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1972]
 
 
  來源:      日期:2005-10-19 09:01

 

  1961年 五十七歲 

  〔成都-上海-東京-杭州-黃山-上海-廣州、海南島-上海〕

  二月 從成都回上海。

  三月 任參加在東京召開的亞非作家會議常設委員會緊急會議的中國作家代表團團長。18日啟程,24日到達東京。27日大會開幕,30日閉幕。

  在日本約一個月時
間,訪問了東京、京都、鐮倉、箱根等地。結識了中島健藏、青野吉季、木下順二等作家。回國前一天,在告別酒會上見到《骷髏的跳舞》的作者秋田雨雀。

  四月 中旬回國。

  六月 到杭州,住花港招待所,寫訪日的散文。

  七月 20日創作短篇小説《團圓》。這篇小説1963年由毛峰、武兆堤改編為電影《英雄兒女》。

  八月,到黃山。在這裡編成短篇小説集《李大海》,12月出版。

  九月 返回上海。25日參加上海各界紀念魯迅誕生八十週年大會,作《魯迅仍然和我們在一起》的講話。

  十月 《巴金文集》第十、十一卷出版。

  十一月 《巴金文集》第十二卷出版。

  十二月 《巴金文集》第十三卷出版。

  年底 去廣州和海南島海口市,遊海瑞墓。

  1962年 五十八歲


  〔上海——東京——上海〕

  年初 香港一齣版社擬出《巴金選集》,復信表示同意,同時表示不要版稅或稿費。

  偕肖珊及孩子到廣州過春節。

  五月 8日,上海第二次文代會召開,致開幕詞《更高地舉起毛澤東文藝思想的紅旗》。幾天后,在會上作《作家的勇氣和責任心》的講話。

  七月 月底,率領中國代表團赴東京出席第八屆禁止氫彈、原子彈世界大會,會期為兩個星期。

  八月 11日,參加在東京舉行的告別會,15日回到北京。

  本月 《巴金文集》第十四卷出版。至此,匯集建國前文學創作的十四卷文集出齊。

  十二月 24日,李 人逝世。25日致唁電,26日列名于治喪委員會。
  

  1963年 五十九歲


  〔上海——北京——越南——上海——東京——上海〕

  四月 去北京參加全國文聯第三次擴大會議。

  六月 10日,和李束為到越南訪問,為期五個星期。

  本月 訪日散文集《傾吐不盡的感情》出版。

  七月 月初,從海防到達下龍灣,住五天,返回河內,又訪問義安市、賢良江等地,在緊靠十七度線的永靈住了三天。15日左右回國。

  十二月 5日,率領中國作家代表團到達東京訪問,日本共産黨中央政治局委員藏原惟人曾接見。本月回國。


  1964年 六十歲

  〔上海——大寨——上海——北京〕

  六月 編選訪越散文集《賢良橋畔》,9月出版。

  八月 去大寨參觀訪問,回上海後寫報告文學《大寨行》。

  十二月 21日,在北京參加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1965年 六十一歲


  〔北京——上海——越南——上海〕

  一月 繼續在北京參加三屆人大第一次會議。4日閉幕。

  六月 8日,以上海文聞主席身份觀看日本話劇團在上海舉行的告別演出,並會見話劇團成員。10日到車站歡送日本話劇團。

  七月 15日,被迫發表批判電影《不夜城》的文章。訪越前與肖珊一起去看望該電影的編劇柯靈。

  本月 第二次訪越。訪問了奠邊府、海防市等地,20日受胡志明主席接見。

  十二月 在上海參加周恩來總理為斯特朗八十歲生日舉行的宴會。


  1966年 六十二歲


  〔上海——北京——上海〕

  六月 在北京參加亞非作家緊急會議。任中國作家代表團副團長。

  七月 10日,出席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北京市人民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國鬥爭大會,為主席團成員,在會上見到老舍,這是兩人的最後一次見面。同月在武漢、杭州,繼續參加亞非作家會議,月底去杭州參加亞非作家湖上大聯歡

  八月 1日,亞非作家緊急會議在上海舉行最後一次會議,晚上出席盛大歡送會。2日下午,出席亞非作家常設局秘書長希普裏耶森納亞克夫人舉行的招待會;晚,到機場歡送部分外賓。

  本月 受到上海市文聯造反派批判,開始了靠邊、檢查、被批鬥和強迫勞動的生活。被關在上海文聯資料室的牛棚裏。

  下旬 感到大禍臨頭,將保存了四十幾年的大哥堯枚的信件全部燒掉,共一百多封。包括1923——1931年之間的來信及大哥自殺前寫的絕命書的抄本等。

  九月 10日,上海作協造反派抄家。

  這期間,肖珊也頻遭批鬥。


  1967年 六十三歲


  〔上海〕

  一月 上海一月革命後,外地來滬的造反派增多,挨鬥更頻。與魏金枝、王西彥等六人被遷出資料室,關到樓下一處不滿五平方米的煤氣灶間,稱為小牛棚

  五月 10日,《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點名批判巴金。

  九月 18日,被紅衛兵帶到復旦大學,關在學生宿舍六號樓近一個月。26日開批判會。

  十月 造反派在上海作協舊址批鬥前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石西民,被拉去陪鬥。

  本年,上海市紅代()批判文藝黑線聯絡站、上海市文藝界批判文藝黑線聯絡站等,先後編印多種巴金批判專輯。


  1968年 六十四歲


  〔上海〕

  一月 下旬,批鬥陳丕顯、石西民時被帶去陪鬥。

  二月 26日,《文匯報》發表長篇文章《徹底揭露巴金的反革命真面目》。

  六月 18——21日,上海《文匯報》、《解放日報》分別以《鬥倒批臭文藝界反動權威巴金》和《徹底鬥倒批臭無産階級專政的死敵 棗巴金》為通欄標題發表多篇批判文章。

  20日,被押至人民雜技場參加上海文化系統召開的鬥爭巴金電視大會

  九月 隨作協遷移到石門路一座大樓,受監督略為放鬆。不久工宣隊、軍宣隊進駐作協。

  本月 到松江縣辰山公社參加三秋勞動,挨過幾次田頭批判

  十月 回到石門路大牛棚


  1969年 六十五歲


  〔上海——松江〕

  二月 隨作協遷回鉅鹿路舊址。

  不久被允許參加革命群眾學習會

  五月 又去松江辰山公社參加三夏勞動,一直延續到次年春節。這期間常受批判。

  八月 《文匯報》發表《批臭巴金,批臭無政府主義》、《徹底批判大毒草〈家〉〈春〉〈秋〉》等文章。

  本年,開始抄錄、背誦但丁《神曲地獄篇》,至19727月抄到第九曲。 
 

  1970年 六十六歲


  〔松江——奉賢〕

  一月棗二月 繼續留在辰山勞動。

  二月 春節後被編入上海文化系統某團第四連,到奉賢縣五七幹校從事搬運稻草、抬糞水、種菜、喂豬、搓繩等勞動。其間經常被押回上海,到工廠、學校遊鬥。


  1972年 六十八歲

  〔奉賢——上海〕

  六月 月初,從幹校回家度假。肖珊病重,請假回家看護不批准,只得重返幹校。

  本月 參加市、區召開的寬嚴大會

  七月 中旬允許留在家中,肖珊已住進中山醫院,將近二十天裏,每天在醫院陪著肖珊。

  八月 13日,肖珊病故。此後留在上海作協。

                                責任編輯:劍卓

 
編輯: 王巍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