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網路媒體深入黔東南 觀苗族文化原版史書

時間:2010-03-24 15:42   來源:台灣網

從觀景臺上俯瞰苗寨,尤感氣勢磅薄(台灣網 楊永青 攝)

大型民族歌舞劇——《情滿西江》(台灣網 楊永青 攝)

  台灣網10月17日貴州西江消息 飽覽苗寨建築風格,欣賞大型民族歌舞劇——《情滿西江》,對山歌,買銀飾,吃長桌席,全國40家網路媒體今日在黔東南西江千戶苗寨戀戀採訪中。請大家跟隨本網記者的鏡頭慢慢領略苗族文化的原版史書。(記者 楊永青)

大家記好哦,有風水橋的地方一定是苗寨(台灣網 楊永青 攝)

依山傍水,苗寨真是好地方(台灣網 楊永青 攝)

對山歌啰(台灣網 楊永青 攝)

苗寨內建築大多是木製吊腳樓(台灣網 楊永青 攝)

  西江千戶苗寨中年級最大的鳴鑼響寨員,提醒大家千萬要防火(台灣網 楊永青 攝)

風水橋上吃長桌席,爽!(台灣網 楊永青 攝)

  相關資料

  西江位於貴州雷山縣境內苗嶺山脈主峰雷公山下,距縣城約35公里,這裡四面環山,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宜人,不但保存有全國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吊腳樓群落,而且擁有控拜、麻料等多個著名的銀匠村,所以西江有“千戶苗寨”的美譽,又因銀飾鑄造而聞名遐邇。

  西江由於受著山高路險,地勢險峻的制約,一直以來閉塞的交通使這裡和外界鮮有來往,加上清雍政以前一直保持高度自治,因而很好地保存、創造和發展了自成體系的苗族文化。于全國乃至世界而言,西江是一個保存苗族“原生態”文化最純粹最完整的地方。

  千戶苗寨的吊腳樓和銀匠村是西江的兩塊金字招牌,這裡的民間藝術也自成體系,十分豐富,被譽為“蘆笙的故鄉”,“歌舞的海洋”,男女老幼人人能歌善舞、吹笙擊鼓。其中的蘆笙舞已融入到生産生活以及祭祀的方方面面,每逢重大節日和貴賓到來,男人便頭係青布巾,穿起對襟衫,吹起高亢悅耳的蘆笙曲,女人們則身著自己精心刺繡的節日盛裝,配上白得耀眼的銀首飾,一個跟著一個隨著男人吹奏的蘆笙節奏,跳起歡快的蘆笙舞,一個個楚楚動人、風姿綽約。

  西江苗家民風淳樸,熱情好客。每當貴客來臨時主人會擺上豐盛的宴席,用苗家特有的長條桌擺上傳統美味的苗家菜:酸湯魚、血豆腐、雞稀飯、老臘肉等佳肴和貴客一起共用美味。苗家女會在席間唱著敬酒歌,把大碗大碗的“苗家甜米酒”端到你面前,喝到高興還和你劃上幾拳,那份吃在苗家、樂在苗家的愉悅讓人樂不思蜀,回味無情。(來源:金黔線上)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