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蕭珊骨灰同撒大海
 
 
  來源:      日期:2005-11-24 13:43

 

  巴金老人堅定微笑著的臉似乎並未離開,昨天,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全國政協、中宣部、中央統戰部、中國文聯等有關單位領導及首都文學界代表150余人一起出席了巴金追思會,不少人念起巴老舊事,都禁不住熱淚盈眶。 

  現場

  很多人熱淚盈眶

     追思會由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陳建功主持。記者注意到,在場的不少人都在發言或傾聽時熱淚盈眶,有的人從追思會一開始,就不時地擦拭眼角,直到大會結束。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金炳華沉痛地説:“巴金的文學成就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巴金嚮往光明、追求真理,關心祖國和人民命運,與中國共産黨肝膽相照,積極扶持文學新人的崇高境界和奮鬥足跡,是後來者的傑出典範。”

  緬懷

  王蒙:巴金提倡講真話

     “正是巴金的《滅亡》、《新生》等早期作品激蕩起了無數人非革命不可的信念。我們家更是從父輩起就讀巴金先生的作品,我的父母、姨媽等談到巴金的作品都無不如數家珍,他的作品如火般燃燒在每個人的心中。”中國作協副主席王蒙在發言中回憶了和巴金交往的經歷,他説巴金並非一個善於言談的人,總是用樸素的語言對中國文學和中國作家提出自己的期望,每句都透著他沉甸甸的思考,“我記憶中巴老最常説的就是:要講真話;要把自己的心掏給讀者。巴金先生非常重視總結歷史,敢於正視歷史的經驗教訓;多次鼓勵和囑咐作家珍惜來之不易的機遇,總説要多寫點東西,他希望作家都把寫作當主業,他知道有書桌寫自己喜歡的東西有多麼不容易。”

  鄧友梅:

  佩服巴老人格魅力

     著名作家鄧友梅坦言,想到巴金的離去,自己心情有些亂,他深情地講述了自己受巴金作品影響走上革命和文學創作道路的經歷。 鄧友梅動情地説:“我們有幾個人做到了巴老那樣?有幾個人能嚴格地要求自己,坦誠地解剖自己的精神?拋開他的文學成就不談,單是巴老的人格魅力就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張鍥:

  巴老不許我女兒下跪

     張鍥先生淚光閃閃,他説:“尤其讓我難忘的是巴老同我女兒的交往。有一次我要去探望巴老,我只有幾歲的女兒非讓我跟巴老要個題字回來。我女兒後來就常跟巴老通信,她8歲那年跟我一起去看巴老,當時巴老已經90多歲了。她説:巴金爺爺,我的同學們都説我長得醜,您看是嗎?巴老立即説你一點也不醜啊很漂亮。我女兒立即跪下給巴老磕頭稱謝,巴老立即阻止她,還説他小時候就從來不願意下跪,為此還挨過家長的責罵,但要記住,以後不管遇到什麼事情你都不要下跪……”

     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翟泰豐、中宣部文藝局局長楊志今等都從自己的感受和研究出發,多方面對巴金的文學道路、創作成就以及高尚的精神境界作了情真意切的發言。 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建功等將於今日趕往上海,25日與巴金家人一起把巴金先生和妻子蕭珊的骨灰一起撒向大海。(李冰) 
 
  來源:《北京娛樂信報》;編輯:秋風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