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政協副主席回應 祭黃大典是否需要國家辦

時間:2008-03-26 08:33   來源:人民日報

 

  趙斌繪

  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政協副主席週一波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清明節公祭黃帝陵,是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大活動,如果交由國家來主持,將能更高層面更大範圍凝聚海內外同胞人心和力量,激發中華兒女愛國熱情。

  今年兩會期間,李曉東、李冬玉、于小文、王二虎等部分駐陜全國政協委員提交了“建議將清明節公祭黃帝陵典禮升格為國家級祭祀大典”的提案,引起廣泛關注和眾多質疑。週一波的這一表態,正是對此事的回應。

  位於黃土高原南部的黃帝陵,坐落在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被稱為“中華第一陵”。據介紹,公祭黃帝陵,指的是以官方名義組織的有嚴格規模、等級和儀式的大型祭祀活動,起源於春秋時期。從1955年開始,除1963年到1978年間,每年清明節當地政府都要在黃帝陵前舉行公祭儀式,規格一年比一年高。

  2003年,為規範黃帝陵祭祀活動,陜西省專門成立了由歷史、考古、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方面的知名學者組成的“黃帝陵禮儀研究專家組”,專家組提出的祭祀禮儀改革方案經有關方面審議通過後開始實行。2005年,國務院公佈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將黃帝陵祭典列入我國八大祭典活動之首。

  週一波認為,近年來,國內圍繞著祭祖、拜祖主題推出的大型祭祀活動不斷“克隆”,在同一時間段內,這些活動主辦方互相攀比,爭相邀請有影響、有實力的港澳臺及海外同胞參加,對清明節公祭黃帝陵活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和衝擊。

  “每年清明節的公祭黃帝陵典禮活動,是中華民族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錶達對人文初祖無限緬懷、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真誠期盼和慶祝的重要載體和文化標誌性活動。”週一波説,目前與這項國家級祭祀活動不相適應的是,雖然每年都有國家領導人來陜出席公祭大典,中央統戰部、中華海外聯誼會也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配合,但祭祀活動的主祭人仍然是陜西省人民政府省長。

  “熱切盼望國家今後能夠在規格上將清明節公祭黃帝陵活動提升為國家主辦,主祭人為受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委派(或委託)的國家領導人,代表中央政府恭讀祭文。從而彰顯‘中華第一祭’的應有地位和分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在凝聚人心、促進和諧方面的獨特優勢和作用。”週一波説。

  網友熱議

  政協委員關於“祭黃”大典上升為國家級的提案一經媒體披露,立即成為各大網站的熱門話題,眾多網友紛紛就此及近年來不斷升溫的公祭活動發表意見。

  少數網友表示支援,但絕大部分網友表示反對。網友“天路”説,近年來,不少地方政府熱衷於搞公祭大典,這邊廂熱熱鬧鬧,好一派昇平氣象;那邊廂卻是農村失地、校舍失修、民工欠薪等諸多問題少人關心。納稅人的錢難道是這樣花的嗎?撇開政府該管的社會問題不談,僅就公祭而言,政府公祭的對象究竟應該是什麼?我想,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應該是眾望所歸的公祭地點。

  有網友認為,“國家級”公祭黃帝陵于法無據。根據《憲法》以及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特點,我提議:公祭活動應該由民間社團或個人進行,各級政府都不應參與。所需費用應通過自願捐款募集,不得動用國庫。政府官員只能以個人身份參加,不能作為政務活動。(記者楊彥)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