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遠端教育

時間:2005-12-05 13:41   來源:


  【摘要】自1986年臺灣空中大學開辦以後,臺灣的遠端教育進入了一個全民終身教育的新時代。在這十幾年中,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科技的變革,臺灣的遠端教育已經進入了另一個新的里程。多元而靈活的網上教學形式得到飛速發展,帶來的是更為激烈的高等教育的競爭,甚至威脅著個別院校的生存。面對社會和教育環境的挑戰及社會人口條件的變遷,臺灣的遠端教育究竟應該如何突破困境,找尋出路?有哪些可使用的發展策略?本文將描述臺灣遠端教育的發展和現狀,進而探討遠端教育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最後提出如何變挑戰為機遇的策略。

  【關鍵詞】遠端教育;網上教學;終身教育;臺灣空中大學介紹

  在世界終身教育浪潮的衝擊與臺灣本地的教育大眾化需求的促使下,自1986年臺灣空中大學成立以來,臺灣的遠端教育由原來的函授教學進入了多媒體教學的新形態。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這是將非正規教育體系(亦即補習教育Remedy Education)延伸至高等教育的層次,同時也象徵著臺灣教育途徑的多元化以及學習的終身化。

  遠端教育,在臺灣稱為遠距教育,由最早以書面教材為主的函授教育,經過以廣播電視教學為主的隔空教育(在臺灣Distance Education原被譯成“隔空教育”,後至普通高校加入遠端教育的行列之後,逐漸被“遠距教育”所取代),踏入今日以多媒體為主軸的遠端教育,其發展的過程與世界其他各地的遠端教育發展類同,始終是跟隨著遠端教育世界潮流邁進。

  臺灣遠端教育的歷史沿革

  一、由單一體系進入多元發展

  早期臺灣的遠端教育原屬單一體系發展,由補習教育發展而來,例如,最早的函授學校是為了給偏遠地區逾齡未受正規教育的人們提供受教育機會,與中小學補習學校並行。後因人們教育水準提高,補習教育層級逐漸提高,遠端教育與日俱進,於是設置空中行政專科學校、空中商業專科學校。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立法設立空中大學,將遠端教育推至高等教育的階段。在臺灣第一所空中大學成立九年之後,另允許市設立空中大學,其中,高雄空中大學于1997年正式創建。至此,臺灣的單一體系的遠端教育完成階段性發展任務。

  在教育科技蓬勃發展與促進之下,如同世界其他地區的普通高校,臺灣正規教育體系內的高校開始踏足於遠端教育領域,致力於遠端教學的科技的研究發展與運用,並嘗試憑藉遠端教育的技術,拓展大學服務範圍。這個現象使得遠端教育不再專屬於空中大學,並且促使臺灣的遠端教育由單一體系進入多元發展的階段。

  二、遠端教育成為終身學習的首要途徑

  從比較廣義的角度來看,如同其他經濟發達地區一樣,臺灣的遠端教育發展進入多元化的時代。除了空中大學及空中專科學校之外,普通高校亦將遠端教育當作發展首要任務之一。另外,由於遠端教育的無窮潛力,一般企業亦已積極加入遠端教育的行列,“遠端教學”已經不再是正規、正式院校的獨享權利,它正通過電子商務的概念,將種子散播到社會各個角落,並且快速成長。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商情中心及IBM于2004年1月底共同發表的2003年全球數字學習準備度排名報告顯示,臺灣數字學習在亞洲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三位,僅次於韓國及新加坡,在全球則排名第十六位(中時電子報,2004年2月16日)。除了高等院校提供的網路課程之外,e化的商業流通已經將遠端教育概念帶入教育訓練領域,各大企業開始通過網路平臺進行員工專業訓練,甚至也提供各項個人成長相關課程。例如臺灣的統一超商和全家便利商店已經利用e化工具設置數字學習網站,採用學習型組織建構概念,提供散居各地的所屬商店《企業經營》等訓練課程,以提高員工工作績效,增加員工間互動,以及隨時了解總部的政策方向。

