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臺灣中小學教育的若干特點

時間:2008-10-15 09:12   來源:教育評論

為促進海峽兩岸的教育交流,應臺灣有關方面的邀請,本人于前不久赴臺灣進行教育考察和學術交流。通過實地考察,參觀學校的各種設施、教育基地及課堂教育教學情況,與學校領導、教師和家長會會長座談、交流,了解了一些臺灣中小學教育的基本情況,感覺其具有以下一些突出特點。

家長委員會(簡稱“家長會”)在學校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家長會是個增進學生家長與學校密切聯繫,共謀學校教育整體發展之計,熱心參與教育的推進與實施的組織。臺灣的學生家長都以能擔任家長會領導成員,尤其是正、副會長為無尚光榮,家長會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參與學校工作的程度高,在學校教育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長會參加學校的校務會議,參與學校重大的教學決策,並主動協助學校開展各種教育活動,且在經費上給予支援。例如,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的家長會去年3月份就與學校學務處聯合舉辦了“快樂學習日”活動,組織了72位學者、專家分別在各年級各班教室進行了電腦科技、法律常識、生涯規劃、智慧財産、海洋科學、政治軍事、資訊網路、醫學之路、生活法律與工商業市場分析、人生規劃等等內容豐富多彩的專題講座,學生家長也同時參加。家長與師生共同學習、探討各種感興趣的問題,這是一種帶給學生快樂的學習;該家長會還提出:“學生是學校的主體,家長是學校的後援,家長會的大力協助是校務推展的原動力。”許多家長慷溉解囊,踴躍捐款,用以支援學校親職教育、學行優良獎勵、社團活動、校內外競賽活動及各項軟硬體設備之充實。在很短的時期裏,該校家長會為一年級普通教室安裝冷氣設備捐款就達70多萬元新台幣。平常,各學校接待客人時都是校長與會長同時出面,所需的費用也都是由家長會或會長個人承擔,而不是用學校的經費開支。二是學生家長普遍對教育、對學校極為關心和支援,自覺地為學校、為教育貢獻力量。各學校的家長會一般成立有服務團,家長十分踴躍加入服務團,成為志工爸爸、志工媽媽,參加愛心行動,義務為學校做事。例如:到學校義教,到校門附近義務維持交通秩滓等等。這些志工爸爸、志工媽媽把參加愛心活動完全當作自己的費任,自覺自願,盡心盡力來做好,對學校的教育工作確有很大幫助。

辦學理念新穎,教學設施完備先進。聽了一些中小學的情況介紹,其新穎的辦學理念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例如:臺北市東門國民小學的教育目標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注重五育均衡發展,提升精緻教育品質;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融合國際多元文化;提倡社區意識觀念,落實鄉土教學活動;啟發探索生命智慧,尊重珍惜熱愛生命;培養分折統合能力,運用所學解決問題”。又如:臺北市立成功高中的辦學宗旨則是:“陶冶青年身心,培養健全公民,奠定研究學術或專門知能之預備。”再如:臺北縣立烏來中小學的校訓是:“不放棄每一位學生。”他們提出在教學中要“發現天才,找回天才。”圍繞著這些辦學宗旨和教育目標,學校採取了各種各樣的教育措施和手段。他們提倡的“重視每位學生的發展,對每位學生負責”得到了較好的落實,而不是停留在口號上。他們的有效措施是:實行了小班化教學,這是實現因材施教的基礎,利於教師在課堂上因材施教;學校建立旨在幫助學生自我了解、自我適應、自我成長、自我實現,並促進其身心健全發展,對學生進行個別生活、學習輔導的“輔導室”。輔導室沒有主任,由具有專業知識的教師來承擔輔導室工作,隨時對需要輔導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以幫助學生不斷進步。同時,學校還沒有“資源班”,配有專門教室供資源班學生學習使用。所謂資源班,即由情況比較特殊的學生組成,一種是天資聰慧,有超常發展或有某方面特長的學生;一種是智力較差。學習有困難,或品行存在問題的學生。除正常學習外,學校還把他們集中到資源班教室對他們分別進行指導或教育,或使他們的個性特長得以充分發展,或使他們能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進步。我們所到的學校,教學設施都很先進,不僅有先進的理、化、生、地理實驗室,還有設備很好的音樂、美術、書法、自然、舞蹈、資源、陶藝、多功能、家政教室,有室內游泳池,有網路資源中心,班班有電腦,圖書館館藏資源豐富。例如:臺北市東門國民小學從三年級開始進行電腦教學,學生有自己的個人網站。

