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文化教育-漫步北京專題-漫步北京
漫步北京


 

第十五章百年誠信老字號(上)
 
 
  來源:      日期:2004-02-04 16:06

    北京城老,商業發達,老字號也多。

  明代前從江南通過大運河來的大小船隻,到了北京通州,可以進入通惠河直抵積水潭,形成了積水潭大碼頭。當時往來的船隻很多,因此,這一帶市井繁華、酒樓林立。鐘鼓樓至積水潭一帶,有牛馬市、駱駝市、羊市、米市、面市、帽市、緞子市、皮毛市、鵝鴨市等,很是熱鬧。“自明改築京城,與運河截而為二,潭之寬廣,已非舊觀”(《宸垣識略》)。南來的船隻,不到積水潭,只到北京城的東南角外的大通橋下,導致大運河終點碼頭的南移,使北京的商業中心也從元代的積水潭、鼓樓一帶南遷至前門外一帶。

  前門大街一帶民俗文化氣氛濃厚,戲園子特別多,《道鹹以來朝野雜記》上記載;“戲園當年內城禁止,惟正陽門外最盛”。清代中晚期是京劇的興盛時期,做官的、為民的,經商的、做工的,老的、年輕的都喜歡看京戲,戲迷們都被吸引到前門一帶來,附帶消費也就日益增加,刺激了市場的形成。加之京奉火車站(前門東站)和京漢火車站(前門西站)都設在前門,各方人等晉京必須先到前門,所以,固定居民的增長、流動人口的增多,消費群體的需求,促成了前門大街一帶商業的繁榮景象。也正是因為如此,前門大街一帶老字號雲集,名老店舖比肩而立,成為一道搶眼的商業景觀。像明代嘉靖年間開業的六必居醬園;聞名京城的都一處燒麥館、月盛齋熟肉鋪、一條龍、正陽樓等酒鋪和飯館包括以生産滿蒙餑餑著稱于全城的正明齋、南聚慶齋等都聚集於此。當年北京人喝茶講究喝前門大街森泰茶莊和大柵欄裏張一元茶莊的茶葉,吃藥講究到前門外大柵欄裏同仁堂去抓藥;老北京馬聚源帽店、內聯升鞋店和瑞蚨祥綢布店三家老店舖都在前門大街一帶;廊房頭條裏的三陽金店和天寶金店在當時北京同行業裏屬第一,人們都以身戴這兩家的金飾品為榮耀。總之,老字號吃、穿、住、玩都有,人們都喜歡到這裡來購買物品,品嘗佳肴或休閒找樂,因此,前門大街一帶自然成了商人們的“風水寶地”。

  “頭頂馬聚源,腳踩內聯升,身穿瑞蚨祥,腰纏四大恒”這句舊京俗諺充分道出了老北京人對老字號店舖的評價和喜愛,“老字號”也以很高的信譽為北京人和五湖四海的客人服務,贏得了極大的信譽和效益。

  先説“頭頂馬聚源”。頭頂就是頭上戴的意思,“馬聚源”是馬聚源帽店。在舊北京前門外鮮魚口內開有震寰、五洲、天聚齋、馬聚源等9家帽店。馬聚源帽店開業于清朝嘉慶年間,是開設于鮮魚口路南的百年老店,初以經營朝帽緞靴聞名,所制緞、布、紗等瓜皮小帽更是適合各個階層,後來增加了緞子風雪帽,三塊瓦皮帽等,均以樣式好,品質精享譽京城,在舊北京一提起帽子必提到馬聚源。解放以後,馬聚源帽店遷至大柵欄內路南並與東升帽店合併,改為以經行銷售綢制小帽和少數民族鞋帽為主,仍然信譽卓著。

  再説“腳踩內聯升”。腳踩,就是腳上穿的鞋子。“內聯升”是內聯升鞋店。開業于清朝咸豐年間,原址在東交民巷,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毀於大火,後來遷至前門外廊坊頭條,以經營朝靴而聞名京師。店掌櫃挖空心思蒐集了當朝王公貴族以及知名的京官,外官的靴鞋尺寸,樣式和這些特殊人的愛好,編了一冊《履中備載》專門為高官顯宦服務。辛亥革命以後,服務轉向為市民,以加工精細,造型美觀,穿著舒適的千層底緞鞋、布鞋聞名,解放以後,遷至大柵欄中,曾為國家領導人以及外國友人製作千層底布鞋,後來又增加了為特殊顧客定做特型鞋,畸型鞋等。至今北京人無分老幼,仍然愛穿千層底鞋,這種鞋式樣大方,穿著舒適,配上白襪,顯得瀟灑倜儻。

