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兩岸青少年社會教育論壇
字號:
何魯麗會見出席首屆兩岸大學生領袖論壇的全體人員

  時間:2007-07-04 14:52    來源:     
 
 

  8月17日上午,“首屆兩岸大學生領袖論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何魯麗開幕式前親切會見了出席“首屆兩岸大學生領袖論壇”的全體與會者,並與大家合影留念。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王富卿,團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全國青聯主席楊岳,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俞貴麟、鮑培德參加會見。

  會見中,何魯麗向來自祖國寶島臺灣的各位大學生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誠摯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對“首屆兩岸大學生領袖”論壇的舉辦表示衷心的祝賀。

  會見結束後,舉行了隆重的論壇開幕式。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俞貴麟致開幕詞、中國國民黨青年團副總團長林國正致辭,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主席劉凱代表相關單位和社會團體致賀辭。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秘書長李寧主持開幕式。開幕式後主論壇開始,四名來自兩岸的大學生代表就建立兩岸青年互動平臺的目的、意義、機制和途徑分別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首屆兩岸大學生領袖論壇”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國民黨青年團、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共同主辦,論壇主題為“建立兩岸青年互動機制的意義及途徑”。圍繞主題設有三個分議題:①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②全球化下的兩岸經貿關係;③兩岸關係的遠景展望。今後兩天中,參加此次論壇來自寶島臺灣32所高校的71名學生 (本科生46人、碩士21人、博士4人),以及大陸40所高校的93名學生 (本科67人、碩士22人、博士4人),將圍繞主題進行廣泛深入地交流和探討。這是兩岸大學學生領袖首次大規模齊聚祖國大陸,也是中國國民黨青年團成立以來,第一次組織島內青年學生領袖與大陸青年學生領袖面對面深層次地交流,它將在兩岸交流歷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並在今後兩岸青年交流上産生積極的影響。

  “首屆兩岸大學生領袖論壇”採取“參訪交流、主題論壇、專題講座”相結合的形式。

  “參訪交流”——參加論壇的70多名臺灣大學生8月13日分兩組到達上海和西安,開始他們的大陸之行。通過他們對古都西安的遊覽,領略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中華文明的精髓所在。通過對現代化都市上海的參訪,感受改革開放後祖國大陸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的普遍提高,親身經歷,親眼目睹,使臺灣大學生對祖國大陸有了感性的認知和了解。

  “主題論壇”——此次論壇共收到兩岸學生論文93篇,圍繞論壇主題,兩岸大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論述兩岸青年互動平臺的意義和內涵,併為如何建立兩岸青年互動機制建言獻策。從他們提交的論文中,可以驚喜地看到,許多論文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踐操作性,達到了兩岸青年互動平臺由兩岸青年參與共同構建的目的。

  “專題講座”——兩天的會議中,主辦方還精心安排了深受兩岸學子喜愛的知名專家學者做專題講座。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臺灣省宜蘭縣人)作了題為“大陸經濟發展形勢及兩岸經貿關係走向”的演講。Google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負責Google中國公共關係事務以及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的運營工作的李開復作了題為“選擇的智慧”的演講。演講結束後,兩位專家還將分別回答與會大學生的提問。兩場精彩的專題講座,將成為本次論壇的一個亮點。

  加強兩岸交流是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的一項重要工作。近年來,我會充分發揮自身民間團體的獨特作用,不斷鞏固和創新兩岸民間交流成果和渠道,開展全方位、多領域、主題鮮明的兩岸民間交流,特別是兩岸青少年間的交流互訪活動。僅今年暑期該會就接待了臺灣青少年來祖國大陸參訪逾千人,在兩岸青少年中産生積極的影響,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此次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國民黨青年團、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共同主辦“首屆兩岸大學生領袖論壇”,旨在進一步深化兩岸青年交流的內容,為兩岸青年搭建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的平臺,使他們在參與、傾聽、分享的過程中,加深了解、理解,增進互信、互助,同時更期待通過論壇的形式引領兩岸大學生,在推動兩岸關係不斷向前發展的過程中,進行深層次理性的思考,增強民族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使他們真正感受到中華民族的未來,將由兩岸青年有識之士凝聚共識,共同開創。

  論壇閉幕式上,與會的兩岸大學生還將就論壇上達成的共識,發佈凝結著海峽兩岸近73所高校200余名青年大學生智慧和共識的《論壇共同倡議》。


    
   來源:宋慶齡基金會網站

  

編輯:姍倪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