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網路媒體訪貴州雲峰、天龍屯堡 體驗神奇原生態文化

時間:2010-03-24 15:42   來源:台灣網

天龍屯堡(台灣網 楊永青 攝)

  台灣網10月16日貴州安順消息 今日上午,全國網路媒體多彩貴州行繼續在安順采風。記者們分別來到了安順市原生態的代表地雲峰屯堡和天龍屯堡,並欣賞了號稱戲劇活化石的地戲。因為較完整地保存了明清古建築和人文生態,屯堡文化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眾多中外遊客。本網記者深刻地感受到有些景要屏住呼吸細細品,有些臉怎麼看都看不夠。

  屯堡內,隨處可見身穿大襟寬袖,藍色長袍的人,他們是地地道道的漢族人!在當地,他們被稱作“屯堡人”,屯堡人是明朝洪武年間的屯軍後裔,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屯堡村莊,大多沿襲了具有江南水鄉風韻的石頭村落建築形式。數百年來,更朝迭代,世事變換,而屯堡人卻在這黔境一隅頑強地堅守著他們祖先的傳統保持著大明朝文化。他們的服飾被稱為明代服飾的活標本。

  屯堡民間藝術極豐富,最具代表性的為戲劇活化石——“地戲”。明末清初以後,土司制度大為削弱,改土規流政策也逐步實行,但是屯堡人遵循古訓,“寓兵于農”,於是就修整了一定的場所來演習武藝,地戲是由明代“軍儺”演變而來,“軍儺”是古代軍隊中舉行的一種祭祀,振奮軍威,恐嚇敵人的一種儺儀,軍儺起源於“殷商”時期,據現在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地戲可以稱之為是戲劇中的活化石,它比京劇還早四百多年,其實地戲也就是儺文化的一種繼承和發展。

老娘娘今年67了,好喜歡她的臉,怎麼看都看不夠。(台灣網 楊永青 攝)

雲峰屯堡——有些景要屏住呼吸細細品(台灣網 楊永青 攝)

雲峰屯堡——有些景要屏住呼吸細細品(台灣網 楊永青 攝)

雲峰屯堡——有些景要屏住呼吸細細品(台灣網 楊永青 攝)

雲峰屯堡——有些景要屏住呼吸細細品(台灣網 楊永青 攝)

天龍屯堡又稱為商囤,其間店舖林立。(台灣網 楊永青 攝)

  記者們在天龍屯堡受到熱情地款待,導遊小姐親自斟茶。(台灣網 楊永青 攝)

兩位大娘娘為到訪的記者們獻上山歌(台灣網 楊永青 攝)

貴州天龍地戲團(台灣網 楊永青 攝)

猜猜我演的是誰?(台灣網 楊永青 攝)

  今晚,記者們“駐紮”于貴州凱里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明日將繼續掀開千戶苗寨神秘的面紗。(記者 楊永青)

  背景資料

  屯堡文化的形成:

  安順屯堡源於明初一場史稱“調北征南”的戰事,明洪武初年,已完成中原統一的朱元璋,面對盤踞雲南的元朝殘余勢力的負隅頑抗,毅然決定興兵討伐。

  於是,三十萬大軍自江淮平原出發,遠征雲南,一舉摧毀了元宗室梁王的勢力。

  雲南戰事甫定,為鞏固平滇戰爭的成果,進而長期保有西南,朱元璋命征南大軍沿雲貴驛道就地駐紮,按衛所制度實行軍事屯田。

  今天的安順一帶係當時的普定衛,因其“滇之喉,黔之腹”的特殊地理位置,為屯軍駐紮最為密集的地區。

  這些來自大明帝國核心地區的江淮子弟兵,就這樣在僻遠的貴州高原駐紮下來,而且一駐就是六百餘年。

  由於來自經濟發達地區的文化優越感,由於對故土的眷念,更由於其大規模軍事集團性移民的內聚力,使他們六百年來一直固守著自己的精神家園:從口音到服飾,從飲食習慣到宗教信仰、民風民俗,都頑強地保存著其祖源地的烙印和大明帝國的遺風。——這就形成了人文化石形態的屯堡、屯堡人及屯堡文化。(來源:金黔線上)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