  “身穿瑞蚨祥”是説身上穿的衣料購自瑞蚨祥綢布店。瑞蚨祥開業于清光緒年間,位於前門外大柵欄路北,經營一向以商品齊全,服務熱情著稱。1900年曾毀於八國聯軍的洗劫,後來重新開業。解放後兼營綢緞、呢絨、皮貨、服裝等。説起當年的“瑞蚨祥”,在許多老北京人的心裏頭,那可是一個很風光的地方,瑞蚨祥店裏的貨品檔次齊全、品種繁多,既有官商大戶需求的絲綢、皮毛,也有普通百姓喜愛的藍白花布。這裡的絲綢呢絨大都在蘇州定織,井在每匹綢緞的機頭處織上“瑞蚨祥”的宇樣。花色布匹都是用上好的棉紗交給作坊定染定織的,縮水小,不退色。瑞蚨樣在經營上服務態度好,來者不論貧富,買者不論多少,挑剔也好,仔細也罷,全都熱情相待,甚至以茶相侯。經營方式也很靈活,老顧客打個電話就送貨到府。瑞蚨祥同貴族、官商做生意都採用記賬,平時不付現錢,年終總結,上萬元的數目也是如此。所以,有錢的人自不必説,隔三差五就要到這兒逛一逛,或是看看南北布料的最新樣式,或是扯塊料子禮尚往來;普通人家逢個年節喜事,也會偶爾光顧。據資料記載,這“瑞蚨祥”是大約110年前,一個叫孟洛川的山東人開辦的。有人説,孟洛川是孟子的後裔,他的祖輩都是幹布行的,靠辛勤販賣一種叫“大捻布”的經久耐穿的山東土布發家,後投資8萬兩白銀在京開設了這家綢布店。據説取名“瑞蚨”是借“青蚨還錢”的典故,既文雅又吉祥,還意寓財源廣進。瑞蚨祥的生意還真是日漸興隆,經營有方,以至後來居“八大祥”之首。1949年,歷經滄桑的瑞蚨祥迎來和平解放,值得一提的是,開國大典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就是用瑞蚨樣提供的紅綢子製作的。公私合營後的瑞蚨祥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十年動亂中,瑞蚨祥的匾顴被摘掉,改革開放使瑞蚨樣得以煥發青春。今天的瑞蚨樣綢布店基本保持了原來的建築風貌,天井式的二層磚木結構,倣巴洛克式的店面裝飾,門前的拴馬樁以及門面上的石雕、罩棚都得以保留。經常會有慕名而來的中外人士到此遊覽、購物,百年老店在新的世紀裏,依然煥發著它那迷人的光彩。

  “腰纏四大恒”,過去以“腰纏萬貫”形容富有,“四大恒”是恒利、恒和、恒興和恒源四家錢莊,都有“爐房”溶鑄銀錠。開業于清朝乾隆、嘉慶年間,位於前門外珠寶市及東四牌樓。據《道鹹以來朝野雜記》一書載:四恒號創辦人及內部人員“皆浙東商人”,主要業務是兌換金、銀、制錢,辦理存款、放款、匯款,兼出銀票、錢票。資本雄厚,信譽素著,操縱著當時北京金融市場。庚子事變時市面混亂,“四大恒”也先後歇業。

  北京的老字號大都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大明眼鏡是著名的中華老字號,歷史悠久,驗配精準,技術精良,專業能力強,擅長高難光度眼鏡定配製作,經營管理先進,聞名京城,享譽全國。自公司成立以來,歷屆黨和國家的領導人,眾多駐華使節、社會名流專門在“大明眼鏡”驗光配鏡,同時,“大明”以誠信的優質服務還深得大眾百姓的信賴,在中國眼鏡零售業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20世紀五六十年代,郭沫若先生曾多次請大明眼鏡為其驗光配鏡,與大明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先後三次為大明書寫了牌匾。

