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白先勇南開大學簽名售書。
北方網消息(記者劉雁軍):從南開大學獲悉,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與青春版崑曲《牡丹亭》劇組將抵津,並於4月17日在南開大學舉辦“青春版《牡丹亭》進南開大學”新聞發佈會。4月19日、20日、21日,該劇組將在南開大學為青年大學生和天津觀眾演出。
據了解,在去年慶祝百年南開暨南開大學建校85週年活動期間,白先勇曾應邀來到南開大學與青年大學生交流座談,併發表了題為《文化教育--從青春版<牡丹亭>談起》的演講。在演講中,白先勇稱,他與南開非常有淵源,著名古典文學專家、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先生是他非常崇拜的老師,他的兩個哥哥和兩個姐姐都是重慶南開中學畢業生。白先勇的演講和他的青春版《牡丹亭》受到了南開大學師生的熱烈歡迎。白先勇隨身攜帶的200多盤《牡丹亭》VCD光碟被熱情的學子搶購一空。他笑稱,古老崑曲在南開大學找到了青春。面對熱情的南開大學師生,白先勇曾表示,如果場地條件允許,他將率領青春版《牡丹亭》劇組來南開大學為師生們作現場演出。
白先勇是廣西桂林人,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之子,當代著名作家。在讀小學和中學時深受中國古典小説和“五四”新文學作品的浸染,出版有短篇小説集《寂寞的十七歲》、《臺北人》、《紐約客》,散文集《驀然回首》,長篇小説《孽子》等。白先勇吸收了西洋現代文學的寫作技巧,融合到中國傳統的表現方式之中,描寫新舊交替時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富於歷史興衰和人世滄桑感。近年來,他致力於崑曲藝術的傳播與推廣,最近編排完成的青春版崑曲《牡丹亭》受到了廣大觀眾尤其是青年觀眾的熱烈歡迎。
 白牡丹劇照
談起對經典崑曲《牡丹亭》的改編,白先勇説,崑曲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一塊瑰寶,2001年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行列。這門古老而優秀的藝術目前卻因青年一代表演者和青年觀眾的雙重缺失而瀕臨失傳。在一定程度上,崑曲的傳承危機也折射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危機。
白先勇認為,讓傳統藝術乃至傳統文化擁有青年的傳播者和熱愛者,這是所有華夏兒女的神聖職責,因為失去了傳統,就失去了發展的根基。他説,構建一個完整的擁有強大凝聚力的文化需要多年的日積月累、幾代人的努力,建立很難,破壞卻可以在旦夕之間;20世紀的中華文明遭受了很多不幸,走過了很多崎嶇之路,因此20世紀的華人,無論在哪,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漂泊感,民族文化正在産生一種認同危機,古老的傳統文化急需找回它的青春。
在談到古典藝術如何吸引青年觀眾時,白先勇結合青春版《牡丹亭》的改編過程説,要在充分了解傳統藝術的基礎上,吸收一切有益的因素,西方的、現代的都要勇於採納。其實,對於《牡丹亭》的改編四百年來從來沒有停止過,而每一次的改編,不妨視其為一次尋找青春的過程,正如他在新作中指出的那樣四百年“奼紫嫣紅牡丹亭”實是“四百年青春之夢”,同時,他也用此象徵中華古典文化的傳承與再創造的過程,認為在新的時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要創造新的輝煌,就要不斷尋找新的、年輕的熱愛者、傳播者和觀眾。
白先勇説,崑曲需要年輕的觀眾,而年輕的觀眾也需要崑曲這樣的高雅的古典藝術來陶冶自己,這同樣提醒著青年大學生要重新親近傳統文化,了解它並傳播它,要用尊敬且謙卑的態度看待民族文化的過去。他忠告青年學子,不了解自己,更無法了解別人。
據悉,這次演出也是青春《牡丹亭》十大名校行的第二站,此後,他們將在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巡演。
(責任編輯:月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