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積蓄新動力源 蘇州工業園區轉型升級

時間:2009-05-08 15:21   來源:人民日報
  四個“示範區”為優化發展積蓄新的動力源

  本報蘇州1月11日電 (記者龔永泉、楊晴初)日前,金雞湖畔最後一根工業煙囪告別了歷史舞臺: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內的一家啤酒廠對其實行定向爆破。園區管委會將為這項環保開銷補償70萬元。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馬明龍説,經過13年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在新的起點上率先轉型,已漸次推開新佈局,鍛造出“四個示範區”,為園區新一輪開發建設,積蓄起新的動力源。

  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生態示範區”。園區開發建設13年來,已初步走出一條高産出、低能耗、無污染的新型工業化之路。污染物排放強度為全國平均水準的1/20,水耗、能耗為全國平均水準的2%和35%,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建設研發中心和高新技術産業集群效應突出的“科技示範區”。園區已成為國內科技政策體系最完善、支援力度最大的區域之一,國內惟一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發展試點區域;設立“科技發展扶持資金”,2007年達3億元;設立“創業風險投資跟進與補貼資金”,每年出資1億元。

  發展以虛擬口岸為依託的“現代商貿物流運營中心示範區”。“沒有港口的海港”、“沒有跑道的機場”,是國家給予園區先行先試政策的形象比喻。特別是作為商貿物流集聚區的工業園綜合保稅區,是目前國內開放程度最高、政策最優惠的特殊監管區域之一。

  拓展以承接跨國公司離岸外包業務為主的“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區”。2007年4月,商務部、資訊産業部、科技部聯合認定蘇州工業園區為“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基地”。預計2007年,園區服務外包收入超過50億元。

  蘇州市委副書記、蘇州工業園區工委書記王金華表示,目前,園區正處於從重點發展階段向優化發展階段轉型的關鍵時期,“建成‘四個示範區’轉型升級,是提升開發品質、破解資源瓶頸的內在需求和必然選擇。”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