  臺灣遠端教育的現狀

  正如遠端教育專家所言,目前遠端教育已經發展至第五代,通過網路進行個別化學習的時代已經來臨。臺灣的遠端教育亦然如此。雖然通過網路的線上教學並不就等於遠端教育,但現今臺灣遠端教育的發展,卻是以網路教學的發展為主軸。主要的原因在於,通過電視、廣播、函授等方式的傳統遠端教育相對而言已經發展成熟,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今日,網上教學擁有最大的發展空間。臺灣遠端教育之現狀,可由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呈現:

  一、臺灣上網人數眾多,奠定網上學習發展基礎

  網上教學蓬勃發展之基本條件之一,在於人們的上網能力。在臺灣經濟部技術處制定的Internet科專計劃中,採用了eMarketer公司于2002年6月發佈的資料,顯示臺灣家庭寬頻普及率已經排名於世界國家和地區中前四名,僅次於韓國、香港及加拿大。另外,依據民間的統計,各式網連戶數經加權運算(低用度用戶、一人多帳號以及多人一帳號等加以扣除),臺灣經常上網人口數已經達877萬人,佔臺灣2300總人口比例的38%。由這些數據來看,人們上網能力及頻率使得遠端教育及網上學習擁有極佳的發展基礎。

  二、官方機構與民間團體在網路教學上的積極建構

  臺灣教育當局于1999年開放大專以上學校辦理“異步網路遠端教學”,兩年以後亦頒布《專科以上學校實施遠端教學作業規範》,至此,臺灣的高等教育學府都可實施網路/線上教學。同時,教育當局也核撥經費鼓勵各大學人文、社會、管理等專業學術領域開設異步網路遠端課程,在2001年時共有37所大專院校獲得臺灣教育當局補助開發了124門網上課程,至今臺灣已經約有50%(約70所)的大學提供遠端教學,並且相信這個數字是在持續的成長當中。各高等院校由教育當局補助或學校本身鼓勵發展的異步網上課程已經在各大專院校內普遍使用於教學中。

  除了鼓勵高等院校發展網上教學之外,臺灣當局並於2002年公佈了挑戰2008發展重點計劃,其中有多項推動建構全民網路學習系統的政策,在正規教育體系方面,包括通過鼓勵協助中小學發展網路學習資源,並提高網上學習內容品質;通過各項教學活動及競賽,提升高中學生網路資訊設計創作能力;以及致力於平衡中小學網路資訊服務品質及使用的城鄉差距等。在社會教育和終身學習體系方面,規劃實施終身學習網站平臺,通過各鄉鎮市的文史工作者之協助,建立各項文化及自然生態資訊之介紹,來充實網站內容。

  臺灣當局對於學校體系開發網上教學環境與課程內容的支援與鼓勵不遺餘力,而民間財團法人及企業機構對於網上學習技術與資源方面同樣付出許多熱誠與心力。例如由官方及民間出資成立的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在民間致力培養網際網路相關人才,包括系統及網路課程設計人才、網上教學師資培訓等,更在一般高等院校培養網際網路人才,成為一個社會人士網路相關專業培訓的重要資源。

  三、遠端教學課程設置標準的制定

  網路上的資源包羅萬象,網上課程如果沒有適度的規範,將呈現水準不一的現象,不但無法有效管理或提升網路課程的品質,對於學習者也不盡公平。臺灣教育當局為了保證網上課程的品質,于2001年頒布了《專科以上學校遠端教學作業規定》,明確規定各大專院校辦理同步及異步遠端教學相關規範。例如,辦理同步遠端教學,需設立主播或收播教室,並建置視訊、網路、通信系統等相關設備,並且應有相當數量的人員協助教學之進行。而在異步遠端教學方面,也明確規範教學平臺及網路系統應有的功能與內容,例如,在教材製作方面要求教師應在網頁上提供教科書、參考書目;教材設計應依規劃流程及教材章節讀取,必須有教材內容的討論,同時也應在網上幫助解決學生的學習困難以及具有學習評估等功能。