  北京大明眼鏡公司開業于1937年10月12日,它本是由鄭信康等36位外埠股東集資創辦的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位於王府井大街東安市場正門(西門)旁,前店後廠,以當時新興的驗目配鏡為主。大明的創始人鄭信康出徒于上海,心靈手巧,學得一副好手藝,在他的苦心經營下,大明眼鏡雖然營業面積僅50平方米,十幾個從業人員,一個驗光室,設備簡陋的手工作坊,但由於技術精湛,商品款式新,善於經營,很快就聲名鵲起。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人霸佔了大明的經營場地,大明被迫搬遷至菜廠衚同49號。搬遷後的大明,因地勢偏僻,買賣稀疏,業務蕭條,被迫裁減員工,緊縮開支,以渡難關。但因名聲在外,仍有慕名而來的新老顧客前來驗目配鏡。1944年大明從菜廠衚同搬至東安門(現東華門)大街春元樓營業,服務對象主要是達官貴人、社會名流、醫生、知識分子、駐華使節。由於通貨膨脹,物價飛漲,營業始終不見好轉。解放後,在人民政府的關懷下,大明業務得到迅速發展,到1956年公私合營時,大明眼鏡已在銷售、品質、技術、信譽等方面居北京眼鏡行業之首。當時,政府對重復過多的眼鏡店做了必要的調整,對前門、王府井、西單地區的眼鏡店分別以名眼鏡店為龍頭進行撤並,集中優勢,擴大經營。王府井大街的昌明、孫琢良眼鏡店,東安市場的達昌、振華、秀峰、漱石等眼鏡店以及鐘錶店亨得利、慎昌、怡威的眼鏡專櫃,撤並到大明眼鏡公司,並將大明搬遷到王府井大街150號(百貨大樓對面),也是前店後廠。大明的經營特色和優良傳統得到更充分的發揮和發揚。改革開放後,眼鏡市場供不應求,配鏡難一度成為市場的熱點,為此,甚至驚動了當時黨和國家的領導人。胡耀邦對解決配鏡難的問題做過專門批示。政府為解決配鏡難的問題,對眼鏡業又做了新的調整,成立了北京市鐘錶眼鏡公司,對北京市的鐘錶行業實施專業化管理,大明眼鏡不斷發展壯大。作為老字號的代表,大明“服務為先、品質為綱、專業為本、人道為尚”,以“品質為企業的生命”,形成了良好的經營傳統。禮貌待客、和氣生財、視顧客為“上帝”,聲譽滿京城。像粘架眉、換螺絲鼻托、調鏡架、焊裂縫、修合頁、清洗眼鏡不是技術要求高,就是費事費時,根本無利可圖,很多眼鏡店一般只為自己店配的眼鏡服務,而大明六十多年來始終堅持連鎖店間聯保聯修。細小的修理服務成為大明真誠對待顧客的重要窗口,得到顧客的高度讚揚。

  目前,大明擁有很強的專業技術實力,解決了很多驗配中的疑難問題。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駐華使節、中外名人專門在大明配鏡,他們為保持獨特的風格,對配鏡往往有特殊要求,大明有專人研究方案,負責落實。對待普通人,大明照樣是一絲不茍,只要是在別處,驗不了、配不了;或者在別處驗不準、戴得不舒服的高難活,大明都接,許多高難度數和疑難光度的顧客為此千里迢迢專程來北京找大明配鏡。1000多度的散光和2000多度的遠視、近視和混合光度,大明都能驗,都能配,一些極特殊用的眼鏡大明也能做。現在,大明眼鏡在北京和河北地區已擁有近六十家連鎖店,初步形成了連鎖規模效應,實現了連鎖總部各部門和連鎖店的電腦聯網,具有了連鎖店快速複製的模式基礎和手段基礎,為未來的高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餐飲業的老字號更多,以經營清真食品的餐廳來説,東來順主打涮羊肉:南來順以爆、烤、涮聞名;又一順小吃、炒菜闖天下:西來順則以新派清真菜吸引食客。

