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媒記者參觀西安浐灞生態區

時間:2008-04-07 22:06   來源:

浐灞生態區
 

    西部網訊 在人們固有的觀念中,西安的特色是古老、傳統、淳樸、黃土地。而今天的浐灞生態區,卻在詮釋著一個新西安的理念:新興的水城,現代、時尚、綠色。

    今天,參加“全國網路媒體陜西行”的記者來到浐灞生態區參觀採訪。

    西安浐灞生態區的地標性建築酷似航空母艦奪人眼球;攔河築壩蓄起的大水,形成了若干個湖泊,呈現出湖光倒影、垂柳掩映、遊船劃波的美景;造型各異的現代化大橋、小橋,讓記者們似乎走進了“橋”的博物館;河邊的景觀更是迷人,亭臺樓閣、雕塑作品極富人文色彩;坐落在灞河半島上的凱賓斯基大酒店,三面環水,甚是漂亮。

    在浐灞生態區的所見所聞完全顛覆了記者們對西安的印象。

    西安浐灞新區成為古城西安重要“綠肺”

    西安浐灞新區古有“八水繞長安”,位於西安東部的浐河和灞河就是八水中的二水。浐灞河既是自然的河流,更是文化的河流。從半坡先民到灞柳風雪,文化傳承不斷,唐代更有“浐灞之間,三輔勝地”之説。

    如今,隨著西安中心城市的擴容和第四次城市規劃修編,浐灞河城市段已成為西安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三年多的建設,浐灞新區河流綜合治理、基礎設施和重點工程建設順利推進,相繼開工建設各類工程40多項,累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29億元,實現新增蓄水能力6500畝,生態新城初具輪廓,成為古城西安重要的生態補償區和城市“綠肺”。

    浐灞新區的遠景設想是建設西安的第三代新城。第三代新城是新世紀中國城市正在逐漸確立的一種全新模式,這一代新城將以“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為指導,從經濟、社會、環境綜合整體協調的發展,建設的最根本目的是形成完整有序的城市社會和功能結構,集産業、居住、生態、文化四位一體的城市體系。 生態區以“河流治理帶動區域發展,新區開發支撐生態建設”為發展思路,遠景目標是把浐灞生態區建設成為生態環境優美,人與自然高度和諧,“宜居宜創業”的西安第三代新城。新區重點發展物流、金融、旅遊、商貿、會展、文教等第三産業。生態、文化、現代是區域發展的三大特色。

    西安市委、市政府決定建立浐灞生態區,就是一方面通過對河流的綜合治理和流域的生態重建,完善西安的城市形態,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的綜合承載力;另一方面通過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發展符合區域實際的特色産業,形成城市新區,並與城市其他區域形成錯位發展。

    新區建設中最值得稱道的,莫過於廣運潭、桃花島兩大生態示範項目建設中因地制宜的規劃:截污禁採還河流自然面目,修堤築壩保護河床擴充水面,就地取材把垃圾山改造成湖心島,在荒河灘建設旅遊區,採沙坑規劃成人工濕地,曾經是污染、垃圾、採沙聚集氾濫的兩河流域,正在實現由生態重災區向生態補償區的轉變。另外,浐灞生態區還是歐亞經濟論壇的永久會址,去年舉辦的F1摩托艇世界錦標賽也向世界展現了浐灞生態區良好的環境,2011年世界園藝博覽會的舉辦地也落戶浐灞生態區。

    西安浐灞新區成立於2004年9月,規劃總面積129平方公里,其中集中治理區89平方公里。浐灞生態區依秦嶺、攜雁塔、跨灞橋、挽未央,是西安市確定重點發展的“四區二基地”之一。

編輯:李艷波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