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園區城市管理調查:魅力園區是“管”出來的

時間:2009-05-11 14:54   來源:蘇州日報

    國際化的新城必須配備國際化的管理,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十五年最為世界各地投資商和居民所稱道的就是園區城市環境的國際化水準,這與園區城管辛苦耕耘、精心維護休戚相關。園區城管自成立之日起就緊緊圍繞“創新、創建、創優”的工作方針,持續強化“城市管理、城市維護、城市執法、城市經營”工作,竭力提升著園區城市管理水準和園區對外良好形象。


 

 

    2003年4月30日,園區城管局正式掛牌成立,開啟了園區城市管理與經營的新篇章;


    2004年,園區新建各類雕塑20組70座,該年雕塑建設數量達到過去十年的70%以上;


    2006年4月,金雞湖大型綜合水景登臺亮相對外開放,金雞湖的夜從此璀璨多彩,寧靜的城市湖泊多了一份靈動;


    2006年8月,園區女子城管特勤中隊正式宣告成立,駕著“鐵騎”的執法女先鋒成為園區特有的流動風景、園區城管文明執法“代言人”;


    2007年5月1日,園區公交推出蘇州首條雙層觀光旅遊巴士線——金雞湖觀光巴士,為環金雞湖旅遊增添了新亮點;


    園區城管局全力推行“數字城管”建設工作正在逐步完善……


    我們深刻感受到,透過“現代化、國際化、園林化新城”這扇窗,園區城市管理與經營的國際化理念為園區發展蘊發的無限生機與活力!

 

    綠美亮為新城建設加分


    逛園區,看什麼?雕塑當然是首選。作為城市形象的標誌和城市品位的象徵,雕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城市管理水準。縱觀園區雕塑發展,總體上是在一個高位平臺運作,經歷的是跨越式發展。在園區15年開發建設的歷程中,每年都會推出一批雕塑,雕塑設置的多樣化體現出了園區的國際化、現代化水準。代表性作品有眾所週知的圓融、合作、窗口等,近期更有姑蘇人文、永恒的旋律等作品獲得了全國優秀城市雕塑作品優秀獎。目前,園區共有各類公共城市雕塑約138組(415座),分佈在中央公園、湖濱大道、紅楓林、方洲公園、文化水廊等公園以及中新路、現代大道、金雞湖大道等主要景觀大道的綠地內;同時在一些小區、鄰里中心亦有設置。這些雕塑的大部分出自中央美院、清華美院、中國美院、上海大學美院、蘇州大學藝術學院的中青年雕塑藝術家之手。


    徜徉園區,移步換景;而這所有的景,都離不開綠地這片“肺”。園區城管局提供的數字顯示,園區綠化養護總面積從2003年的1666671平方米已經上升到2008年的11940000平方米。這麼多面積的綠化怎樣才能養護好。下面的例子可以很好的説明問題。天色微亮,王師傅跟兩個老夥計就用大剪刀為星港街兩側的樹墻修枝剪葉,他説,每天都要到自己管轄的路段幹著這樣的活,一旦哪的樹木不齊整了,責任可就推脫不掉。像他這樣的員工在園區的城市管理中有很多,“綠化養護是個細緻的活,一草一木都得有人管。什麼地方出了瑕疵,都能找到相關責任人。 ”王師傅這樣説。


    夜晚的園區燈火通明。如今,園區的夜景甚至已經成為蘇州市民休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生活在園區的人們,則是15年來園區景觀亮化發展最好的見證者。亮雖好,浪費可不行。園區城管在點亮園區的同時,把節能減排工作也作為重要突破,制定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節能減排實施方案,進行了LED燈等新型材料的推廣試點,這些新型材料相比傳統光源能夠節能約30%的用電量,大大降低了電耗,讓綠色節能照明深入人心。 2008年,園區城管通過出讓固定期限的廣告經營權方式,由廣告單位出資在湖濱大道、風之園等處設置組合式太陽能LED廣告燈76套。今年,園區城管還計劃將行政中心和2至3條主要道路的老式燈頭更換為LED路燈燈頭。


    去年,上海市容管理局到園區“取經”,在園區兜了一圈後,他們由衷感慨:“真沒有想到蘇州的城市管理做得那麼好,這才是真正的城市管理啊! ”

 

