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1914]
 
 
  來源:      日期:2005-10-19 08:24

 

  1904(清光緒三十年)誕生


  〔成都〕
  
  1125(農曆甲辰年1019)生於四川成都北門正通順街一個封建官僚地主家庭。本名李堯棠、字芾甘,取自《詩經》中《召南甘棠》首句蔽芾甘棠。從1928年寫完《滅亡》時起,開始使用筆名巴金,沿用至今。
  
  原籍浙江嘉
興。高祖李介庵作為幕友從浙江到四川定居。曾祖李王番,著有《醉墨山房僅存稿》。祖父李鏞(號皖雲),也做過官,後閒居在家,為大家庭的家長,有五子一女(子:李道河、李道溥、李道洋、李道沛、李道鴻;女:李道沆)。他印過一冊《秋棠山館詩鈔》送人。父親李道河,曾任四川廣元縣知縣;母親陳淑芳。
  
  巴金有同胞兩兄、兩姊、兩弟、三妹:大哥李堯枚(1897——1931),三哥李堯林(1903——1945);二姐李堯楨(1898——1915),三姐李堯彩(1899——1924);十四弟李堯椽(1913——),十七弟李堯集(繼母生,1917——);九妹李瓊如(1909——),十妹(1910——1917),十二妹李瑞玨(繼母生,1916——)。(以上兄弟姊妹均按大排行)
  
  整個大家庭有長輩近二十人,兄弟姐妹三十余人,男女僕人四、五十人。

  
  1909(清宣統元年)

  
  〔成都——廣元〕 五歲
  
  父親出任四川北部廣元縣知縣,隨父母前往。在廣元縣衙門內和兩個哥哥、兩個姐姐一道在家塾就讀,先生姓劉。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背誦《古文觀止》,並在晚間從母親學讀《白香詞譜》中的詞。在書房由六十歲的老書僮賈福服侍,生活起居由楊嫂照料,十二、三歲的姑娘香兒陪伴玩耍。
  
  大妹(九妹)瓊如生。

    
  1910年(清宣統二年)

  
  〔廣元〕 六歲
  
  夏 二妹(十妹)生。從母親房裏搬出,由女傭楊嫂照護。
  
  十二月 26(農曆庚戌年1125)為慶祝祖父生日敬神,因討厭禮節不肯磕頭,第一次挨母親的鞭子。
  
  約本年,對父親坐堂用刑、犯人受刑後叩頭謝恩不解,對母親命人用皮鞭抽打在十妹出痘期間偷吃發物黃瓜的奶媽一事,亦産生不快。這期間,初步感覺到世上許多事情的不合理。
  
  約本年,留學日本的二叔李道溥、三叔李道洋回四川。二叔在家開辦律師事務所,三叔曾任南充縣知縣。

  
  1911
(清宣統三年)

  
  〔廣元——成都〕 七歲
  
  上半年,女傭楊嫂久病而死,留下很深的印象,後以她為原型創作了短篇小説《楊嫂》。
  
  父親辭官,隨父母回成都。繼續在家塾就讀,先生姓龍(或姓鄧),具有新黨思想。
  
  六月 中旬,川漢鐵路保路同志會成立,四川掀起保路鬥爭高潮。至7月初,成都保路會開會十余次,群眾愛國保路情緒高漲。825日起成都罷市,978日四川總督趙爾豐製造成都血案,此後,四川各地紛紛發生武裝起義。
  
  十月 10日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爆發。
  
  十一月 22日重慶獨立,建立蜀軍政府。27日,成都獨立,成立大漢四川軍政府。家中制做大漢旗。
  
  十二月 8(農曆1018)成都發生軍隊嘩變,城中秩序大亂。父親和大哥留家,母親帶其他兒女到外祖母家避難,翌日回家。22日趙爾豐被軍政府捕殺,這消息使龍(?)先生高興,在家裏成為大人們許多天的話題。全家的男人都剪掉了辮子。29日,孫中山在南京當選臨時大總統。  

  
  1912(民國元年)

  
  〔成都〕 八歲
  
  一月 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家中做五色旗。
  
  二月 12日清帝溥儀宣告退位。祖父因革命而感悲哀,父親沒有表示什麼意見,二叔、三叔頗感幻滅。
  
  本年,大哥進中學。
  
  約本年起,常參加大哥和姐姐、堂姐、表姐們的聚會和遊戲,踢毽子、拍皮球、擲大觀園圖、行各種酒令。還和三哥堯林及其他兄弟組織新劇團,充任配角;他們自己編劇,複寫戲票贈人,在家中竹林裏演出。他還常到劇場或在家中看川劇、京劇。這一時期,受家庭熏陶,熟知《紅樓夢》中的人物和情節。
  
  約本年,二姐患病,母親曾請四聖祠醫院的外國女醫生來家治療。第一次見到外國人,印象頗深。  

    
  1913年(民國二年) 九歲

  
  大弟(十四弟)堯椽生。

   
  1914
(民國三年) 十歲

  
  〔成都〕
  
  七月(農曆) 母親病故,安葬于成都市郊磨盤山。此後,深深感到沒有母親的孩子的悲哀。母親愛一切人的教誨,對巴金有很大影響,後來稱母親為自己的第一個先生
  
  在母親的允許下,返成都後,常與下人在一起,同他們的友誼一直持續到離開成都。在這些人中,得到了近於原始的正義的信仰和直爽的性格。轎夫老周教他真誠地做人,給他留下的印象最深,後來稱他為自己的第二個先生

                                責任編輯:劍卓

 
編輯: 王巍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