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1982]
 
 
  來源:      日期:2005-10-19 09:05

 

 1973年 六十九歲


  〔上海〕

  本年 在鉅鹿路作協上班,讀書學習,寫筆記。

  七月 當時的上海市委書記王洪文、馬天水、徐景賢、王秀珍和常委馮國柱、金祖敏六人作出決定,對巴金的問題處理是:人民內部矛盾處理,不戴反革命帽子,發給生活費,可以搞點翻譯。

 


  這期間埋頭重譯屠格涅夫的《處女地》。


  1974年 七十歲


  〔上海〕

  九月 抄完《處女地》重譯稿。

  開始譯赫爾岑的多卷本回憶錄《往事與隨想》。

  1976年 七十二歲


  〔上海〕

  十月四人幫被粉碎,去淮海路襄陽公園附近看大字報。


  1977年 七十三歲

  〔上海〕

  四月 《往事與隨想》第一、二卷譯成。

  五月 18日寫《一封信》,恢復了寫作的權利。23日,出席上海文藝界的座談會。

  25日,《一封信》在《文匯報》上發表。27日寫《第二次的解放》,發表于611《解放日報》。這兩篇文章發表後,到本年底為止,《文匯報》收到一百五十余封要求轉交巴金的讀者來信。

  本月 何其芳寫信給巴金,表示看到他的文章後,自己一定要多學一種外文。

  八月 為《家》重印本寫《後記》,認為我的作品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任務。該版11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九月 接待來訪的日本朋友中島健藏夫婦、井上靖等。

  26日,為法譯本《家》寫序。

  十月 《上海文學》復刊,短篇小説《楊林同志》在該期發表。

  十二月 25日至30日,上海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政協上海市第五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同時舉行。參加會議。

  本月 在《人民日報》編輯部舉辦的座談會上,作《除惡務盡》的書面發言。

  本年,沙汀專程從四川到上海相會。葉聖陶從北京寄贈詩一首:誦君文,交不淺,五十年。平時未必常晤敘,十載契闊心悵然。今春《文匯》刊書翰,識與不識眾口傳。揮灑雄健猶往昔,蜂蠆君何有焉。杜雲古稀今曰壯,佇看新作涌如泉。


  1978年 七十四歲


  〔上海——北京——上海〕

  二月 25日在北京出席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同月,《處女地》新譯本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三月 5日,五屆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回上海。

  四月 審定上海師大中文系魯迅著作註釋組訪問紀錄稿《〈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起草經過及其他》。

  五月 27日到北京參加中國文聯第三屆第三次(擴大)會議。

  六月 3日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參加老捨得追悼會。

  5日,文聯三屆三次(擴大)會議結束,在會上作《迎接社會主義文藝的春天》的發言,提出創作要上去,作家要下去的口號,會後回上海。18日在北京參加郭沫若的追悼大會。

  七月 開始寫創作回憶錄。

  八月 13日開始寫《懷念肖珊》。本月《巴金近作》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十月 譯作《文學寫照》(高爾基著)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重印。

  十一月 散文集《爝火集》編成,收錄了建國以來各個階段的散文。16日在序中説:去年八月我寫的《家》重印後記,我説這部小説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任務……今天我知道自己錯了


  1979年 七十五歲


  〔上海——北京——法國——北京——上海〕


  一月 16日,寫完《懷念肖珊》。

  三月 1213日參加作協上海分會召開的座談會,22日參加《人民日報》文藝部在滬召開的座談會,在會上發言。

  本月 在北京茅盾寓所看望茅盾,談話近一小時。

  四月 24日,率領中國作家代表團抵達巴黎訪問,這是自1928年離開法國後的第一次重訪。在法國訪問了尼斯、馬賽、里昂、沙多棗吉裏等城。並參加多次座談會、問答會。

  五月 13日離法回國。

  六月18——七月1 在北京參加五屆人大二次會議和五屆政協二次會議。

  七月 匯集巴金反映抗美援朝鬥爭生活的小説散文集《英雄的故事》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八月 8日,寫《紀念雪峰》,對反右作深刻檢討。

  十月 14日在上海寓所會見香港《八方》文藝叢刊編委李黎。

  本月 譯作《往事與隨想》(赫爾岑著)第一冊出版。

  31日,在北京參加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

  十一月 16日,在文代會上被選為中國文聯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7日被選為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第一副主席。是日大會閉幕。周揚在報告中指出,巴金是現代文藝史上以魯迅為代表的文學巨匠之一。

  十二月 在北京參加中國作家協會第三次代表大會,致閉幕詞。

  本月 《隨想錄》(第一集)由三聯書店香港分店出版。《爝火集》出版。


  1980年 七十六歲

  〔上海——北京——日本——上海——瑞典——上海〕

  二月 被《小説月報》聘為該刊名譽顧問之一。

  三月 下旬抵北京,參加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説評選發獎大會。22日,在中國作協會見義大利留學生、義大利文本《家》的譯者瑪爾格麗達彼阿斯科,回答了她提出的問題。

