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鞦韆

時間:2011-04-06 15:06   來源:人民網


  古代有打韆鞦的習俗,也叫韆鞦節,韆鞦兩字過去均為“革”字旁,意思是揪著皮繩而遷動。這是遠古時人們為了獲取高處的食物而進行的活動。開始僅是一根繩子,雙手抓繩而蕩。綿山抱腹岩挂鈴,就是打鞦韆的雛形。

  漢武帝時,宮中以“韆鞦”為祝禱之詞,取“韆鞦萬歲”之意。以後為避忌諱,將“韆鞦”倒轉為“鞦韆”,即成為今日的 “打鞦韆”(介休方言稱之 “打悠千”)。唐代,宮中打鞦韆盛行,被稱為“半仙之戲”。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現在這種活動不僅在國內十分普遍,也流行到了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國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