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拉薩8月22日電(記者 涂洪長)22日,西藏自治區舉行建立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試點工作啟動儀式。作為全國草原面積最大、類型最豐富的省份,西藏將在全國率先建立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
資料圖片:生活在羌塘自然保護區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野驢奔跑在草原上(7月30日攝)。 新華社記者 唐召明 攝
根據財政部、農業部對《西藏自治區建立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試點工作2009年度實施方案》的批復,將確定在西藏那曲地區聶榮縣、安多縣、班戈縣,阿裏地區措勤縣、日喀則地區仲巴縣建立以草定畜獎勵、薪柴替代補貼、牲畜配裝電子耳標和草原生態監測制度為主要內容的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同時明確日喀則地區康馬縣、昌都地區八宿縣作為試點工作對比縣,開展草原生態監測工作。
據了解,這批試點縣均為西藏畜牧業生産的核心區,也是群眾對草原資源依賴程度較高的地區。草原生態保護獎勵資金主要由地方財政承擔,直接發放到戶。其中以草定畜獎勵將按照不同畜種的削減量給予獎勵,分別為每匹馬300元、每頭牛250元、每只綿羊50元、每只山羊40元;薪柴替代補貼則為每戶每年1000元。
西藏自治區主席向巴平措表示,建立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是解決西藏草地畜牧業經濟發展中草畜矛盾與生態壓力,進而徹底改善草原生態環境問題的基本戰略對策,同時也是構建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科學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草原生態保護工作,2007年提出探索建立草原生態補償機制。為有效解決超載過牧的突出問題,堅持草畜平衡原則和群眾減畜不減收的要求,西藏自治區獲批在全國率先建立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此舉標誌著全國草原生態保護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王智才説。
西藏是全國草原面積最大、類型最豐富的省份,全區現有天然草地12.3億畝,佔西藏總面積的68%,佔全國天然草地總面積的五分之一。西藏同時是我國面積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之一,是雅魯藏布江等著名江河的發源地,是我國和南亞、東南亞地區的“江河源”“生態源”。
西藏自治區環保局局長張永澤向記者透露,今年,西藏落實了草原生態補償資金2億元,擬在5個縣開展生態補償試點工作。
西藏將是全國第一個實施這項試點的省區之一。中國是世界上草原退化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90%的可利用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加之超載過牧、礦業開發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幾大牧區草地退化、沙化、荒漠化現象較為嚴重,制約了草原畜牧業的發展,也影響了農牧民收入的增加。有專家認為,既要提高百姓收入,又要保護好草場,建立草原生態補償機制是一項治本之策。
“自從用了高品質的沼氣後,做飯燒水更節省方便了,廚房衛生大大改善,庭院也清潔了,嚮往更加美好的生活。”拉薩市達孜縣塔傑鄉巴嘎雪村農民拉巴的肺腑之言真實、生動地反映了西藏在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與農村沼氣建設、扶貧開發、遊牧民定居等結合起來,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長效機制,使農牧民群眾切實感受到了學習實踐活動帶來的實惠。
“西藏的大型野生動物資源儲量豐富,我曾經見過一個龐大的野牦牛群,數量達300多頭,穿過草原時非常壯觀。”達瓦次仁説。
在昆明舉行的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第16屆大會“西藏社會變遷研究”專題會議上,長期關注西藏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當代西藏研究所研究員達瓦次仁,向與會者生動地介紹了西藏環保事業的發展進程。他認為,西藏的生態環保工作日益受到重視,正走上良性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