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在揚州閉幕

時間:2009-03-27 09: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3月24-25日,來自海峽兩岸的70多名學者、法師齊聚楊州,圍繞“人間佛教的當今態勢與未來走向”主題進行了研討。作者 崔佳明

 

  中新網揚州3月25日電(記者 崔佳明)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臺灣佛光大學共同主辦的“人間佛教的當今態勢與未來走向”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25日在揚州鑒真圖書館閉幕。

  來自海峽兩岸的70多名學者、法師,圍繞“人間佛教”主題,在兩天的研討會中從“人間佛教”的使命、面臨的挑戰、當今態勢、發展的基礎和路徑、思考、實踐、走向、未來、超升之道等方面,探討“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歷程、當今態勢、未來走向和社會功能。

  國家宗教局局長葉小文昨天出席開幕式時説,“人間佛教”的核心,就是建立以人為本的適應現代社會、提升現代社會的佛教,反過來促進佛教在維護自身根本基礎上“修其教不易其宜”,適應現代社會而發展。同時他提出,“人間佛教”需要關注如何既適應時代,與社會生活相交融,又保持自身的宗教本色,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的課題,希望參會的學者法師就此建言獻策。

  “人間佛教”未來的走向目標是什麼?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法師作了開示,提出未來人間佛教發展應該具有四點目標。一是人間佛教要以家庭為本;二是人間佛教要以社會為對象;三是人間佛教要以世界佛教的弘揚為法則;四是人間佛教要以圓滿為目的。

  據悉,此次研討會是海峽兩岸學術界、佛教界在“人間佛教”這一專題領域開展的最新合作研究。

  “人間佛教”是上世紀我國佛教界乙太虛大師為代表的有識之士提出的革命性主張。數十年來,“人間佛教”在趙樸初、印順、星雲等佛門巨擘的提倡、闡發之下,已經成為當代中國佛教的導向理念和實踐潮流,得到海峽兩岸佛教界的高度認識,也得到學術界的關注和參與。 (完)

編輯:許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