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係長安”閉幕 臺灣嘉賓吁建立文化交流對口機制

時間:2009-07-23 11: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西安七月二十一日電 (記者 曾嘉)為期十天的“情係長安——兩岸文化聯誼行”文化交流活動二十一日晚在西安落幕,兩岸一百五十多位文化界知名人士在西安、漢中和延安等地展開了一系列文化參訪、學術交流和聯誼活動。參訪的臺灣嘉賓表示,兩岸文化交流已從初期的互通認識、深入了解,走到現在密切合作階段,應當建立對口、定期的交流機制。

  在閉幕晚宴上,臺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臺灣嘉賓團團長程建人説,全世界有六十幾億人,大家能相聚在陜西,是因為各種因緣,“最重要的因緣就是大家都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一員,希望大家珍惜、守護這份緣分,來年再次相聚。”

  本次活動由中華文化聯誼會與陜西省政府共同主辦,嘉賓們參觀考察了兵馬俑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乾陵博物館、法門寺、武侯墓等文博機構和歷史古跡,觀摩了秦腔、老腔、儺戲等表演藝術,並以陜西省境內的中華文化、文物、歷史為主題,舉辦“陜西文物與華夏文明”學術報告會、“中華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兩岸文化交流筆會”等學術研討交流活動。

  在閉幕前舉行的“兩岸文化交流座談會”上,兩岸文化界人士暢談此行感觸和收穫。

  臺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秘書長陳春霖發言説,情係活動已經舉辦七屆,歷屆嘉賓加起來有五六百位兩岸文化界人士。是次“情係長安”之行,在藝術行政、表演藝術,美術繪畫等方面有效促進臺灣文化界人士對陜西更進一步的認識。剛剛閉幕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中,文化交流被認為是兩岸交流中必不可少、並對兩岸關係産生巨大影響的力量。從早期相互認識,到深入了解,再到現在密切合作,兩岸文化交流層次不斷提升。

  臺中縣文化局長陳志聲表示,秦腔劇《楊門女將》表現宋朝楊家精忠報國,臺灣人都知道這個故事;臺中縣霧峰林家也是滿門忠烈,對民族做出很多貢獻。“我們希望在今年臺中縣媽祖文化節邀請《楊門女將》去演出,用實際行動推動兩岸文化交流長足發展。”

  臺灣唐龍藝術經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鎮亞説,陜西安志順打擊樂團是近年來臺灣群眾對陜西認識最多的團隊,也留下很好的聲譽,期盼他們還能到臺灣各縣市交流演出。秦腔劇《楊門女將》如果能順利到臺灣演出,這將是本次活動的第一個果實,希望陜西京劇團、延安民俗劇團等也能有機會赴臺演出。

  他同時表示,大陸方面有文化部成立的中華文化聯誼會作為民間機構,與臺灣民間文化組織溝通,現在兩岸文化交流越來越繁盛,普通民間團體很難駕馭大型交流活動,需要臺灣方面的官方成立相應的民間機構,以方便交流。此外,大陸有關方面負責人以民間身份去臺灣,臺灣相應機構審查程式仍然繁瑣,應要消除這些兩岸文化交流中的政治性障礙。“希望‘情係臺灣’不久的將來能在寶島舉行。”

  高雄市輔英科技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教授蘇嘉宏説,這次臺灣南部縣市的嘉賓只來了三位,主要是因為高雄要舉辦世運會,許多文化人士都要參與。希望今後情係活動能接待更多的南臺灣文化人士,“相信他們如果能來陜西,會有更多的文化激蕩。”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