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當“教練” 備戰奧運兩年未回家--記邢慧娜
 
 
  來源:      日期:2004-08-30 13:47

 

 

  
  跟爺爺賽跑的“小洋孩”

  邢慧娜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現住在寒亭城區北郊。父親邢化昌,51歲;母親張玉娟,46歲。他們有兩個女兒,邢慧娜是老大,小女兒正讀初中。談起邢慧娜,她的父母驕傲之情溢於言表。

  小時的邢慧娜,是村裏有名的“小洋孩”,一頭天然黃色的頭髮,白皙的皮膚,白黃分明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很招人喜歡。

  邢慧娜的爺爺是位革命傷殘軍人,早年參加淮海戰役負傷後復員回鄉。這位軍人出身的老人高高瘦瘦,身高1.9米多。部隊裏養成的習慣,加上傷殘身體的需要,這位老人每天都堅持晨跑鍛鍊。也正是爺爺,使邢慧娜從小就和跑步結緣。她把跟著爺爺晨跑,當作一件樂事。那時,每到清晨,邢家東莊的村外,就會見到一個高個老頭前邊跑,一個黃髮小女孩在後邊追的身影。

  媽媽騎車領跑當“教練”

  1994年年底,在寒亭區中小學生越野賽上,一位赤著腳跑完比賽的小姑娘引起了寒亭區業餘體育學校校長胥軍利的注意。這位小姑娘就是邢慧娜。

  原來,在比賽中她的鞋被其他運動員給踩掉了。為了不影響成績,小慧娜硬是咬牙赤腳跑完了全程,還拿了第一名。胥軍利看到這個孩子敢於磨破腳板爭第一,既有毅力又有勇氣,是塊當運動員的好料,於是就選拔她參加1995年春在青州舉辦的濰坊市中小學生春季越野賽。當時寒亭區沒有專門的體育學校,只能關照她所在的學校和她的父母讓孩子多練習跑步,來年好參加濰坊市運動會。

  邢慧娜的母親只好當起了慧娜的“教練”。她説:“雖然一心想讓閨女有大出息,但俺又沒有多少文化。俺心裏想,要賽跑,不就是練跑得快跑得久麼?於是,俺便私下和閨女商量著制定了一個訓練計劃。早晨俺騎自行車領路,讓閨女在後邊跟著跑,每天早上跑5公里路,風雨無阻,一練就是兩個多月。”

  備戰奧運兩年未回家

  邢慧娜的母親告訴記者,為了訓練和比賽,慧娜已經兩年多沒有回過家了,真是很想她。

  這兩年多來,慧娜的母親因為得病,動手術住院住了很久。但為了不影響慧娜的訓練,家中發生的這些事,都是在母親身體完全恢復後才告訴慧娜的。

  邢慧娜的父親是一位樸實能幹的農民。他指著院子裏停著的一輛大發牌小貨車説,他現在主要以替人運貨為生,“俺們農民只要身體好,就不愁沒有好日子過,家裏的生活沒問題。只是想讓慧娜別掛念家,好好訓練,在奧運會上多拿好成績為國爭光。”

  在出征雅典之前,中國代表團田徑隊對邢慧娜的狀態非常滿意,他們甚至給慧娜的父母打電話,告訴他們:現在慧娜的狀態非常好,讓大家放心,就等著從雅典傳回好消息吧!其實,這枚金牌也在預料之中。(吳明)
 


                          (責任編輯:秋風)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資訊中心 北京五洲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