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黔東南]苗族剪紙

時間:2009-10-13 15:20   來源:貴州資訊網

  黔東南是貴州省的一個民族自治州,也是全國最大的苗族聚居區。這裡的苗族民間剪紙有著悠久的歷史,只是由於主要用做繡花底樣,而不是作為獨立的裝飾欣賞品,所以不像苗繡那樣名氣大,光彩奪目。黔東南苗族稱剪紙為“剪花”、“苗花紙”。在長期的刺繡實踐中,藝人們發現用剪紙圖案來代替在繡面上描繪圖案,可以準確無誤地不斷複製,既省工又省時,同時也能保持繡面的乾淨潔亮,從此,她們就把剪紙圖案作為刺繡藝術的“藍本”。為了保證刺繡的品質,苗族婦女們把自己的聰明才華和喜怒哀樂等審美觀融人到剪紙圖案中,使之與眾不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黔東南苗族民間剪紙的獨特之處,首先表現在它的題材上,有許多與創世紀和人類起源有關的神話傳説。如人頭蝶身的剪紙圖案,就是苗族古歌中的“蝴蝶媽媽”。傳説蝴蝶媽媽是由楓樹變的,因和水上的泡沫“遊方”(戀愛)懷孕後生下12個蛋。經鶴字鳥替她孵了12年,才生出第一個姜央和雷公,以及龍、虎、蛇、象、水牛、娛蟻等12個兄弟,從此天下便有了人和動物。苗族民間剪紙圖案中還有“桑扎射日”的神話,説的是古時候有“日月十二雙,日夜不停跑;曬得田水啊,好比開水冒;曬得石頭啊,軟得像粘糕;曬得坡上啊,草木齊枯焦。”為此,苗族先祖造了一把巨大的弓,請一位叫桑扎的英雄去射日月。當桑扎射掉11對日月以後,剩下的一對日月被嚇得藏起來了,天地變得黑茫茫一片,人們無法外出做活路。後來,先祖們請來公雞,“公雞拍拍翅,抬頭高聲喊;早晨哩哩叫,太陽出東方,下午哩哩叫,月亮接著上”。此後,萬物得到生長,人類才得到安寧。從蝴蝶媽媽生人類及一切動物到兄妹合磨成親、桑扎射日月、女人馴龍牛、女人馴象等剪紙圖案看,既是對母系社會遺風的追溯,又是反映遠古時代人類常與各種野獸和嚴重旱災進行生死鬥爭的形象記錄。另外,原始的巫術禮儀作為苗族生活的重要內容,在剪紙中也有較多的反映。苗族是多神論者,崇拜自然物,崇拜祖先,崇拜生命。他們認為人的禍福是由神鬼掌握的,要得福免災就必須求神的護佑。巫師是溝通人與神的媒介,由他來祭神驅鬼。因此,苗族人對巫師非常虔誠尊重。剪紙中的巫師形象莊嚴肅穆,身佩執法的長劍,舉著裝有降伏惡鬼法力的葫蘆,顯得神秘莫測。這些古拙簡樸、粗獷豪放、富有神話和宗教色彩的剪紙圖案,充分展示了苗族的獨特氣質和久遠的歷史。

 

  苗族民間剪紙的獨特之處還表現在構思的新穎奇妙上。如《姜央兄妹合磨成親》圖,藝人為了擴大意境,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把發生在不同時間與空間的事物描繪在一幅畫面上。你看,作者大膽而巧妙地把畫面分成天空、山頂和山腳三部分,來表現三個不同的情節。天上飛的是蝴蝶和山雞,山頂上站著拍手叫好的姜央,山腳下站著姜央的妹妹以及已合上了的石磨,還有被從山頂上滾下來的石磨嚇驚了的野兔。這幅畫面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洪水氾濫後,地上的人都被淹死了,姜央和妹妹藏在葫蘆中倖免于難,為了繁衍人類,兄妹只好成親等情節,非常巧妙地使這一遠古傳説得到精緻的再現。又如三接式袖花剪紙圖案,畫面中間是雙象鬥獸,上方是人馴蠶身龍,下面是龍象相爭,其餘空處是魚鳥蟲蝶。這種奇特的構思,把原始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表現得淋漓盡致。另外,苗族婦女在構思時,把自己的觀念意識、審美情趣注入其中,而不是機械地照搬生活現象。如袖花剪紙圖案《獅子笛童》,描繪是一個笛童坐在已受過馴養的雄獅上,悠然吹笛,笛聲陣陣,婉轉動聽,雄獅洗耳恭聽,眾雀烏、蝶群也紛紛飛來,整個畫面體現了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情態,充滿了和諧,充滿了吉祥,使人仿佛處在神話般的境界中。

  苗族民間剪紙形式也靈活多樣,各具特色。如“中心構圖式”,藝人主要在畫面中心表現主題,四週講究相應的對稱協調,用不同的花木草蟲來裝飾搭配。這與“不完全對稱”式那種以中軸為坐標,以量的平均分配來使畫面産生穩定感、層次感和節奏感有所不同,突破了只講求統一,不講求變化的單調刻板的構圖形式。又如“中心對稱式”,這種形式使畫面有一個中心磁場,強調一定程式的收斂,使畫面的獅、象、虎、鹿及其他圖案有個向心點。當然,也有一部分構圖是“中心外射式”的,其畫面顯現著一種外射的動力,圖案中的鳥獸有的面對外框直衝而來,有一種不受任何制約之感。顯然,剪紙藝人在這種構圖中要表現的是富有動態和生命力的物象。這種活生生的、蘊藏著生命暗示的形式,非常貼切地表現了苗族藝人那種大膽潑辣、自由無揭的性格。另外,苗族民間剪紙的構圖形式還有整體式、米字式等多種形式。在有限的畫面上變靜為動,變實為虛,擴展空間,從而使剪紙作品渾厚而不凝滯,具有生命動態美的藝術效果。

  黔東南苗族婦女幾乎人人都是剪紙能手。有許多還是本寨和鄰近村寨公認的行家裏手。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