  本月 《巴金選集》(上下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四月 1日,率領中國作家代表團到日本東京訪問。2日,受大平首相接見。4日,在東京朝日講堂講演會上作《文學生活五十年》的講話。

  11日在京都文化講演會上作《我和文學》的講話。18日返滬。在日本期間,還訪問了廣島、京都、奈良、德島、長崎等地。

  17日,中國筆會中心在北京成立,當選為主席。

  五月 16日,劉少奇同志治喪委員會組成,為委員之一。

  22日,美籍華人作家聶華苓夫婦到家作客。

  六月 《巴金中篇小説選》上卷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七月 月初生病住華東醫院,趙丹亦在此住院。

  八月 《巴金中篇小説選》(下卷)出版。

  4日至10日,率領中國世界語代表團去瑞典參加第六十五屆世界語大會。12日會見瑞典科學院秘書拉爾斯居倫斯頓,下午回國,17日返抵上海。

  八月30——九月10 在北京參加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

  十月 10日趙丹去世。11日至13日寫紀念文章《趙丹同志》。

  十一月 下旬在上海寓所帶病會見以義大利作家工會總書記德雅科等六位義大利作家、漢學家。

  十二月 10日在上海寓所會見訪華的日本女作家山崎明子。

  27日,在《關於〈激流〉》一文的末尾提出創辦: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建議,表示願意盡最大的努力促成它的出現28日,又在《〈創作回憶錄〉後記》中再次表示:希望現代文學資料館早日建立起來

  本月,《創作回憶錄》結稿。《巴金近作》第二集出版。


  1981年 七十七歲

  〔上海-北京-上海-莫幹山-上海-北京-里昂-上海-北京-上海〕

  一月 由孫道臨、葉丹改編的電影文學劇本《滅亡》發表。

  三月 12日,《人民日報》發表《〈創作回憶錄〉後記》並附編者《後記》,十分重視巴金關天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倡議。巴金的倡議得到茅盾、葉聖陶、夏衍、冰心、丁玲等的贊成和支援。羅蓀、臧克家、曹禺、唐、周而復等撰文表示響應。該館籌備委員會于本年12月在北京成立,巴金、謝冰心、曹禺等九人為委員。

  四月 月初在杭州小住六天,9日由上海赴北京,11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西大廳參加茅盾追悼大會。13日出席《收穫》編輯部在北京召開的座談會,以主編身份作了即席發言。

  20日,出席中國作協主席團擴大會議,當選為主席團代理主席。會議決定成立茅盾文學獎金委員會,由巴金任主任委員。會議討論了籌建現代文學館的問題,巴金提出,他準備獻出稿費十五萬元作建館基金,並願捐出自己的全部手稿和有關資料。

  21日,魯迅誕辰一百週年紀念委員會在北京成立,鄧穎超,巴金等九人任副主任委員。

  春 寫信給泉州原黎明高中、平明中學等學校的舊同事,表示贊成創建黎明學園

  本月 黎明學園董事會成立,被選為名譽董事長。

  本月 《隨想錄》第二集《探索集》由三聯書店香港分店出版。

  五月 5日,在上海寓所會見南斯拉伕作家代表團團長伊萬伊瓦尼,伊瓦尼贈巴金一隻珍貴的南斯拉伕民間樂器的模型。

  25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中篇小説、報告文學、新詩優秀作品發獎大會上以中國作協代主席的身份作書面發言。

  29日,宋慶齡逝世,為治喪委員會委員。

  本月 在上海接受日本《朝日新聞》駐上海特派員的採訪。

  五月棗八月 編選《序跋集》,次年3月出版。該書稿費全部捐贈中國現代文學館。

  六月 19日,參加上海市魯迅誕辰一百週年紀念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任該委員會主任委員。

  七月 24日,出席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文聯等舉行的座談會,交流學習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重要文獻的體會,在會上作《學好〈決議〉,繼續清的流毒》的發言。

  八月 到莫幹山療養。

  九月 11日,在北京主持中國筆會中心會員大會。

  15日,率中國筆會中心、中國上海筆會中心、中國廣州筆會中心代表團(一行九人)啟程赴法國,參加第四十五屆國際筆會大會。大會21日在里昂開幕,25日在巴黎閉幕。在會上講話。29日在巴黎中國城飯店和其他先行回國的中國代表團成員告別。30日前往瑞士訪問。

  本月《創作回憶錄》由三聯書店香港分店出版。

  十月 7日結束對瑞士的訪問,離開蘇黎世回國。

  11日在上海會見南斯拉伕作家代表團。

  13日在北京主持中國作協主席團會議。會議決定年內舉行第二次中國作協理事會全會;恢復胡風的作協會藉;確定茅盾文學獎首屆評獎的範圍;聽取籌備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報告。

