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館設靈堂悼巴金:他在文學的殿堂中永生
 
 
  來源:      日期:2005-10-19 09:37

    北京朝陽區的文學館路上,依然車來車往。只是今天經過這條路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往路邊的中國現代文學館多看兩眼。“沉痛悼念巴金主席”的橫幅告訴人們,“魯郭茅、巴老曹”中的最後一位文學巨匠離我們遠去了。

  門口,幾個身穿校服的小學生正在小聲朗讀文學館門口巴金的寄語:“我們有一個多麼豐富的文學寶庫,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來的傑作,它們支援我們、教育我們、鼓勵我們,使自己變得更善良更純潔,對別人更有用。”

  禮堂內,哀樂聲中,來自中國作家協會、作家出版社、魯迅文學院等單位和王蒙、陳建功、蔣子龍、葉辛、王安憶、鐵凝、池莉、張賢亮、張抗抗、葉文玲、舒婷等知名作家敬獻的幾十個花圈擺放在兩旁。

  正中央,巴金老人依然對大家慈祥地笑著,大黑邊眼鏡後面的眼鏡依然閃爍著睿智的光芒。陪伴他的還有兒女的哀挽:“爸爸安息!”左邊“一九零四”,右邊“二00五”,不僅昭示著作家的生辰,還反映著這位世紀老人走過的輝煌歷程,留給國人的不朽文章和人格魅力。

  巴金與現代文學館緊密相連,一九八一年他就公開倡議建立現代文學館。十一年前巴金又和冰心一同呼籲倡建中國現代文學館新舍。他説建設現代文學館是他一生中的最後一件大事,這比寫五本、十本創作回憶錄還重要。其間,巴金先生還曾致信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呼籲社會各界,為文學奔走操勞。後來中國現代文學館成為黨中央關懷下籌建的一項重點文化建設工程。

  據了解,巴金先生為中國現代文學館捐贈書籍七千七百多冊,稿費約二十五萬。現在館內共有藏品三十萬件、五十五個作家文庫,真正成為了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寶庫。

  據中國現代文學館的館長助理王治訓介紹,昨天晚上七點半得到巴金離開的消息後,從八點到今天淩晨三點,共有三四十人一直在佈置靈堂。今天早上八點就開始陸陸續續地有人來悼念。

  中國作協對外聯絡部副主任、曾經擔任過巴老外事秘書的陳喜儒,面向巴老深深鞠躬,久久不起。“我非常敬仰巴老,從心裏尊重他,不是因為他是作協主席,而是因為他是一個偉大的存在!”

  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大爺來了。他説他是聽廣播知道消息的,巴老是他最尊敬的作家。

  對外經貿大學的學生們來了。這裡是他們的實習基地,也是他們寄託哀思的最好地方。“我們小時候就學習巴金的作品,我讀過巴老所有的文集,《家》、《春》、《秋》讓我熱血沸騰,《隨想錄》讓我理性地反思自己。”一位大學生這樣説。

  門口的留言本上,寫滿了人們對這位偉大作家的懷念和尊敬。“真實的一生,講真話的人。”“人民作家愛人民,人民愛人民作家。”“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王治訓説,對於巴老的離開我們是有一定思想準備的。巴老臥床四年來,現代文學館一直有工作人員在他身邊。雖然巴老不能講話,但是神志一直清醒,能用點頭、用眼神表達自己的意思。

  據有關工作人員介紹,現代文學館從今天起將連續三天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十點,全天接受廣大民眾對巴老的悼念。他為文學館題寫的館名,留下的手模、文庫和散步沉思狀的青銅雕像,也將永遠銘記在觀眾的心中。

  來源:中新網 作者:馬海燕

                                責任編輯:劍卓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