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關愛、正義等傳統核心價值塑造學生品德

時間:2009-08-14 11:1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7月12日電(記者彭嘉靖)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教育局局長、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常委劉憲近日在“首屆兩岸青少年社會教育論壇”上説,弘揚中華美德,發揮學校、家庭、社會的立體教育優勢,以關愛、正義、責任、誠信、崇禮、寬容等傳統核心價值塑造學生品德,奠定人生根基。

    據了解,山東省濟南市在向學生弘揚中華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培育民族精神的實踐中,注重將傳統道德內容與校園文化結合起來,以一種鮮明的文化方式促進學生道德發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鑄魂”,“魂”就是教育理念;二是“求雅”,“雅”就是品位;三是“立行”,“行”就是正確的價值觀與行為習慣。

    劉憲認為,幫助學生建構共同價值觀,提高他們道德的分辨力和判斷力是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責任。學校是德育教育的主導,社會是實踐教育的重要陣地,家庭教育則是養成教育的基礎。在學校教育大力傳承中華美德的同時,更需要家庭、社會的鼎力支援。如何進一步改變家庭與社會教育的隨意性,真正發揮三位一體教育網路的優勢,還需要政府和全社會做更多的工作。

    “‘有鑒別地’加以改造和吸收,才是傳承中華傳統道德中符合時代精神部分的解決之道。” 劉憲説,如何從眾多中華傳統美德當中,精選和確定一些適合當今社會發展需要,易於青少年所接受,又能成為易記利行、人人皆知、“化民成俗”的美德,諸如:關愛、正義、責任、誠信、崇禮、寬容等核心價值,需要深入研究,並繼續尋求未成年人認同與吸納的最佳途徑。

    同時,中華文化經典,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不僅是我國學術思想的歷史淵源,而且是國人修身經世之本,其價值永恒不朽,歷久而彌新,是當今道德建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在社會價值觀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向未成年人提倡中華美德,其內涵也應賦予新的含義,其途徑也要順應時代和學生的發展需求,這也是今後我們要繼續研究的方向。” 劉憲説。(完)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