  本月 擔任全國辛亥革命七十週年紀念籌備委員會委員。

  十一月 1日參加上海市五屆政協第十一次常委會,擔任上海市紀念辛亥革命七十週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去北京參加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

  十二月 決定將自己多年苦心蒐集、珍藏的大量外文書刊,在六年內分批捐贈給北京圖書館。第一批619冊本月由上海運抵北京。

  6日,世界語之友會在北京成立,出席成立大會。該會由楚圖南、胡愈之、巴金、趙樸初、謝冰心等十人發起。

  本月 在北京會見南斯拉伕作家勃朗科潘道夫斯基等,並回答了他們提出的問題。

  18——22日,出席中國作協第三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在會上致開幕詞和閉幕詞。22日會議一致選舉巴金為中國作協主席。全國文聯主席周揚在會上講話,指出:巴金同志在文學界的聲望和貢獻,是中外公認的。幾十年來,他的作品就以其歌頌光明、揭露黑暗的力量,引導著許多人走向革命。他忠誠於人民,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文學事業。

  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在會見全國故事片創作會議代表時的講話中説: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言而無文,肯定是沒有多少生命力的。大家看中國近代的大文豪,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曹禺、老舍、趙樹理,等等,哪一位不是語言藝術的大師?”


  1982年 七十八歲


  〔上海——杭州——上海〕

  一月 1日,在《光明日報》和上海《文匯報》分別發表短文,祝新的一年文學創作取得新的成就,向從事創作實踐的中青年作家致意。

  13日,編選畢紀念亡故的親人、友人的散文集《懷念集》,同年12月出版。

  二月 15日,中國現代文學館籌備委員會在北京召開第一次會議,因故未出席。

  三月 15日,義大利駐華大使塔馬尼到上海寓所宣佈:1982但丁國際獎將授與巴金。義大利但丁亞利基裏學會會員費爾南多代表學會,贈送新印的《神曲》精裝本四冊,巴金轉贈自己的《家》、《春》、《秋》和《隨想錄》一、二集。

  四月 2日,在佛羅倫薩舉行但丁國際獎授獎儀式,委託中國駐義大利大使館公使楊清華代為領獎。上海和全國各地文藝界人士紛紛致電、致信、撰文表示祝賀。

  8日,捐贈北京圖書館第二批外文書刊,計二千余冊。

  19日,由中國作協和解放軍總政治部聯合召開的建國以來第一次全國軍事題材文學創作座談會在北京舉行,未能到會,寫書面發言由馮牧代讀。

  本月 下旬,在寓所熱情接待來訪的旅美女作家沉櫻。

  本月 《巴金近作》第三集《探索與回憶》出版。

  五月 下旬,右背患囊腫,動小手術。

  31日,上海文藝出版社為建社三十週年召開紀念座談會,因病未出席,寫紀念文章由黃宗英代讀。

  六月 9日,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陽友鶴到寓所拜訪。

  七月 23日,在寓所會見旅美學者董鼎山兄弟。

  本月 經巴金審定的《巴金散文選》上下冊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月 自己選編的十卷本《巴金選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一次出版,該集收入1927年至1981年的主要作品,是繼《巴金文集》之後規模最大的選集。本書的稿費全部捐贈中國現代文學館。

  八月 25日,日中文化交流協會會長、日本筆會會長井上靖致信;92復信。雙方共祝中日邦交正常化十週年。

  十月 初,右背脊囊腫再次動手術,到杭州養病半月。

  15日,與北京通話,對中國現代文學館籌建處的成立表示高興。16,該處在北京西郊萬壽寺西院正式成立。

  下旬,電視片《奔騰的激流——記作家巴金》攝製組從四川來到上海,到家中錄影。

  本月 給瑞士女作家德蘭桑契復信,回答她訪問上海時留下的信,談中國文壇近幾年的變化,以及如何看待西方作品的影響等問題。

  本月 《隨想錄》第三集《真話集》由三聯書店香港分店出版。

  十一月 7日,因連日整理藏書過累,晚上在家中二樓書房裏跌跤,造成左股骨粗隆間骨折。住上海市華東醫院治療。得到黨和政府領導人,全國文聯、作協以及各地作家、廣大讀者的深切關心。

  20日,在醫院委託女兒打電話祝賀郭紹虞執教著述七十週年。

  23日,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到醫院看望。

  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因病未出席。為主席團成員、提案審查委員會委員。

  十二月 12日,北京電影製片廠副廠長武兆堤等到醫院看望,並徵求對《寒夜》改編為電影的意見。

  15日,茅盾文學獎首屆授獎儀式在北京舉行,在病榻上寫來書面發言《祝賀與希望》,由馮牧代讀。

  25日,在病房會見日本作家野間宏。

                                責任編輯:劍卓

 
編輯: 王巍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