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一對大明星 平凡小日子

  時間:2006-08-29 11:23    來源:     
 
 

  大熊貓“團團”“圓圓”赴臺受阻後怎麼樣了?

  今年4月赴臺受阻後,“團團”“圓圓”很少見諸報端,有人漸漸遺忘,有人仍在牽掛。近日,記者走近了它們。

  熊貓聽四川話叫起床

  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建在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內,背靠邛崍山脈。湍急的岷江宛如“護城河”,將“大熊貓苑”與喧囂的公路隔開。河上的橋是唯一通道。過了橋,還得通過一扇小門,消毒鞋底。

  層層屏障護衛著60多名科研人員以及數目相當的圈養大熊貓。而邛崍山脈深處,還隱居著143隻野生大熊貓。

  上午8時,飼養員李果上班了。

  “起床嘍!起床嘍!”他打開6號獸捨得鐵門,用四川話喊道。

  一直賴在架子上睡懶覺的兩隻熊貓,一骨碌翻身坐起,眼睛直勾勾盯著李果手中的塑膠桶。桶裏,窩窩頭散發著甜香。一隻熊貓三下兩下從一米多高的木架子上爬下來,一頭扎進桶,貪婪地吃起來。

  這兩位,就是一度名震神州的“團團”“圓圓”。跳下架子的是“團團”,雄性,性格活潑開朗;另一隻是“圓圓”,雌性,安靜內向,身上部分毛色偏棕褐色,和其他大熊貓很不同,又號稱“臥龍之花”。

  食譜跟其他“人”相同

  去年5月,國務院臺辦宣佈大陸同胞將向臺灣同胞贈送一對象徵和平、團結、友愛的大熊貓,經過大半年遴選,它倆憑著外觀靚麗、身體健康、年齡適中、無血緣關係、感情融洽等諸多優勢,在今年1月6日正式當選。

  1月7日,它倆喜遷新居,搬到6號獸舍。由於赴臺受阻,它倆就一直在這裡住了下來。

  6號獸舍在“大熊貓苑”盡頭,約600平方米,臥室與運動場相連。場內建有供“住客”增強運動量和體質的木架、假山、水池。

  李果説,先前一些媒體的報道不太符合實際,6號獸舍並不是“專門精修的、童話般的蜜月套房”,“團團”“圓圓”也沒有“享受很特殊的飼養護理方案”。它倆一天兩頓窩窩頭,喝兩次牛奶,吃六次竹子,下午還有水果。這樣的食譜和其他同齡大熊貓沒有兩樣,是經過長期實驗論證、對熊貓最健康的營養方案。

飼養員李果邊喂“團團”吃營養窩窩頭,邊與它交流 本報記者 闕道華 攝
 
 

上圖:明星“圓圓”


  熊貓選對象先要看著順眼

  中國大熊貓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李德生解釋,把“團團”“圓圓”單獨餵養主要是為了培養感情,因為熊貓的性對象選擇性很強,一定要看著順眼,才可能交配。

  李德生説,“團團”“圓圓”雖然暫未去臺灣,但還沒最後定論。目前,中心特別為它倆配有24小時看護和兩名專職飼養員,而一般標準是兩隻熊貓配一名飼養員。

  臺胞遠赴臥龍看“團圓”

  “團團”“圓圓”為臥龍帶來了“名人效應”。

  9時許,記者正在靜觀它倆,卻被一陣笑聲吸引。笑聲來自十幾米外的“熊貓幼兒園”:16個不足一歲的熊貓寶寶,個個憨態可掬。

  李德生説,中心今年遊客明顯增多,達歷年之最。年初確定送臺“貓選”後,海峽兩岸掀起熱浪:大陸數百萬人為大熊貓徵名;臺灣萬人簽名支援養大熊貓,小朋友繪畫“心中的熊貓”。現在中心每天近千遊客,有許多臺灣同胞。為不影響“團團”“圓圓”正常生活,中心出臺了僅限週一至週五上午對公眾開放的規定,從2月6日起一直執行至今。

  專職飼養員是大學畢業生

  李果大學畢業才兩年,還有些學生氣。他當時不是經驗最豐富的飼養員,但因有耐心、有愛心而被選為“團團”“圓圓”的專職飼養員。

  “關注度太高,不能有一點差錯!”下班後,李果最愛上網或聊天排遣壓力。4月,大熊貓赴臺受阻的消息傳來,整個中心都驚訝、失望,李果更加徬徨。“以前怎麼喂,以後還怎麼喂!臺灣隨時要,我們隨時能提供一對健康優秀的大熊貓!”領導的話,讓他心裏有了底。

  專為“團圓”設計新遊戲

  現在,李果的苦惱是:“團團”“圓圓”越來越大,越來越聰明,每個玩具或遊戲玩不了兩三次就會了,沒了興趣。為此,他絞盡腦汁,設計了不少新遊戲。

  早上10時左右遊客較多,但剛吃過早餐的“團團”、“圓圓”都在打盹。一個從西安來的中年婦女發現了它倆:“快來看!‘團團’‘圓圓’!”她的喊叫,引得不少人紛紛返回頭,興奮地留影。

  “團團”“圓圓”也許正從一些人的記憶中消退,不過臥龍卻一直沒有離開人們的視線。

  4月28日,第一隻人工圈養大熊貓“祥祥”在這裡進行野化放歸。這是一個里程碑,標誌著今後將有更多人工繁殖大熊貓被野化放歸大自然。

  7月12日,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作為世界自然遺産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7月22日,這裡又誕生了今年全球第一隻熊貓寶寶。

  一個個好消息,沖淡著“團團”“圓圓”赴臺受阻留下的悵然。

  臺北熊貓館下月可望完工

  下午5時30分,給“團團”“圓圓”喂了最後一次竹子,李果下班了。

  遊客走光了,身穿便裝的武警戰士王新仍在6號獸舍前履行守衛的職責。不遠處,瑞典的志願者Rita正在掃地。

  負責志願者項目的李偉説,“團團”“圓圓”在海峽兩岸乃至全球掀起的“熊貓熱”仍在繼續。以前每年來中心做志願者的最多一兩百人,今年已有五六百人,年終可能突破千人。不久前,還有臺灣民間機構主動聯繫,希望組織中學生來做志願者。最初爭養大熊貓的臺北市立動物園,也在繼續建設熊貓館,預計9月完工,工作人員已培訓,供食的竹林已找好。

  (來源:金羊網-羊城晚報) 


                                編輯:曉亮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