  東來順創建於1903年,以經營獨具民族特色的涮羊肉而馳名海內外,並逐步發展成為涮、炒、爆、烤四大系列200多個品種的清真菜肴體系。東來順的涮羊肉具有“選料精、刀工美、調料香、火鍋旺、底湯鮮、糖蒜脆、配料細、輔料全”八大特點,所用羊肉選自內蒙古錫林格勒盟生長一年半到兩年羯過的小尾黑頭綿羊,由定點採肉基地採肉,阿訇屠宰,經過排酸、選肉一次冷凍成型,羊肉片由專用切肉機加工而成,厚度為0.9mm,每片重約5克,每盤4兩約40片,肉質細嫩,色澤鮮艷,形狀整齊,厚度均勻,真是薄如紙,形如手帕。放到鍋裏一涮即熟,久涮不老,吃起來口感綿軟,不暄不膩,味道鮮美。

  由石昆生先生1937年始創的南來順曾以爆、烤、涮聞名于京城。1999年2月遷移到南菜園街12號,位於具有人間仙境之稱的北京大觀園墻外。營業面積1300平方米,外觀雕梁畫棟、古香古色,內裝富麗堂皇,充滿民族特色。作為京城清真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南來順近百種風味小吃,蒸、炸、烙、粘、煮地道純正,譽滿京城,其中,三元駝掌選用熊駝掌,配以冬瓜、萵筍等調料蒸制而成,色澤鮮艷,口味鮮香。駝掌軟爛,營養豐富。麻豆腐選用麻豆腐、雪裏紅、青豆、肥羊肉丁,佐以調料炒制而成。口味軟爛。

  又一順飯莊是一家有近50年曆史的飯莊,以經營地道的清真風味菜肴而著稱,烹制的“全羊席”及拿手菜“它似蜜”享譽海內外。“全羊席”是將一隻羊的各個不同部位,分別烹製成菜肴,多者可達108道菜。又一順菜品選料嚴格,製作精細,因材施藝,四季有別。在烹調上,擅長炸、熘、爆、炒、燒、煨、燜、烤,以清淡、鮮嫩、味香、無膻而著稱。它的傳統風味菜肴,有“海洋魚翅”、“白露雞”、“生扒羊肉”、“紅燒牛尾”、“炸羊尾”、“扒牛舌”、“炮糊”等數百種,尤以“炮糊”備受賓客歡迎。所謂“炮糊”,是將羊肉與調料同時放在炮鐺裏,不斷翻攪,直至將肉炮焦,菜肴呈外焦裏嫩、焦香味濃、食而不膩、富有營養。

  北京的清真菜分為東派、西派,按照業內人士的説法,東派菜以東來順、又一順的爆、烤、涮為代表,而西派菜獨以西來順為代表,菜式華貴、典雅,精於小炒,雜糅西菜手法,品種十分豐富,在北京眾多的清真餐館中自成一派。主要經營傳統清真菜品及新派清真菜,以清淡、鮮嫩、質純、無腥膻獲得好評。沙鍋魚翅、雲片燕窩、爆糊、菊花火鍋、兩吃大蝦、賽銀魚、燈籠積、珍珠海參等菜肴都十分出色,廚師參加過在布拉格舉行的第五屆世界烹飪大賽,獲得多兩金、兩銀、一銅牌的大獎。

  目前,隨著城市改造進程的加快,老城區內的商業網點的佈局發生了很大變化,許多老字號陸續遷出鬧市,紮根新區,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僅西單大街進行改造時鴻賓樓、同春園,又一順,玉華臺、曲園酒樓等都進行了拆遷,在國家機關較集中和居民收入水準較高的展覽路重建了鴻賓樓,保持了其中高檔風格;在居民中回族較多的德外黃寺,新建了又一順;同春園則在新街口外改成了飯店,玉華臺在國際科技會展中心旁安下新家。老字號的遷居對企業來説是—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從南鬧市口迂迴宣內的烤肉宛依舊顧客盈門,在西單路口的天福號原來前店後廠,西單地區改造後沒有了廠,在天竺空港工業區建起了現代化的食品廠,生産設備引進丹麥、義大利、德國的,具備了工業化大生産的能力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