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立:激情展望園區“新十五年”

時間:2009-05-11 14:13   來源:蘇州日報

    5月8日上午,蘇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閻立,市委常委、園區工委書記馬明龍做客新加坡新傳媒8頻道《早安您好》和U頻道《財經追擊》兩檔中文節目,就中新合作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十五週年取得的成就、園區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思路舉措,以及下一個十五年的發展目標等話題接受了專訪。訪談結束後,閻立、馬明龍還與新傳媒集團執行副總裁楊義東、董事經理王麗鳳等進行了座談。


    新傳媒是新加坡最有影響力的媒體公司,也是上海世博會全球媒體合作夥伴之一。經過整合,目前新傳媒集團旗下擁有10個電視頻道、13個電臺、11份雜誌以及3個製作公司。近日,新傳媒電視臺播出的介紹蘇州工業園區的專題片,引起了新加坡高層的高度關注。“此次來新加坡,一是展示一下十五年發展的成績單,二是向與我們精誠合作的夥伴道聲感謝,希望今後的合作互動更加頻繁,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成果。 ”在《早安您好》節目一開始,閻立就真誠道出了此行的目的。


    近年來,新加坡與蘇州的雙贏合作呈現出級別高、範圍廣、層次多、成果大的良好發展態勢,合作領域遍佈經貿、文化、教育、科技等各個方面。閻立説,這得益於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新蘇協會、投身蘇州開發的企業家們以及為蘇州發展盡心盡力的新加坡朋友的關心支援。


    閻立説,蘇州近幾年的發展速度迅猛,尤其是蘇州工業園區,把借鑒新加坡等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和自身特色融合起來,發揮出了“1+1>2”的聚合效應,迅速從昔日的農田洼地發展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發展理念最新、發展速度最快、發展機制最活、最具競爭力的開發區,成為中新友好合作的見證。截至目前,園區累計引進外資企業3000多家、合同外資35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60億美元。接下來,蘇州將在産業提升、科技創新、服務業發展、生態環保、人才培育、資源集約、城市建設管理、體制機制等方面繼續強化向新加坡的學習借鑒。


    在談到蘇州工業園區的最新發展情況時,馬明龍説,1-4月,園區引進合同外資金額為10.87億美元,實到外資金額9.44億美元,同比增長27.5%。主要的經濟指標均出現了明顯回暖跡象。對於普遍關心的“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之下園區招商標準是否會降低”這一問題,馬明龍説,在這個充滿危機的時刻,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機。要轉“危”為“機”,園區將堅持“全球定位”、專業化招商、産業化招商,通過政策拉動、産業帶動、資金驅動、服務推動等一系列舉措,保持發展繼續走在前列。總的來講,金融危機是園區再次提升、創新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機會,“因此,我們的招商標準不會降低”。


    《財經追擊》是一檔追蹤、探討世界經濟熱點的專業訪談節目。採訪中,閻立用“五隻眼睛”、從五個視角概括了園區15年開發建設的成果:政府眼中的成功項目,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國人眼中的發展奇跡,綜合發展指數已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同類開發區前列;企業眼中的投資高地,成為國際資本進入中國的首選之地,利用外資連續多年名列中國開發區第一;市民眼中的花園城區,是全國首批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和“全國迴圈經濟生態工業園”的示範區;世界眼中的合作典範,發展成果得到了中新兩國領導人的充分肯定,同時也贏得了國際上的廣泛讚譽。


    在談到園區新十五年的發展目標時,閻立説,園區將進一步樹立國際化視野和全球性眼光,學習追趕世界一流經濟區,努力培育國際一流企業,集聚國際一流人才,完善與國際接軌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更加主動更加廣泛地參與國際交流合作與競爭,在更高層次上融入世界經濟發展,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開發區。


    蘇州工業園區的上市計劃進展深受各方關注。馬明龍説,CSSD作為蘇州工業園區的開發主體,其成功上市將創新中新合作模式,進一步打響中新合作蘇州工業園區的品牌。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中國證券市場嚴峻的融資環境給CSSD上市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性。“CSSD已全面做好了上市準備,但上市的時機也很重要”,他表示。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