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成人教育

時間:2005-12-05 13:35   來源:

  戰後,以掃盲為中心的成人教育在臺灣島上迅速開展,其後幾十年間,各種形式的成人教育活動一直相當活躍。但需要指出,臺灣各項成人教育活動始終是附屬於社會教育,“成人教育”一詞很少被提及,也無明確的範圍和對象,因而妨礙了成人教育獨立地位的確定,致使長期以來無法建立統一的管理體制及頒布相應的教育法規。

  隨著時代的發展,近期臺灣成人教育出現了質的躍進。在臺灣當局1990年推出的規模龐大的《國建六年計劃》中,第一次專門提出“發展成人教育”,增設機構,充實設施,建立成人教育體系”[1]。1991年,“行政院”又通過預算35億6千萬元新台幣的《發展與改進成人教育五年計劃綱要》”[2]。它標誌著臺灣成人教育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臺灣成人教育活動在戰後及50年代已相當活躍,主要以掃盲教育為中心。由於日本50年殖民統治所推行的皇民化教育,臺灣不少人連中國語言文字都不通,因此早在戰後初期,已將推行掃盲活動與推廣國語結合起來,通過開辦大量失學民眾補習教育班,掀起掃盲高潮,進而又發佈了《失學民眾強迫入學施行細則》,以法令形式強制推行掃盲教育。60年代之後成人教育活動轉到與職業技術教育的結合上。這與臺灣的發展密切相關。為滿足迅速發展的經濟建設對各類職業技術人才的大量需求,這一時期職業補習學校擴增很快,1973年達162所,佔補習學校總數的70%以上;另有大專院校開設的夜間部,以及在各地陸續建立的一批公共職訓中心,向社會青年提供各類職業補充教育和養成訓練。70年代中後期,隨著經濟結構逐步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調整,成人教育配合經濟轉型,強調發揮在職進修教育之功能,以提高在職員工的素質。隨著成人教育內涵的變化,其對象也由戰後初朝主要針對部分失學民眾大到構成社會勞力主體的中青年人。

  臺灣教育當局計劃在逐步完善成人教育體制的同時,通過系統化和非系統化教育體系相互配合的形式,大力開展成人教育。它不僅建立了初、中、高級完整的一貫制進修學校體系。滿足成年人系統學習的需要,而且充分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應用各種現代科技手段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帶動成人教育的蓬勃開展。

(來源:中國高等教育網)

                                編輯;秋日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