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銘清:走上講壇的新聞發言人
 
 
  來源:      日期:2007-06-08 13:05

    張銘清,一個兩岸民眾耳熟能詳的名字,這位昔日的國臺辦主任助理兼新聞發言人如今成為新成立的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首任院長。從政界到學界,從新聞發布臺到講臺,他如何實現人生的轉軌,帶著怎樣的夢想重新出發,又將面臨怎樣的挑戰。在廈大新聞傳播學院成立前一天的6月5日,記者帶著這樣的問題直面張銘清:走上講臺的新聞發言人。



張銘清正式出任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首任院長


  記者:一個有趣的現象,許多高官退休後到大學任教,作為這一潮流的最新參與者,您對此有何評價?對于新的崗位,您有何期待?

  張銘清:在國外,許多從政的人從退下來後到大學里當教授,中國這方面還比較少。但這些年來,邵華澤到北大,范敬宜到清華,趙啟正到人大,他們都不約而同去了新聞學院,這是個很好的現象。我們過去的新聞係領導大都是本校產生的,但新聞這門學科本身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以我來說,我在人民日報工作過,在國臺辦工作過,一方面,我有比較豐富的新聞業務實踐經驗,同時,我在臺辦的時候,因為工作的關係,和臺港澳的媒體有很多的交往,對兩岸的新聞業務的差別,新聞教育,新聞理論都有很多的探討。到這里來工作,我想我具備這樣的條件,把廈大新聞學院進一步辦成一個有特色的學院。

  記者:您說要把廈大新聞傳播學院辦成一個有特色的學院,這個“特”字如何理解?

  張銘清:廈大有其他大學不具備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僑、臺、特、海”的區位優勢。從地理位置看,廈大是大陸距臺灣最近的一所重點大學,且毗鄰港澳臺面向東南亞。從人文聯係看,閩南與臺灣有著血緣、文緣、商緣等千絲萬縷的聯係,廈大則是閩南文化的傳承重鎮,廈大是陳嘉庚先生為代表的華僑創建的,與東南亞華僑的密切關係更是先天的。從廈大學科建設和結構看,廈大臺研院應是全國成立最早、實力最強的臺灣研究機構。而人文學院也是把臺灣作為研究的重點,參加過全國一些重大的涉臺研究和出版工作。廈大的新聞傳播學院處在這樣的地域和人文環境中,把面向臺港澳和東南亞作為特色確實有天時、地利、人和之條件,也是從實際出發,順理成章的。廈大之所以聘我到這里來,正是有這方面的考慮,希望能更多地和臺灣的媒體、臺灣的新聞教育界進行交流。

  記者:您曾提出“一國兩制新聞學”的構想,是否會成為廈大新聞學研究的一個方向?

  張銘清:20年前,我在一個研討會上提出過“一國兩制新聞學”的構想。確實,這是個理論問題。只有我們中國有這樣一個臺灣問題,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成功解決了香港問題、澳門問題,也必將解決臺灣問題。新聞在構建“一國兩制”的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沒有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我們新聞學應該是“一國兩制”理論的組成部分。廈大新聞傳播學院今後應將此作為一個課題來與臺灣的傳媒界朋友一起研究,共同豐富小平同志“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
 
  記者:您是中國社科院第一批新聞學的研究生,又長期在人民日報,國臺辦新聞局等單位工作,從學新聞、幹新聞到今天的教新聞,您完成了怎樣的人生轉軌,有面臨怎樣的挑戰?

  張銘清:我與新聞有緣:學新聞,幹新聞,今天又教新聞。新聞研究生的學習,為我打下了新聞業務和研究的基礎,十幾年的人民日報記者生涯,為我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新聞業務經驗,十幾年國臺辦的工作經歷,又使我得到了在涉臺新聞管理方面的實踐歷練,並在工作中廣泛結識了兩岸新聞界的朋友,特別是臺港澳的新聞界朋友。我希望這一切能轉化為廈大新聞傳播學院辦出特色的資源。

  我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缺乏從事新聞教育的實踐和經驗,對學校的情況和運作不熟悉。我向校領導和院同事如實談到我的不足的時候,他們更多地看到了我的優勢,給予我很多鼓勵和力量,使我克服不足,戰勝困難的信心大大增強。 

  記者:我們知道您目前還擔任著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的職務,對于兩個崗位,您將如何兼顧?

  張銘清:現在我還兼著海協會副會長的職務,海協會還有一些工作需要我做。我會兩頭兼顧。從目前來講,廈大一些重要的事情我都會來,來處理院務,主持院務。現在雖然兩頭兼顧,但從我本人來講,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廈大。
記者:您曾希望以海協會副會長的身份赴臺訪問,何時能實現這個願望?

  張銘清:我一直希望在海協會副會長任上入島訪問,但自從1999年李登輝提出“兩國論”後,兩會中斷接觸已經八年了,這個願望一直沒有實現。現在有了廈大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這樣的身份,這個願望更容易實現了,我願意以這樣的身份到島內從事兩岸新聞的交流。

  記者:您會把家安在廈門嗎?能談談您和福建的淵源嗎?

  張銘清:廈大會為我提供這樣的條件的。我是山東人,我的夫人是泉州人,從這個意義上說算得上是福建的女婿。在我的人生經歷中,在福建的時間比在山東還長,對福建有很深厚的感情。在我十幾年的記者生涯中,廈大是我報道發稿最多的一所大學。1983年10月21日,在廈大校主陳嘉庚先生誕辰109周年之際,他的銅像在廈門揭幕。我採寫了題為“傾家興學風范在———寫在陳嘉庚先生銅像揭幕的時候”的特寫,發表在1983年10月22日的《人民日報》上。此後,我還採訪過廈大兩位校長田昭武教授、王洛林教授和在生物學做出成績的王凱華教授。這不是有緣嗎?

  (來源:廈門日報)


 編輯:姍倪

 
編輯: 徐一博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網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