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翔泥塑

時間:2009-04-10 13:43   來源:台灣網綜合整理

鳳翔泥塑

  鳳翔泥塑作為民間“耍活”,曾因為種種原因幾近滅絕,但隨著寶雞經濟的發展,鳳翔泥塑如今重新煥發出青春的風采,如今鳳翔泥塑已遠銷海外,同時每年有著大量的到訪者,參觀、購買,村年人流量可達十萬人,六營村也被評為陜西省文化産業示範基地,鳳翔泥塑更是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鳳翔彩繪泥塑為陜西省鳳翔縣的一種民間美術,當地人稱"泥貨"。鳳翔縣境內出土的春秋戰國及漢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可見其泥塑工藝歷史之久。鳳翔泥塑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畫、剪紙和刺繡中的紋飾,造型誇張,色彩鮮艷,深受人們喜愛。

  近年來鳳翔彩繪泥塑主要分佈在城關鎮六營村及周邊地區。據説,明朝的時候,朱元璋軍隊一部中的第六營兵士屯扎於此,這個村便命名為"六營"。這些來自江西的兵士有制陶手藝,閒暇無事,就和土為泥,捏制各種形態的泥活兒當做玩具,並且彩繪示人。後軍士轉為地方居民,其中部分人重操入伍前的陶瓷製作手藝,利用當地粘性很強的板板土,和泥捏塑泥人,制模做偶彩繪,然後到各大廟會出售。當地老鄉購泥塑置於家中,用以祈子、護生、辟邪、鎮宅、納福。

  鳳翔泥塑的工藝程式為制模、紙筋、入泥、脫胎、挂粉、勾線、彩繪和涂漆。鳳翔泥塑製作方法簡使易行,造型生動,色彩別具一格。其用色不多,以大紅大綠和黃色為主,以黑墨勾線和簡練筆法涂染,對比強烈,使人愛不釋手。

  在數百年的歷程當中,泥塑作品不斷的繼承和發展著,眾多優秀的傳統泥塑作品都得以不斷傳承,尤為典型的是虎的形象。然而令人驚異的是,當初鳳翔六營村的泥塑藝人從未見過虎的模樣,他們卻憑藉自己豐富的想像,創造出了民間百姓心目中大美無邊的理想老虎的形象。這所有虎的造型都與虎的原形有著很大差距,但無一不具虎的神韻和氣勢。

制胚。

手工雕琢。

泥塑。

編輯:董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