女曲姑娘。

  這位年近50的韓國人身材不高,身體消瘦,但他一登上球場就目光炯炯,嗓門極大,但姑娘們最怕的還是他在場上那“不盡人情”的“斥責”。

  崇尚大運動量訓練,近乎殘酷地嚴格要求,是金昶伯的過人之處,也是中國女曲在短時間內不斷創造奇跡的關鍵。他深知,與國外優秀隊伍相比,中國女曲在基本技術、戰術素養等方面相對較弱,要想儘快提高成績,唯有在體能上尋求突破。為此,中國女曲一日三練甚至四練,僅晨操就要跑5600米,一般運動員難以承受,但女曲姑娘已經習以為常。

  金昶伯在球場上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對訓練和比賽中任何一個細節都不肯放過,一旦動作不到位,一定要重來,直到他滿意為止。加練,罰練,在他訓練中是家常便飯。本屆奧運會準決賽前,記者就親眼目睹了金昶伯細緻入微的訓練法:在進行短角球訓練時,新秀高麗華一次跑動不到位,他竟讓全隊重復這個進攻套路達5次。

  超凡的敬業精神,忘我地投入,是金昶伯成功的關鍵。他每日所思、所想,除了球隊、訓練、比賽,心無旁騖。白天訓練完,晚上他就從上千盤錄影帶中掏金,再有時間就上網,研究國際女曲界動向。家雖已安在北京,但他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數……

  兩年前為了備戰釜山亞運會,在強化訓練的8個月裏,金昶伯在北京家裏只呆過3個晚上。釜山亞運會正好在他的故鄉舉行,但在率中國隊擊敗韓國隊拿到冠軍前,他沒有見過一個親人。

  今年為了備戰雅典奧運會,金昶伯更是有家“不歸”。在回答為何不讓家人集訓時甚至打奧運會時來探望他和觀看他率隊比賽的問題時,這位職業教練馬上正經地回答:“那不行,我帶隊工作時不容打擾,更不能分心。”

  在隊員眼中,他在訓練場上酷似“魔鬼”,但在平日生活中又似一位慈祥的父親。誰有傷病,他都會備加呵護。本屆奧運會中國隊首戰擊敗日本隊後,程暉與金昶伯出席新聞發佈會時,程暉突然右腳抽筋,金昶伯二話不説,馬上為弟子按摩起來。一舉一動之間,無不露出他愛子的心情。

  “慈母”吹來“和風細雨”

  一支運動隊,教練與隊員永遠都是一對矛盾。何況一個韓國人,帶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習俗來到中國,一幹就是近5年。可幾年來,中國女曲就像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充滿著相互間的體貼與照顧,一种家庭的親和力,洋溢在全隊之間。

  談起女曲這個美滿的大家庭,就不能不提為隊伍管理生活、讓隊伍凝聚人氣的人物。她就是領隊海線。

  海線原是一位手球隊員,2001年被從機關安排到女曲配合金昶伯的工作。除了訓練和比賽,女曲的其他一應事務都由她大包大攬。由於她特別細心、溫柔,女曲姑娘們有什麼話,都願意向她傾吐。

  金昶伯説過他脾氣不好,在訓練中有時控制不住,動輒呵斥,甚至有過激行為,隊員們難免有時感到委屈,一時接受不了。此時海線總會出現在隊員身邊,和隊員個別談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這次奧運會,全隊吃住在奧運村裏,海線因此也免去了購買、燒飯等體力活,但她的工作並沒減輕。許多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年輕隊員對奧運會競爭的殘酷性認識不足,而金昶伯要求又非常高,因而領隊海線需要做大量的思想工作。

  中國隊前鋒付寶榮首次參加奧運會,她技術出眾,有自己的特點,也非常有性格,但有時腦子轉不過彎來。當隊員思想上出現波動時,海線便會出現。她更多地是讓大家換位思考。她説,只要金昶伯是對的,大家就一定要配合,求同存異。“因為我們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奧運會金牌。”

  幾年下來,在女曲這個大家庭裏,要説“家長”,一個是她們尊敬的金昶伯“老師”;另一個就是領隊海線,隊員們叫她“海媽媽”。

  “女曲精神”激勵來者

  在“嚴父”和“慈母”的照料下,女曲這個大家庭已平穩地走過了近4年。

  女曲之家的上級主管部門、國家體育總局小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胡建國曾這樣評價女曲這個大家庭:金昶伯脾氣是不好,但他很敬業,對事業那份執著無人能比,我們包容他,學習他先進的東西,這樣才能提高我們的曲棍球水準。當然,他有問題我們可以給他指出來,他也願意虛心接受。

  金昶伯帶領中國女曲打敗韓國隊,在釜山亞運會上奪得冠軍,韓國朋友都對他豎起大拇指。這也是一種包容。現在的中國女曲很團結,凝聚力很強,打好奧運會的願望非常強烈。比起4年前,這支隊伍更成熟了,她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有理由取得好成績。

  事實上,與外籍教練的合作成功與否,也是一支隊伍能否取得好成績的重要因素。在這點上,小球中心領導提出了理解、維護、幫助、支援的原則。幾年來,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上都與金昶伯配合得十分融洽。

  金昶伯曾表示,他很幸運帶到了中國女曲這樣一支世界上最優秀的隊伍。他説,領隊、助理教練、隊醫、翻譯每天都在忘我工作,承擔著除訓練以外的一切事情。“可以説,這是我教練生涯中唯一讓我願意付出一切的隊伍,我甚至擔心,今生今世,恐怕再也遇不到這樣像兄弟姐妹般團結的隊伍了。想到這一點,我的內心就得到莫大的寬慰,我有一種幸福感。我們隊伍中所有人都很好,很純樸,除了我。我的脾氣不好。太大的壓力使我有時很煩躁、容易發火,讓她們受了不少委屈,但説真的,我內心很愛她們。”

  正是有了金昶伯的兢兢業業、女曲姑娘的吃苦耐勞、中方教練組的全力配合、各相關體育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中國女曲才發展成為中國體壇知名的“鐵娘子軍”。她們作風嚴謹、鬥志堅強,以一種跑不死和拖不垮的精神贏得了人們的尊重。“魔鬼訓練”催生的“女曲精神”,也將給中國體壇那些弱勢項目衝擊世界高峰起到示範作用。(記者梁金雄、陳劍)



                            (責任編輯:秋風)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資訊中心 北京五洲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