  四、臺灣遠端教育的多元面貌

  如前所述,臺灣網上學習資源高居亞洲國家和地區前三名,其特點是活潑、多元且內容豐富。以下對網上課程的教育類型作一簡要介紹。

  1.遠端教育機構之學位/學分/非學分課程

  臺灣的空中大學、空中商業/行政專科學校以及專門服務海外僑民的中華函授學校是臺灣最早發展的遠端教育機構,這些院校是早期臺灣提供給民眾及僑民正規學校之外的重要學習途徑,擔負起了彌補失學民眾的教育機會的社會責任。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就學途徑的多元化,這些遠端教育機構原本承擔的社會責任漸減,並逐漸由補習教育的角色轉變成全民終身學習的一環,其所提供的遠端學位/學分/非學分課程,是臺灣最大的學習資源。例如臺灣空中大學自1986年以來累積的龐大數量的廣播電視課程,可稱為臺灣首屈一指的學習寶庫。近年來,空中大學的課程除了以多元化的方式(包含多媒體套裝、印刷教材以及廣播電視播送等途徑)提供給學習者之外,不論是空中大學的學生還是一般民眾,都可通過大學建立的網路隨選系統,在網上免費使用本學期開設的課程。這種學習資源的開放運用,對促進臺灣的終身學習有重大意義。

  2.運用遠端教學技術的普通高等教育

  臺灣的普通高校參與遠端教學的發展已累積了不少經驗,從早期幾所著名大學,包括臺灣大學、交通大學、中山大學等共同合作進行的同步視訊教學計劃,到今日各大專院校積極參與網上教學與課程開發的行列,其發展的歷程是多元而活潑的。普通高校運用遠端教學技術最早實施于跨校選課,例如臺灣大學、交通大學以及中央大學合作開設遠端課程,由各校修課學生通過網路進行同步教學。依據臺灣教育當局的規定,大學生選讀遠端課程以不超過所有修讀學分的1/3。以後在臺灣教育當局的鼓勵及經費補助之下,各公私立學校陸續加入遠端教學行列,除了以跨校合作模式開設同步遠端課程之外,還開設校內線上異步網路課程。例如,交通大學提供e-campus網路教學平臺,鼓勵教師開設網路課程,教師可依據課程性質,採用網路輔助教學、傳統授課與網路混合式教學以及完全網路教學。在混合式網路教學課程中,網上教學佔課程總授課時數的1/3以上、1/2以下。交通大學針對教材、學習評估、網上討論互動等教學活動訂立規範,此規範內容也是依據臺灣教育當局頒布的相關規定。臺灣教育當局對於普通高校實施遠端教學的方式、規格及學分都有一定的規範,並採取鼓勵與經費補助的政策,使得在臺灣普通高校的校園內遠端教學發展展現出開放、活潑的面貌。

  3.研究生課程/建立合作訓練課程

  普通高校目前發展遠端教學的策略,已經跨越大學內教學活動的範圍,有些大學成功地設置網路大學,招收大學部以及EMBA/MBA碩士班,甚至通過建立合作模式與海外大學共同進行遠端教學。例如,政治大學在2004年2月開設的臺美遠端教學課程,使得臺灣大學的遠端教育範圍又跨出了一大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中山網路大學,這所網路大學是結合學分課程與專業證書課程的一個研究生層次上的網路教學形式,提供正規研究生課程。中山網路大學上課方式是採用混合式教學,包含同步/異步網上課程以及面授教學活動。研究生班的學生修業期滿經考試及格者,由中山大學發給證書,如經考試正式進入該校相關科系之研究院後,即可依相關規定辦理學分豁免。此外,該網路大學也提供一系列的臺灣電腦網路危機處理、網路安全相關認證課程,學習者可經由完成學習課程取得認證。中山網路大學已經在臺灣遠端教育界樹立了一個網上碩士學分課程的先驅典範。