環境育人工作獨具特色。以陽明國小為例,該校是一所有100個教學班,3600名在校學生,辦學品質較高的學校。學校十分重視環境育人工作,除了校園合理佈局,做好綠化美化工作之外,還獨具匠心地利用每棟樓的樓梯兩旁的墻壁(他們稱之為學習階梯)和校園內大的場面(他們稱之為墻面教學資源)增添有益的教育內容。值得稱道的是,這些教育內容十分全面,而且構思新穎,既有小學各學科知識的補充與延伸,又有涉及天文地理、動植物世界等等方面的知識介紹,而不僅僅是單一的名人名句條幅或一些講文明禮貌的標語口號。例如,他們沒有七大領域學習階梯,即:語文一童話世界;數理一動動腦;自然與生活科技一生命科學、科技與工藝;健康與體育一游泳;社會一從鄉土到全球化、風土民俗、儀式;藝術與人文一原住民(即少數民族)的藝術;綜合活動一動手做做看。外加一個介紹校史的陽明時光隧道一校史傳承。又如,他們的墻面教學資源內容有:社區地圖、海洋世界、恐龍世界、愛眼e世代、動物世界、森林之旅、交通博物館、昆蟲、鳥類、基因與生命工程等等。可以説,小學生了解、熟記這些內容,便大大地豐富了知識面。除了內容全面,讓入耳目一新之外,表現這些內容的形式也極生動活潑。不管是學習階梯還是墻面教學資源,所有內容都是圖文並茂,色彩鮮艷,引人注目。同時,語言生動活潑,淺顯易懂,適合小學生理解、記憶,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東西。臺灣其他一些中小學校也很善於利用自己的優勢,設置課堂教學之外的教育環境,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發展學生的個性。例如,臺北市立成功高中在本校教師多年收集的昆蟲標本及有關資料的基礎上,建立了亞洲最具規模的“昆蟲科學博物館”。館藏標本約5萬件,還有有關昆蟲的民藝品、教學媒體及其他展示物品,其中不乏世界獨一無二的珍貴標本。除標本陳列外,該博物館還可做動態展示,講解、演講,召開研習會等等。博物館向本校及全市學生開放,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吸引了不少對生物專業感興越的學生經常去那裏學習、探究。又如,臺北縣烏來中小學為突出民族教育的特點,建有“烏來原住民文物陳列室”,向學生介紹少數民族的起源、生活環境、習俗、生活、勞動器具、文化傳統等等知識,讓學生了解本民族的歷史及現狀,熱愛和傳承本民族的優秀文化。

教師素質較高,科研意識強。臺灣的中小學教師褥有大學畢業以上學歷,若是非師範院校畢業生還需進修教育學分,合格後才具有教師資格。據了解,目前臺灣的中小學教師中有相當比例的碩士、博士。學校的二級機構負責人,即諸如教務室等等各室的主任不是從教師中宜接提拔、任命的,而需參加主任資格考試,獲得主任資格後,學校聘用才能當。校長也一樣,一般校長一屆任期為4年,一名校長在同一所學校最多能連任兩屆,之後就必須調到別的學校。雖然教師的教學任務相當繁重(每週課時達20多節),但教師的科研意識較強,參與科研的自覺性較高。以烏來中小學為例,該校80%學生是少數民族,規模不大,只有幾十位教師,但近年來教師從教學實踐出發,提出了不少提高少數民族教育品質的研究課題進行研究,並取得豐碩成果。例如:學校校本課程的研究、藝術才能學生之發掘與培養研究、原住民教育的專業師資的研究等等。

事物總有兩個方面,臺灣的中小學教育目前也存在著不少問題。例如:學校中違法案件時有發生,2000—2001學年度,臺灣中小學校園發生違法的案件就達9220件,涉案人數4725人,死亡407人。其中,屬學生暴力與偏差行為的有1016件,死9人。原住民教育的特性不夠突出,師資比較缺乏,原住民家庭教育存在缺憾。中小學生輟學較為嚴重,尤其是初中生。2000學年度統計,中小學輟學生為8666人,比上學年度增加3028人。

編輯:賀晨曦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