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回族文化發展史 寧夏行記者走進回族博物館

時間:2010-06-30 07:24   來源:台灣網

 

中華回族博物館。(台灣網 董潔 攝)

  台灣網6月29日寧夏消息 月牙、尖塔、圓拱頂、拱形門、阿拉伯紋飾……參加全國網路媒體寧夏行攝影大賽的全國網媒記者走進中華回族博物館,全方位感受回族文化發展史。

  中華回族博物館是全國最大的一座回族博物館,博物館整體佔地7000平方米,整體建築為“回”字形。遊客在漫步歷史長廊的過程中,可以全方位領略回族歷史的淵源流長和回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博物館分為五個展廳:一號展廳為“中國回族的歷史淵源”;二號展廳為“伊斯蘭文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三號展廳為“中國回族的形成以及風俗習慣”;四號展廳為“回族對華夏文明史的貢獻”;五號展廳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區情”。

  “夜聽駝鈴識路賒,波斯老賈渡流沙”——回族先民是“蕃商胡賈”。據回族博物館的專家説,回族文物遺存下來的少,徵集過程異常艱難。回族是一個講求“速葬”、“土葬”的民族,墓葬中什麼東西也沒有,陪葬品很少,因此流傳下來的不多;其次,清朝時期,隨著民族自我覺醒的增強,回族起義增多,回族文化在這個時期也遭到了破壞;此外,因為回族與伊斯蘭教密不可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極左思潮的氾濫,使回族文物遭受到了破壞。該館歷時三年,徵集收錄了融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為一體,寓教育于觀賞性之中,數千件文物資料進行系列展示。

  據了解,中華回鄉文化園是酷愛伊斯蘭文化的穆斯林與有識之士在各級政府支援下,創建的一處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景區;也是國內、區內唯一一處中國回族文化習俗的陳列展示場所,一處民辦公助的文化産業實體。

  參觀的記者表示,寧夏建立回族風情園、回族博物館,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中華回鄉文化園把回族從歷史到現狀,從精神生活到物質生活,一一展現給了參觀者,讓大家通過這個窗口,可以深入地了解寧夏,了解回族。(記者 董潔)

 

 

 

身著回族傳統服飾的博物館工作人員。(台灣網 董潔 攝)

 

 

回族傳世文物。(台灣網 董潔 攝)

 

 

極具宗教特色的盤子。(台灣網 董潔 攝)

 

 

回族文字書法。(台灣網 董潔 攝)


編輯:董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