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時代的制度文明

時間:2008-03-27 11:10   來源:公祭軒轅黃帝網

  《尚書大傳略説》雲:“黃帝始……禮文法度,興事創業。”

  《白虎通義》説:“黃帝始作制度,得其中和,萬世常存。”又説:“黃帝始制法度,得道之中,萬世不易。”意思
一樣,都是説黃帝是禮法制度的創制者。

  孔穎達在《禮記正義》中依據古史傳説和緯書殘篇詳細論述了五禮産生的時代和經過,其文冗長,今摘錄如下:

  案譙周《古史考》雲:“伏羲制嫁娶以儷皮為禮。”則嫁娶嘉禮始於伏羲也。案《帝王世紀》雲:“神農始教天下種谷,故人號曰神農。”案《禮運》雲:“夫禮之初,始諸飲食,燔黍捭豚,污尊而飲,蕢桴而土鼓。”既雲始諸飲食,致敬于鬼神,則祭祀吉禮起于神農也。又《史記》雲:“黃帝與蚩尤戰于涿鹿”,則有軍禮也。《易係辭》“黃帝九事”章雲:“古者葬諸中野。”則有兇禮也。又《論語撰考》雲:“軒知地利,九牧倡教。”既有九州之牧,當有朝聘,是賓禮也。若然,自伏羲以至黃帝,吉、兇、賓、軍、嘉五禮始具。皇氏雲:“禮有三起,禮理起于太一,禮事起于燧皇,禮名起于黃帝”(阮元:《十三經注疏》(上冊),中華書局,1980年,第1223—1224頁)。

    孔穎達的説法不盡可信,將禮的起源追溯到伏羲、神農顯然過早。他的説法可取之處是,以“五禮”為線索考察文明起源,囊括了婚喪嫁娶、農業生産、宗教祭祀和軍事戰爭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因而具有研究制度文明起源的意義。同時,“禮有三起”的説法,將禮的起源分為“禮理”、
“禮事”、“禮名”三部分,認為黃帝之前已有“禮理”、“禮事”,但沒有形成“禮名”,黃帝時代才有了“禮”之名,肯定了黃帝時代是制度文明正式形成的時代,這個看法也是很有價值的。

  《雲笈七簽軒轅本紀》説:“(黃)帝始制七情,行十義之教。七情者,喜、怒、哀、樂、懼、惡、欲七情也。十義者,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十義也。黃帝制禮作樂之始也。”還舉例説明黃帝和他的大臣通過衣冠製作來推行禮制的情況。這裡“七情”、“十義”之説顯然是後世附會以儒家的道德之説,不可全信。

  黃帝創嫁娶制。《路史疏仡紀黃帝》雲:“氏定而係之姓,庶姓別以上,而戚殫于下,婚姻不可以通,所以崇倫類,遠禽獸也。”《通鑒外紀》:“嫁娶相媒。”《世本》張注:“黃帝始制嫁娶。”

  黃帝創喪葬制。依據考古發現,在原始社會早期,人們不掩埋死者,沒有喪葬禮制。《孟子滕文公上》説:“蓋上世嘗有不葬其親者。其親死,則舉而委之於壑。他日過之,狐狸食之,蠅蚋姑嘬之。”舊石器時代中晚期已經有了葬制。到黃帝時代喪葬制度已經相當完備。《路史疏仡紀黃帝》雲:“(黃帝)乃飾棺衾以送死,封崇木以當大事。”《路史後紀五》雲:“棺槨之作,自黃帝始。”《事物紀原》卷九引《黃帝內傳》:黃帝“斬蚩尤,因置冢墓”,並進行祭祀。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