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龍:期待園區和新加坡共同“走出去”

時間:2009-05-18 11:38   來源:蘇州工業園區

 5月15日,“中國網媒見證蘇州工業園區15年輝煌成就大型採訪活動”第二天,蘇州市委常委、園區工委書記馬明龍接受了新華網的專訪,暢談園區開發建設15週年的成就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專訪後馬明龍還接受了來自全國著名網媒的40多位記者的現場提問。

 

 

    借鑒新加坡經驗沒有句號,只有分號

 

 經過15年的開發建設,通過借鑒新加坡先進經驗、中央賦予的先行先試的政策以及自身的大膽創新,園區的各項社會經濟指標長期保持著良好、發展的態勢,綜合競爭力也名列全國經濟開發區前列。


    “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王榮總結了園區開發建設15年來取得的六個主要成就,分別是城市規劃、到府敲磚式的全球招商策略、生態環保建設、體制機制創新、科技創新及城鄉協調發展”,馬明龍表示。


    去年,中新兩國又一個合作項目——中新天津生態城又在去年啟動。馬明龍風趣的把蘇州工業園區比作中新合作的“長女”,把天津生態城比作“小女兒”。他説,很多人都認為,現在“大女兒”翅膀硬了,可以不要家長管了,而家長也應該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初長成的“小女兒”身上。

 

 “不久之後,中新兩國領導人將共同出席園區開發建設15週年慶祝大會,我希望這不是中新雙方合作的句號,而是一個分號,並且是又一個新起點”,面對眾多媒體,馬明龍説出了他的願望。他説,借鑒新加坡先進經驗是園區的法寶之一,也是園區發展的一大特色,這是園區過去、現在也是未來的永恒主題。


    “當然,經過15年的借鑒、發展,園區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基礎,面對新情況、新形勢,未來園區借鑒新加坡經驗時也應該與過去有所區別”,馬明龍表示,雖然園區在過去借鑒了許多新加坡經驗,但有些還沒有充分借鑒,未來園區將瞄準新領域進一步想新加坡借鑒、學習。


    “將來借鑒的標準是既要符合國家未來發展的方向,又要符合園區未來發展的需求及方向”,馬明龍表示,園區將繼續懇請中新兩國領導人支援園區發展。


 克服經濟危機 數據顯示漸漸回暖


    在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中,園區也難以避免遭受衝擊,馬明龍表示,園區工業産值中,60%為IT産業,而此次全球經濟危機中受影響最大的就是IT業,IT行業中受影響的主要是半導體行業,而園區恰恰又有很多半導體企業。因此,園區受到經濟危機影響也較大。在數據上反映,從去年11月份起,經濟有所下滑,到2009年1月份達到最低點。

 

    馬明龍表示,為了克服經濟危機的影響,園區一方面堅決貫徹黨中央“擴內需保增長”的政策,另一方面,堅定企業家的發展信心、幹部發展信心,增強百姓消費信心,提增銀行放貸信心。同時,積極的學習、領會、吃透中央及省市政策,並做好宣傳、落實、執行工作,另外還積極的制定各項政策,在這一系列措施之下,從3月開始,園區不少企業的用電、用工、産值等各方面的數據都在慢慢上漲,顯示出了回暖的跡象。

 

   “經驗輸出”:期待園區和新加坡共同走出去


    馬明龍表示,蘇州工業園區已經在國內樹立了一流的開發區品牌,前來參觀學習者絡繹不絕,但走馬觀花式的考察並不能真正地汲取到園區經驗的精髓。中新兩國領導人一直希望能讓蘇州工業園區的成功經驗更多地推廣應用。

 

    園區的經驗輸出是雙方“互利雙贏”的舉措。一方面,對於園區來説,需要“走出去”,因為土地越來越緊張,産業也需要不斷升級,光靠自身的平臺終將無法滿足成長的要求,需要有新的區域來承接,需要新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將蘇州工業園區全套經驗,從基礎設施、招商引資、服務理念等各個方面‘複製’到其他地方,讓我們的企業和工作團隊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馬明龍介紹,通過這種“騰籠換鳳”的方法,可以讓園區依靠更大的平臺實現新一輪的騰飛,而作為宿遷、南通等地來説,也可以通過先進理念的輸入,有一個高起點的規劃和建設。


    “沿著這條路走下去,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將會站到一個新的起點上。”馬明龍説,未來園區將聯合新加坡方面一起,逐漸“走入”其他地區,包括蘇南以及更遠的“沿邊”地區,希望“園區經驗”的輻射,可以開創更多國際合作開發區的新亮點。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