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介休綿山:中國寒食清明文化之鄉

時間:2011-04-06 15:21   來源:中國網

  綿山,亦名介山,因2460年前介子推偕母隱居而名。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清明(寒食)節發源地,舉世公認的“中國寒食清明文化之鄉”,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景區面積75平方公里,現有14大遊覽區,360余個景點,可組成寒食清明文化遊、佛教文化遊、道教文化遊、軍事養生文化遊、休閒山水自然遊等五至七日遊格局。

  龍頭寺景區,李唐文化瀏覽區。龍脊嶺遊覽區,養生源有彭祖養生洞等十二個,為中國最古老的養生地;唐營,國內唯一留存的古營。李姑岩,唐太宗禦妹修行地。蜂房泉,為天下絕無僅有的懸泉。大羅宮被譽為天下第一道觀,在此朝拜道家最高之神“三無----無名天尊、無形天尊、無上元君”,有禱必從。天橋洞神宮,為唐太宗李世民敕修。一斗泉洞真宮,唐高宗李治敕修。朱家凹,朱元璋之父朱五四修行處,朱明王朝發祥地。千年古剎雲峰寺,為漢人成佛第一人田志超道場;縣鸞大師弘法地,凈土宗祖庭。正果寺內奉12尊真身舍利,被專家稱為世界奇跡。棲賢谷九曲一線天,為當年介子推歸隱之路。介公嶺上有介公墓,介神廟是中國最大的石窟寺廟。水濤溝,十里畫廊,瀑布成群。古藤谷,綿山珍果園,為北方罕見的原始生態旅遊區。

  綿山四季宜遊,春日山花爛漫,夏日舒爽天堂,秋日滿山楓葉,冬日銀裝素裹。挂祥鈴、挂雲牌、挂燈,為中華絕技。每逢夜晚,遊客可觀賞綿山樂團歷史、宮廷、宗教、民族、民間歌舞等文藝表演。還可免費觀賞景區內的古天文燈圖。

  “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齊全,擁有懸崖星級賓館6座,中高檔餐廳7個。住在懸崖上,吃在崖溝邊,行在霧中是綿山最大的特色。綿山交通設施完善,旅遊車輛齊備,停車場地充裕,導遊服務優良。高層遊覽,均有纜車或電梯提供服務。

  綿山之所以享譽海內外,千百年來登臨者絡繹不絕,在於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欏嚴會、李姑岩、蜂房泉、天橋、朱家凹、抱腹岩、小蜂房泉、銀公洞等數以百計的天然岩洞堪稱奇觀。抱腹岩之“腹”大,抱二百餘間殿宇、館舍及一兩萬名遊人于“腹”內,容兩千年曆史文明于其間,堪稱天下第一岩。兔、鹿橋、天橋、古雲梯、鐵索嶺、懾神崖等險道驚魂懾魄,令人讚嘆叫絕。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所述“綿山石桐水”千回百轉,飛流激蕩,次開發形成了五龍瀑、水簾洞等形態各異的瀑布群體。大小蜂房泉數百個懸垂的天然石乳,“乳汁”清洌甘甜,如珍珠斷線,滴落有聲。此山此水即使在名聲顯赫的三山五嶽也難尋難覓。全國柏樹之冠——秦代古柏以及龍柏、虎柏、兔柏、鹿柏和原始柏林,組成了一個仙境般的“柏樹王國”。天下名碑──《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和宋、金、元等歷代碑刻,以及雲峰寺石佛殿、馬鳴菩薩殿、明王殿和天橋須彌殿、五龍峰五龍寺的大量宋代之前及宋、元、明雕塑異彩紛呈,頗具文物價值。東漢古剎鐵瓦寺、三國曹魏抱腹寺、北魏鸞公岩和唐代回鑾寺等諸多寺院,以及建築面積為三萬多平米的天下第一觀──大羅宮,寺廟的古老、眾多和宏偉也為其他名山所不可比擬。以上奇岩、險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剎、巨宮和真神介之推、真佛空王佛,以及流傳千年而不衰的寒食清明習俗,組成了綿山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使人因目不暇接、思緒萬千而留連忘返。

  綿山地勢險要,歷來兵家必爭。隋末唐初李世民曾在綿山下雀鼠谷大敗宋金剛,收降尉遲恭。一百二十回《水滸傳》留下了田虎帶領農民起義軍與官兵對壘的故事。綿山還記載有南宋李武功、李實領導義軍抗擊金兵入侵的事跡。明末太原武總兵也曾依託綿山收復失地,以圖再起。抗戰初期,馮玉祥將軍所屬方振武部在綿山舉行了震驚中外的抗日誓師。之後介休縣長張德含、犧盟會特派員李志敏在綿山組建抗日民主政府,堅持了長期的敵後遊擊戰爭。綿山又比其他名山多了一道“可藏甲上萬”和愛國主義的特殊風景線。

  綿山開發,開始於原始人的群居生活。道家活動開始於春秋時期,此時介之推已攜母來綿山隱居。東漢建安年間,綿山已有佛教寺院──鐵瓦寺。《介休金石略》載:“摩斯塔下有寺,東漢建安年建,皆鐵瓦,悉鑄施者姓名”,據今已有一千八百餘年。以後規模較大的開發建設有五次:三國曹魏時,高僧迪公考察籌劃,魏明帝曹睿特詔建綿山抱腹寺;北魏高僧曇鸞于綿山抱腹寺及山之陰聚徒説法,弘揚凈土宗教義,並創建鸞公岩;唐代高僧志超擇地綿山,創立禪林,修煉成佛,後唐太宗李世民敕建雲峰寺;元末大火後,明晉恭王朱等人主持修復雲峰寺等寺院,之後歷代又有增修。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