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讓群眾盡享文明成果

時間:2009-06-01 16:34   來源:人民日報

  作為中西部地區唯一的全國文明城市,內蒙古包頭市全力以赴迎接全國文明城市的復查驗收。

  “迎接全國文明城市復查驗收,我們要像創建一樣認真對待,要充分發動群眾,一切惠及群眾。讓文明創建的成果,既經得起上級的檢查,也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更經得起群眾的檢閱。”包頭市委書記莫建成一席話道出了包頭創建文明城市的根本目的和出發點。

  正是因為把群眾的滿意度作為創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標準,包頭市廣大幹部群眾決心齊心協力打好迎接文明城市復查驗收的攻堅戰。

  為百姓生活留下寬裕的綠色空間

  6月30日上午,包頭市昭君島附近彩旗飄飄,鑼鼓喧天。伴隨著機器轟鳴,施工隊伍進入施工現場,黃河濕地保護利用項目昆區段景觀道路建設工程全面啟動。保護黃河流域最大城市濕地,作為包頭市有史以來最大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將投入100億元、分三期建設黃河濕地保護區。這是包頭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舉措。

  包頭這幾年一直在致力於為城市“增綠”。僅2005—2007年,全市就完成林業生態建設任務106.83萬畝,造林綠化使用的苗木全部達到國家一、二級標準。不僅如此,圍封禁牧、大青山南坡綠化工程、黃河濕地保護工程等三大生態工程相繼啟動,使城市的生態環境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聯合國人居署考察團在考察包頭時,看到滿城綠色,徹底改變了對中國西部城市的看法。考察團負責人説:“一個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的西部城市會如此之綠,真是了不起。包頭是改善人居環境的典範。”

  改善人居,做起來遠沒有説起來輕鬆。對於包頭市這個老工業基地而言,原來的高耗能、高污染産業如何由老變新是一大難題。然而,如果你來到包頭,看到內蒙古一機集團為鹿城增添的西湖、東湖,看到包頭市國家生態工業(鋁業)示範園區內碧波盪漾的白銀湖,你就不得不相信迴圈經濟的巨大力量了。

  變化正在悄然發生,2007年,全市單位生産總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11.2%,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均呈下降趨勢,污水處理率達到81.6%,比2005年提高20.8個百分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7.2%,粉煤灰利用量佔當年産生量的80%以上。

  在包頭,每一條路的拓寬,每一條街的美化,每一座建築的落成,都從城市建設的長遠規劃著眼,從改善百姓實際生活環境出發,一切都力求體現群眾的根本利益。包頭市上下已形成共識,林地是高壓線,不能佔,只能保。如今,包頭市的每人平均綠地面積已達到了13.3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6.6%。

  將發展成果映在老百姓的笑臉上

  自2005年成為首批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包頭不斷超越、不斷奮進的發展步伐令人矚目。2007年1月5日,中共包頭市十屆二次全委(擴大)會議提出——包頭市將以“科學發展,富民強市”的戰略統領一切,全面建設富裕民主文明和諧新包頭!“八字方針”成為包頭市決策層的施政總綱。

  2007年,全市生産總值達到1275億元,比上年增長20.0%,每人平均生産總值超過7000美元,經濟總量繼續穩居全區各盟市之首。

  經濟發展了,就要讓群眾從中得到實惠。包頭在全區率先建成了以城鄉低保為主體,以醫療救助、教育救助、廉租住房、法律援助為補充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幸福地體味到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巨大變化:57萬高氟區群眾喝上甘甜的自來水了;最低生活補助面的標準提高了;兩項被稱為大手筆的“民生工程”——石拐棚戶區搬遷改造、包鋼尾礦壩周邊村落整體搬遷全面啟動。

  今年4月,包頭市從財政中拿出60萬元專項資金,採取“以獎代補”的形式,用於獎勵農民工子女教育。為外來務工子女撥付專項獎勵資金,這在自治區尚屬首家。從7月份開始,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每人平均增加110元,高於全國每人平均80元的調整幅度,惠及14.7萬名企業退休人員。

  2007年,包頭市把新增財力近20億元中的16億元用於民生和社會公益事業,年初承諾的18件36項好事實事在年底全部兌現,向老百姓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2008年,包頭市財政預算用於改善和保障民生的支出比2007年預算又增加1.6億元,向老百姓承諾的好事實事增加到了20件40項。

  愛心使城市充滿了家的溫暖

  當人們驚詫于包頭市“城市美了”的同時,更令人驚喜的是市民素質的提高。

  從2005年起,挂有“城市TAXI愛心車隊”標牌的計程車就成為包頭市街頭的一道亮麗風景。市民只要撥打求援電話,他們就會及時到場,為市民提供服務和幫助。目前,在包頭有在冊志願者20多萬名,志願服務隊伍有2000多支,他們的身影遍佈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包頭市把加強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培育“四有”公民作為創建文明城市的根本任務來抓,在全社會形成了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風氣,讓廣大市民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質,推動了整個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

  長期的教育培養了高素質的人民,人稱包頭有“四多”,關心公益的人多、樂於助人的人多、愛護綠地的人多、見義勇為的人多。在包頭,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設的感人故事被廣為傳誦,一受傷女工急需輸血,聽到廣播的市民在血站排起了獻血的長隊;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後,僅有240萬人口的包頭市向災區捐款捐物達1億多元。

  千萬隻手相連,人們在和諧互動中傳遞著文明,用愛心回饋這座城市,使城市充滿了家的溫暖。

  文明城市創建活動讓群眾得到了實惠,也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創建文明城市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每一個人都想出一份力,使得城市發展具有巨大的活力。拆遷戶張茂説:“從住帳篷、土房到搬進樓房,從寸草不生的荒灘、沙灘到園林城市,這麼大的變化真是做夢都想不到。這樣創建文明城市,我們從心裏面支援。”(賀勇)(轉自《人民日報》2008年7月15日報道)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