  4.網上的專業繼續教育/證書課程

  一般而言,臺灣民間對於網上課程建設的投入也是相當熱門,除了前述的企業(如統一超商)對員工提供內部網際網路教育訓練課程之外,也有科技公司與學術性組織通過策略聯盟的方式,共同開辦專業繼續教育/證書課程。例如,臺灣的中華管理學會與旭聯科技公司合作經營“中華項目管理網路學院”,提供企業界項目經理人一系列“項目管理”專業進修網路/套裝課程,並提供項目經理人證書考試的輔導。這樣的專業培訓所提供的課程,與一般高等院校所提供的網上學習課程品質不相上下,有時甚或更加完整。以中華項目管理網路學院為例,除了聘請學術界教授擔任教學工作之外,也邀請各專業領域的企業精英(如大企業之總裁、名律師等)進行講學。在上課形式方面,除了強調通過網路隨時進行學習活動之外,也配有面授研討活動,學習者可以選擇進行全部網上課程,亦可選擇通過混合式的學習方式,這種自由組合的方式,讓整個學習更具有靈活性及親和性。類似以上的民間經營之網上專業繼續教育/證書課程的學習資源數量不及備載,並且逐年在增加當中,堪稱一般正規教育體系之外的重要終身學習資源。

  5.網上社區大學的終身學習

  在臺灣,除通過正式遠端教育機構提供的網上學習資源,以及一般社教機構如公立圖書館、社教館等免費使用的學習資源之外,網路社區大學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成人網路學習園地。各地區社區大學的學生及一般民眾,通過繳費手續購買選課點數,即可自行上網學習各項課程。臺灣的網路社區大學所提供的成人進修和終身學習課程涵蓋廣泛,包括生活實用課程(如親職教育、心靈成長等),博雅課程(如藝術、人文等),以及技能課程(如電腦網路、園藝/手工創作等)。網路社區大學不但扮演了線上成人學習的提供者,亦在社區生活相關事項方面提供網路社群豐富的資訊服務,如災害防治資訊、電子地圖、電子百科以及網上辭典等多元服務功能,堪稱臺灣網上社區學習服務之優秀典範。

  6.公務機關員工訓練/在職進修

  “e化政府”在世界各地早已成為趨勢,臺灣各個部門機構在電子化、網路化服務方面著力甚多,近來更將e化政策導向員工訓練的領域。臺北市當局開闢的“臺北e大”就是一個顯例。臺北市通過網路資源各項網上課程,提供多元、彈性、開放、符合個別化需求的終身學習環境,旨在提升工作人員專業能力與服務品質。員工通過“臺北e大”的網路平臺,學習與其工作相關的專業領域的課程,也可學習一般性的資訊技能、語言以及管理知識方面的在職進修/員工訓練課程。上網修讀的員工,必須在修讀課程之後,通過評估機制,方可獲得學習證書。“臺北e大”除了機關員工可上網修讀課程之外,也開放給一般民眾上網選讀,形成另一種多元形態的公務機關員工訓練/在職進修的模式。

  除了上述六大類型的遠端教育資源外,還有紛紛建立的教育課業輔導/補習教育網路課程,一般中小學生可以付費或免費使用網路課業輔導課程,彌補在學校課堂學習的不足。此外,還有各種專業領域或行業,如宗教團體或民俗醫療團體,也紛紛通過網路及函授方式提供民眾學習資源,由此可知臺灣遠端教育資源的豐富性及多元性。以上的介紹也僅是冰山一角。

(來源:中國招生考試線上 作者:黃慈)

                                編輯:秋日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