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翔泥塑迷倒網路媒體陜西行記者

時間:2009-04-09 10:59   來源:西部網

 

第三屆全國網路媒體陜西行的記者採訪鳳翔六營泥塑專業村

 

第三屆全國網路媒體陜西行的記者採訪鳳翔六營泥塑專業村

  “好可愛啊!沒想到在陜西農村還有這麼精美的工藝品。”在寶雞鳳翔六營村,第三屆全國網路媒體陜西行採訪團的記者們被造型誇張可愛的泥塑深深打動,女記者們更是手捧泥塑、愛不釋手。

  在六營村泥塑大師胡新民的家中,一件件造型古樸,散發著泥土清香的泥塑,讓記者們大開眼界,他們紛紛拿起手中相機,記錄下這獨具魅力的民間絕活。

  “這裡以泥塑為代表的民間工藝魅力非凡,原生態氣息濃厚,如果讓我選擇,這裡的民間工藝品絕對是饋贈親友最好的禮品。”前來參觀採訪的記者們紛紛發出如此感慨。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儘管金融危機對旅遊業造成很大影響,六營村的旅遊産品卻依然銷售火爆,比去年的形勢還好。胡新民説,最近一段時間,每天都有上千人到村裏來參觀,泥塑産品的訂貨量比去年同期還高。

  鳳翔泥塑作為民間“耍活”,曾因為種種原因幾近滅絕,但隨著寶雞經濟的發展,鳳翔泥塑如今重新煥發出青春的風采,如今鳳翔泥塑已遠銷海外,同時每年有著大量的到訪者,參觀、購買,村年人流量可達十萬人,六營村也被評為陜西省文化産業示範基地,鳳翔泥塑更是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鳳翔泥塑:充滿想像力的民俗藝術

  鳳翔彩繪泥塑為陜西省鳳翔縣的一種民間美術,當地人稱"泥貨"。鳳翔縣境內出土的春秋戰國及漢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可見其泥塑工藝歷史之久。鳳翔泥塑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畫、剪紙和刺繡中的紋飾,造型誇張,色彩鮮艷,深受人們喜愛。

  近年來鳳翔彩繪泥塑主要分佈在城關鎮六營村及周邊地區。據説,明朝的時候,朱元璋軍隊一部中的第六營兵士屯扎於此,這個村便命名為"六營"。這些來自江西的兵士有制陶手藝,閒暇無事,就和土為泥,捏制各種形態的泥活兒當做玩具,並且彩繪示人。後軍士轉為地方居民,其中部分人重操入伍前的陶瓷製作手藝,利用當地粘性很強的板板土,和泥捏塑泥人,制模做偶彩繪,然後到各大廟會出售。當地老鄉購泥塑置於家中,用以祈子、護生、辟邪、鎮宅、納福。

  鳳翔泥塑的工藝程式為制模、紙筋、入泥、脫胎、挂粉、勾線、彩繪和涂漆。鳳翔泥塑製作方法簡使易行,造型生動,色彩別具一格。其用色不多,以大紅大綠和黃色為主,以黑墨勾線和簡練筆法涂染,對比強烈,使人愛不釋手。

  在數百年的歷程當中,泥塑作品不斷的繼承和發展著,眾多優秀的傳統泥塑作品都得以不斷傳承,尤為典型的是虎的形象。然而令人驚異的是,當初鳳翔六營村的泥塑藝人從未見過虎的模樣,他們卻憑藉自己豐富的想像,創造出了民間百姓心目中大美無邊的理想老虎的形象。這所有虎的造型都與虎的原形有著很大差距,但無一不具虎的神韻和氣勢。

 

鳳翔六營村的民間藝人正在創作泥塑作品

 

鳳翔六營泥塑專業村未完成的泥塑作品

 

鳳翔六營泥塑專業村未完成的泥塑作品

六營村民俗藝人在為泥塑作品繪彩

泥塑大師胡新民説今年泥塑産品銷售非常好

 

人民網記者對泥塑愛不釋手

中國甘肅網記者高興地手捧泥塑面具

中國廣播網記者對泥塑牛情有獨鍾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