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聖地黃陵恭迎四海賓朋

時間:2008-03-28 15:22   來源:西部網

  (中共黃陵縣委書記 曹明周 黃陵縣人民政府縣長 呼世傑)

  古老的中國一條龍,龍的故鄉在黃陵。黃陵縣,古為橋國。位於陜西省中部,是革命老區延安的南大門和炎黃子孫心馳神往的“民族聖地”。素有東方“麥加”之稱。奇特的自然造化和歷代勞動人民的豐富創造力使這裡既具有關中平原的膏腴細膩,又兼陜北黃土高原的蒼莽粗獷。川垣相間,山清水秀的地理環境,成為孕育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不朽搖籃。

  神奇的土地 獨特的資源

  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全縣總面積2275平方公里,轄6鎮4鄉1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13萬。黃陵地肥水豐,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是世界最佳蘋果優生區和陜西省優質蘋果生産出口基地之一,蘋果總面積15萬畝。黃陵生態環境良好,覆蓋全縣總面積70%的西部林海為陜西五大林區之一。黃陵煤炭資源豐富,已探明儲量27億噸,是全國33個重點産煤縣和陜西省四大煤田之一。黃陵區位優勢明顯,地處陜北能源重化工區和關中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交匯地帶,包茂高速、西延鐵路穿境而過,210國道、秦七鐵路橫貫縣境。黃陵人文景觀獨特,位於縣城橋山之巔的黃帝陵是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墓葬第一號”。世稱“天下第一陵”。

  黃帝陵景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5A景區,黃帝陵祭典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黃陵縣被命名為“中國黃帝祭祀文化之鄉”。黃帝陵所在地的橋山,8萬餘株古柏,遮天蔽日,形態各異,翠色長駐,是全國最大的古柏群。此外,嫘祖養蠶遺址、秦直道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代石窟與亟待開發的紫娥寺遺址等八大景觀與黃帝陵遙相呼應,相得益彰。縣境西部的林海,碧波萬頃,環境優雅,為最佳避暑勝地。

  文明的起源 燦爛的文化

  軒轅黃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華文明的偉大開拓者。五千年前,軒轅黃帝和他的臣民們,于野蠻苦難中磨礪出驚人的靈性。創文字、造舟車、育蠶桑、事紡織、定曆法、制算數、備償險夷、艱苦拓殖、終於開啟鴻蒙,始脫混沌。以惠及萬世之文治武功和聰明睿智,從原始的洪荒和愚昧中啟中華文明之曙光,奠華夏民族之初基,締造了中華神州和千古文明,培育了中華民族堅毅勤奮、一往無前的精神。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併為人類歷史的進步做出了卓越貢獻。

  中華國脈承龍脈,黃帝英魂壯民魂。五千年來,黃帝精神眾心所向,華夏文明一脈相承。黃帝精神已成為感召天下、凝聚四海的一面旗幟;黃帝陵已成為跨越歷史時空,維繫民族情感,勃發民族精神的紐帶;是加強民族團結,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促進祖國統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無法取代的民族聖地。千百年來,每逢清明、重陽,人們都以不同的形式前來黃帝陵,表達對始祖軒轅黃帝的崇仰之情。民國時期,國民政府還把清明節定為“民族掃墓節”,每年都要舉行大型公祭活動。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更是重視黃帝陵的祭祀活動。特別是1992年大規模整修黃帝陵工程啟動以來,祭祀規模逐年擴大,祭祀儀式更加規範,文化內涵更加豐富。1994年以來,清明公祭已被提升為國家級祭祀,由陜西省人民政府主辦、主持,中央委派黨和國家領導參祭。九九重陽節,相傳為黃帝逸仙升天之日,在黃帝陵也要舉行大型民間祭拜活動。延續了幾千年的祭祀黃帝陵活動已成為中華民族緬懷始祖功德的傳統盛典。這一活動充分體現了黃帝子孫龍的傳人崇祖、愛國的拳拳之心,顯示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強大生命力和凝聚力,在海內外産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黃帝陵祭典,被國家公佈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並被列為民俗類“八大祭典”之首;黃陵縣也被中國文聯、中國民協授予“中國黃帝祭祀文化之鄉”。

   整修好祖陵 凝聚民族心

  黃帝陵的保護與建設是歷代社會各界和全民族共同關注的大事,長期以來,曾先後多次整修黃帝陵。1943年,國民黨愛國將領張治中號召國內外各界人士為整修黃帝陵捐款,他個人帶頭捐款3萬元。新中國成立前夕,愛國華僑首領陳嘉庚先生向毛澤東主席上書,建議加強對黃帝陵的整修。毛澤東主席作了批示,周恩來總理直接領導和關懷黃帝陵的整修,在新中國剛剛誕生之時拔出專款整修了黃帝陵。

  1990年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多次親臨橋山祭拜祖陵,視察整修工程,對黃帝陵的保護、開發和建設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並對黃陵縣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給予了極大的支援和關懷。同時,國內各界、海外華人商社、實業家、社會名流及廣大海外華每人平均紛紛奉獻愛國敬祖之心,為整修黃帝陵捐資。目前,一個莊嚴、肅穆、古樸、宏偉的祖陵聖地已展現在世人的面前,從而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維繫民族情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歲歲重陽祭始祖,今年祭祖情更濃。

  今年重陽節,黃陵縣人民政府將與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辦公室聯合舉辦“丁亥年重陽節中華兒女恭祭軒轅黃帝大典”。“祭祀大典”以西藏、雲南、廣西、貴州、青海、湖北、甘肅等省區9個民族自治縣各民族代表、海外華人華僑代表、“中華珍寶”祭獻人為主要參祭人,以各民族特有的祭祀禮儀為祭祖形式,以遴選的 “中華珍寶”為主要敬獻祭品,在保持傳統民間祭祀禮儀的基礎上,將突顯“民族團結,共拜先祖“的主題。期間,還將舉辦“民族之聲頌軒轅”專場文藝演出,舉行“黃帝陵古柏認領保護新聞發佈會”、“民族同心紀念林”栽植和“中華珍寶”援建少數民族希望小學拍賣會等系列活動。屆時,將有海內外萬餘人前來參加祭祖大典,百餘家新聞媒體聚焦本次活動。

  橋山翹首盼遠客,龍鄉敞懷迎賓朋。黃陵縣十三萬守陵兒女,將不辜負海內外炎黃子孫的期望,守好祖陵,護好祖廟,按照“煤炭強縣,果業富民,旅遊帶動,跨越發展”的縣域經濟發展戰略,建設好龍鄉,以改革和建設的新成就告慰先祖。同時,熱誠歡迎海內外中華兒女來聖地謁陵祭祖、觀光旅遊、投資興業、共創美好未來!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