    公交發展以人為本服務便民


    “園區發展到哪,公交就要跟進到哪。 ”15年來,園區公交始終牢記這個園區工委、管委會提出的總要求,通過一系列舉措施讓園區和蘇州市區通過公共交通實現了無縫對接。不斷擴大的公交線網覆蓋率,不斷提高的準點率,不斷增加的公交線路和運營班次,讓園區居民的出行一年比一年方便,而到園區“串門”的市民也越來越多,甚至有很多原來在市區居住了多年的群眾,因為看好園區方便的公交,毫不猶豫把家搬到了園區。15年中迅猛發展的公共交通,已經成為蘇州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


    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12月底,園區公交公司已擁有營運車345輛,營運線路25條,其中區內線17條。職工539人,其中駕駛員463人。營運線路總長度達 670.6公里,比成立初期增長221.95%;日均出車267車、392班,分別比成立初期增長144.95%、176.06%;日均行駛里程達7.46萬公里,比成立初期增長188.03%;日均營業收入18.92萬元,比成立初期增長164.25%;日均客運量 12.04萬人次,比成立初期增長105.11%。


    經常乘坐園區公交的乘客不難發現,園區公交的更新速度正在隨著整個區域的發展而不斷加快,中高檔車輛也與日俱增。目前園區城管公交擁有營運車345輛,其中空調車達到了224輛,佔總車輛數的64.9%,歐Ⅲ排放車90輛,佔總車輛數的40.2%。園區城管公交表示,他們在車輛配置上將充分考慮人性化因素,逐步配置電子顯示屏,便民服務箱,優化座位、拉手設計等,使乘車環境更加潔美舒適。
    在公交服務方面,園區城管公交也始終以“讓我們服務得更好”為宗旨,不斷加強全體員工的服務意識和職業道德的宣傳教育。同時加強內部監督,歡迎社會監督,重視輿論監督,時刻關注各窗口反饋的熱點,把市民、乘客反響熱點作為營運服務品質管理工作的重點。


    執法為民文明和諧促發展


    早在園區城管局成立之前,僅有8個執法隊員的園區城管執法大隊于2001年12月就已宣告成立,並在發展中不斷壯大,執法中他們始終牢記的是:執法為民的服務理念。


    為解決商業集中區周邊的環境問題,園區城管一方面和超市等商家達成協定,建立城管崗亭,並和商家聯合實行分時管理,和打工樓、青年公社進行溝通,利用商家的力量有效遏制無證攤點的涌入,將商家的資源納入執法大隊的視線;另一方面,他們開始積極“招兵買馬”擴充力量,將園區的每一個角落牢牢鎖定在視線範圍之內。園區城管執法大隊副大隊長沈盤康曾經説過:“當有限的執法資源遇到寬泛無邊的執法範圍時,必須將合理的資源有效利用到日常管理中,通力協作,形成合力,才能實現長效管理,取得共贏。 ”


    10多年來,園區288平方公里“大工地”的管理工作對園區城管執法大隊形成了極大的挑戰。棚搭建、打樁機進場、土方車運輸等諸多問題都不是現場立即能夠解決的。園區城管執法大隊採取提前介入的方式,在工程開工前就與業主和施工方接觸,認真剖析開工建設中可能出現系列問題,落實預防措施。這種“前置式”執法,使得城市管理的執法效能得到了極大提高。無論是東方之門、時代廣場等重大實事項目,還是各類房産商業用地的工程建設,園區城管執法大隊都能深入現場,摸清工程建設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管理有方。對於在執法中遇到的一些老問題和新情況,執法大隊的隊員更是善於思考,尋求解決措施,並在執法中加以引導和推廣。


    多年來,園區執法隊員一直以一種嚴明的態度來維護執法的權威,但是在具體執法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弱勢群體,對於他們,園區城管執法大隊充分體現了人性執法的理念,關注民生、突出和諧、體現愛心。沈盤康曾經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我們執法中對待弱勢群體採取的方針是一次宣傳、二次教育、三次警告,三次以上才採取處罰措施。我們要求我們的隊員對待弱勢群體一定要做到愛在前,嚴在後,採取和風細雨的執法方式。確保文明執法的同時,也切實維護了城管執法部門的權威。 ”


    現如今,金雞湖上的 “夢想劇場”——大型綜合水景進入了休整期,期待在5月的舞臺上重新綻放;市政府頒布的《蘇州市金雞湖保護管理辦法》也將在3月1日起正式開始施行,圍繞著7.38平方公里金雞湖面 ,331公里城市道路,17個公園,54座公廁,1010萬平方米綠地以及26萬餘盞城市照明燈,園區城管在未來城市管理與經營中將交給我們怎樣的答卷,值得我們期待!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