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谷科技研發總裁尹雪斌:讓夢想照進現實

時間:2009-05-11 12:34   來源:蘇州工業園區

  美國有座“矽谷”,園區科教創新區有個“硒谷”,不過它並非一個地區而是一家公司。該公司名為硒谷科技,它的技術掌舵人、研發總裁尹雪斌,同時還是中科大蘇州研究院硒與人體健康重點實驗室、水環境科學技術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主管。這位外表質樸無華的青年創業者與科學家,帶領團隊顛覆了科研成果服務創業産品的傳統老路,反其道行之,將公司生産的富硒産品投入市場,作為其水環境污染風險防禦體系的重要一環。

  硒(se),稀散非金屬元素之一,原子序數34,1817年,瑞典的貝採利烏斯從硫酸廠的鉛室底部的粘物質中制得。普通老百姓面對這些抽象的描述或許並沒有什麼概念,可是相信對於前些年風靡一時的“送禮送健康 北大富硒康”的廣告語,以及如今耳熟能詳的“鈣鐵鋅硒,花一樣錢補五樣”的黃金搭檔應該有著較為深刻的印象。據科學研究證明,硒營養與人的機體免疫功能、抗氧化(抗衰老)、防癌抗癌作用等密切相關。而江蘇地處貧硒帶,蘇州地區居民通過飲食日均硒攝入量不到40微克,遠低於國際衛生組織推薦值50微克的基本標準,更離日本(90微克)、加拿大(100微克)、美國(123微克)等發達國家有著數倍的差距。

  雖然市面上云云總總的補硒保健品不計其數,但在尹雪斌等一群專門從事硒産品開發研究的專業學者看來,這些保健品已經落伍,第三代補硒的重點放在了業界正在研製培育的富硒農副食品上。今年9月份“神七”飛船巡天時,三位航太員的飲食中都添加了硒元素,有趣的是,尹雪斌等人的研究居然把它與治理太湖藍藻挂上了鉤。

   創業夢 一個好漢三個幫

  尹雪斌現在雖是硒谷科技有限公司主管研發的副董事長,可穿著打扮依然一副教師模樣。5個月前他還只是凝神靜氣專注在實驗室搞科研的青年科學家,因為碰到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今年5月份依託蘇州市政府重點建設的中科大蘇州研究院硒與人體健康重點實驗室等一流平臺,合夥注資300萬,創建了蘇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

  談到創業,尹雪斌早在讀博士後期間心中就有了想法,然而,搞技術研發的他當時對於波滔洶湧的商海卻是望洋興嘆,徒嘆力有不逮,平日裏,只能和幾位實驗室的同學私下“紙上談兵”,過過嘴癮。俗話説:有心栽花不成,無心插柳成蔭,正當尹雪斌為如何創業一籌莫展之際,去年12月份和今年3月份分別參加的兩次會議,讓他撞到了生命中的事業“姻緣”,時任吳中集團投資戰略部門經理的顧培誠與其“一見鍾情”,相談甚歡。顧培誠擁有8年大型集團企業經營實戰經驗和項目投資管理經驗,又是醫藥行業背景出身,對於市場動態變化需求具備敏銳的洞察力,經過雙方幾次促膝長談,一致看好富硒産品的市場前景,尹雪斌意識到,創業萬事俱備,如今東風也已找到,夢想航船恰是揚帆之時,於是又分別找到具備資深生産、公關、市場行銷和執行經驗的5位同事,再邀請了國際硒學權威科學家林冶慶博士作為首席技術顧問,組成一流團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辦起了如今這家公司。

  在公司短短的5個月初創時期,硒谷科技已與蘇州、無錫、上海地區一些知名農業示範中心聯合建立多家戰略合作基地,除了為消費者生産提供一年四季均有選擇的系列富硒健康水果,他們還把産品延伸到了太湖清水蟹養殖中,據尹雪斌介紹,經過富硒養殖的一隻成年螃蟹,體內硒含量約50微克,吃一隻就完全滿足身體一天的需求。此外,雄厚的研發實力,讓公司研製出的奈米硒植物營養劑和天然有機硒蛋白等申報了4項國際專利。

  10月11日,對硒谷科技有限公司來説是一個重要的日子,當天,在中科大蘇州研究院支援下尹雪斌和他的同事與中國三大富硒區之一的恩施市人民政府簽訂了《中國恩施硒資源開發利用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硒谷科技將在該市設立原材料供應基地,並搭建中國恩施硒資源技術開發中心,今後供公司研究和開發生産的富硒産品有了品質地道的原材料保證,如此大的一步跨越令尹雪斌喜不自禁,可更讓他徹夜難眠感到興奮的是10月22日,由其與多位國際頂尖專家籌建的國際首個硒專業學會,也是江蘇第一個二級以上的國際性學會籌備會在中科大蘇州研究院成功舉行,它對推動全球硒健康産業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尹雪斌的創業夢在“發酵”中蓬勃進行。

   科研夢 面對太湖藍藻劍走偏鋒

  每年的夏季,受高溫高濕影響,太湖藍藻進入爆發活躍期,這段時間總是尹雪斌最繁忙的時間。因為除了創業,他的第一身份是中科大蘇州研究院水環境科學技術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主管,研究和治理太湖藍藻是其責無旁貸的工作。而尹雪斌卻並不把其當成一種純粹的謀生職業,他有自己的科研夢想。

  1999年12月,還在讀本科五年級的尹雪斌,突然被天下掉下的一個“大餡餅”砸中,得到了作為該年級唯一一名學生代表隨導師遠赴南極進行科考的機會,在那個大學研究環境尚顯得有些拘謹的年代,本科生被選中跑到地球的最南端去搞科研,實在和“太陽從西邊出來”沒多大差別。在為期四個月的科考時間內,尹雪斌矗立在那一片潔凈異常的皚皚聖地,對水環境保護産生了莫名的情愫,暗下誓言,要和其打一輩子交道。

  這些年太湖藍藻的肆虐給了尹雪斌用武之地,蘇州的太湖沿岸多數能留下他的足跡,憑藉執著的科研夢想和數不清的走訪採樣實驗,去年,他帶領團隊終於研究出利用氮氧同位素識別太湖氮磷營養鹽來源,並獲得江蘇省30萬元的太湖水專項項目資助。

  科研夢雖然照進了現實,但走的並不平坦,太湖藍藻爆發的主因是水體富營養化,因此尋找水污染源成了尹雪斌科研中的“主業”,然而一些化工廠業主的不理解、不配合,使得他的研究受到了一定影響,“好在蘇州的環保部門十分支援我們的研究,從中多次斡旋協助,令我感動不已”。尹雪斌如是説道,“不過藍藻爆發不是一個短期內可以解決的難題,日本的琵琶湖曾和我們具有的同樣的問題,他們用了3000億日元,20年的時間方才從根本上控制了藍藻爆發,我們的路應該還挺遠”。

  令人欣慰的是,尹雪斌的實驗室同事們在水污染控制研究過程中發現,人群補充硒元素能夠有效對抗藍藻釋放到水體中的微囊藻毒素。微囊藻毒素是地方性肝癌高發率的重要誘因之一,目前中國惡性腫瘤的死亡率已佔到全部的對人體的22%。所以在短期內無法根治太湖藍藻爆發的現狀下,普及富硒農副産品,讓老百姓能夠吃上,吃得起他們的産品,降低環境風險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提高地區居民健康水準是尹雪斌團隊治理藍藻危害夢想的前進方向。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