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陵文典》首發式在黃陵舉行

時間:2008-04-05 06:58   來源:

 
《黃陵文典》首發式現場
 
 
《黃陵文典》首發式現場 
 

4月4日,時值清明,歷時兩年零九個月編纂而成的黃陵第一部大型文化叢書--《黃陵文典》首發式在黃陵縣軒轅廟古柏大院隆重舉行,為清明公祭軒轅黃帝獻上了一份厚禮。

《黃陵文典》全書分為:《黃帝研究卷》《黃帝故事卷》《黃帝祭祀卷》《歷史文獻卷》《政論卷》《文論卷》《人物卷》《小説卷》《散文卷》《詩歌卷》《戲劇卷》《紀實卷》《書法繪畫攝影卷》《民俗卷》《民間藝術卷》《人物卷》共16卷,800多萬字。匯集了黃帝文化研究最新成果,全面、客觀、 詳實地反映了黃陵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新成就,是黃陵縣有史以來投資最大、內容最全、參與編輯人數最多的一項文化工程,由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全國政協原主席李瑞環為《黃陵文典》題詞;陜西省委書記、省人大主任趙樂際為該書題詞;陜西省委副書記、省長袁純清為該書作序;陜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李希和延安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強也分別題詞。全國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黃帝陵基金會原會長張豈之欣然為《黃陵文典》作序。

全國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黃帝陵基金會原會長張豈之,全國先秦史學會會長、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學勤,文化部副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全國書協顧問歐陽中石,全國民俗學會理事長劉魁立,全國作協副主席陳忠實,中國美協副主席劉文西擔任該叢書的顧問。歐陽中石題寫書名。

黃陵是中華民族“人文初祖”軒轅黃帝的陵寢所在地,以人文初祖軒轅黃帝為代表的先民們在此開創了五千年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由於黃陵地處國之腹地,秦之中部,其生態優美,資源豐富,交通便捷,民風淳樸,優越條件與時俱進地思想催生了黃帝文化研究與縣域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從歷史的角度全面、系統、真實、形象的反映黃帝文化、反映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英雄人民精神風貌和為之而奮鬥的壯烈畫卷,對於繼承和發揚黃帝精神,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對於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正基於此,2005年7月黃陵縣成立了《黃陵文典》編纂委員會。正式啟動了《黃陵文典》的編纂工作。縣上聘請了資深編輯、著名作家師銀笙為常務副總編,並組建了一支強大的義務編輯隊伍,他們按照“寫軒轅黃帝和黃陵的作品以及黃陵人寫的作品”為收錄原則,面向海內外廣泛徵集稿件,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全國文化、藝術、學術界知名人士葉永烈、王充閭、鐘明善、趙熙、高建群、楊聞宇、王震中、苗重安等紛紛惠賜佳作。2年來,編委會先後收到各類文字及圖片稿件約5000萬字(幅),挖掘出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和圖片。該書在編輯、修訂、出版過程中得到了諸多學者、專家、教授的幫助與支援,特別是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陜西人民出版社、陜西省圖書館的大力支援。《黃陵文典》的出版與發行,為研究黃帝及黃帝文化、黃陵民俗及黃陵經濟社會的發展等,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具有存史、資政、立言、教化的價值和作用。

首發式是今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的一項重要內容。延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馮繼紅出席並講話。黃陵縣委書記曹明周致辭,黃陵縣委常委、副縣長姜潤虎介紹文典編纂過程,黃陵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曦宣讀賀信。中央文獻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彭紅、陜西人民出版社社長惠西平發言。各級領導、 史學界、出版界的專家學者、讀者代表等200余人參加首發式。收到文化部副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等單位於個人發來賀信24封。黃陵縣委副書記、 政府縣長呼世傑主持首發式。

領導題詞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全國政協原主席李瑞環題詞:紀念人文初祖,凝聚民族情緣

陜西省委書記、省人大主任趙樂際題詞:承軒轅血脈,彰三秦文明

陜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李希題詞:始祖思澤,源遠流長

延安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強題詞:橋山數典,沮水知源

編輯:李艷波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