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文化教育-漫步北京專題-漫步北京
漫步北京


 

第十一章故居回首盡風流(上)
 
 
  來源:      日期:2003-11-14 16:56

 

  深秋的暖陽下,北京淹沒在樓群的海洋之中,只有站在景山的萬春亭上,還能從整體上領略紅墻綠瓦、飛檐重閣的古韻。要再尋找這座古城的悠遠意境,只有走街穿巷訪問名人故居了。
 
  在老城縱橫交錯的衚同中,有著許多深藏于鬧市中的四合院。你很難想像,走進那一個個不起眼的街門,繞過隔絕了街市喧嘩吵鬧的影壁,就會眼前豁然開朗,是一方方別有韻味的天地。院中的柿子樹、棗樹,葡萄藤架下綠蔭匝地,大缸中金魚游動,儀態萬千,地上的青磚、房上的灰瓦、垂花門、遊廊,以及整個院子的巧妙結構,都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四合院已經越來越少了,只有名人故居,作為那些曾叱吒風雲、令山河變色,影響了歷史走向和中國命運的偉人、或曾揮灑才華,寫人間百像,留下了千古華章的俊傑的見證,記載下一個人和一個時代的滄桑,一個不朽的靈魂和一個民族命運的浮沉。
 
  這些故居大部分屬於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風雲人物,大部分散落在二環路內,由於其特別的歷史和文化意義,得以完好保存。如今,我們漫步在這些故居內,回首他們的業績,慨嘆時空的變化,聯想起古希臘的奧林匹克精神,想像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在這些故居的上空點燃燦爛的禮花,總覺得似乎這之間有著一種不甚明瞭但又絕不牽強的聯繫,且讓我們漫步開去,慢慢想來……




  曹雪芹故居
 
  曹雪芹,號雪芹,又號芹溪居士,或芹溪處士,中國著名長篇小説《紅樓夢》作者。康熙五十四年(1715)生於南京織造世家。13歲時,其父曹寅因經濟虧空案被抄解歸京,先在崇文門外蒜市口居住,幾經搬遷,于乾隆九年左右(1744)回歸香山正白旗祖居。他在這裡過著清貧的生活,並遭中年喪妻,晚年夭子之痛。花費10年功夫寫成《紅樓夢》80回傳世,為不朽名著。于乾隆二十八年除夕(1764)逝世。
 
  在北京植物園內,香山腳下,黃葉村中,有一處普通的鄉村院落,這就是大文學家曹雪芹的故居。
 
  自18世紀60年代《紅樓夢》問世以來,曹雪芹的家世生平,以及他“著書黃葉村”的村址、居所,一直是紅學家和紅學愛好者探索的課題。1971年4月4日,正白旗39號房主在西屋的西壁外墻皮內發現題壁詩文墨跡,一些紅學家認為與曹雪芹有關,是為曹雪芹故居。1983年4月22日,中國曹雪芹研究會在此建立曹雪芹紀念館。
 
  紀念館院內4間坐北朝南的舊式瓦房,東邊3間為兩明一暗,西頭為l單間。院外為一座保持著清代旗人參領或佐領居住風格的院落。《紅樓夢》裏寫到的“暖閣”(滿語)指的是參領或佐領住的房屋的後廈,小説中寶玉和黛玉小時就同住在暖閣裏。紀念館大門口有4層臺階,臺階上是帶女兒墻的護院,有一座清水脊大門。紀念館分5個展室和一個小碑林。第一室:居室。按當年旗人生活習慣陳列佈置。其中的“祖宗桿子”、媽媽口袋、影匣、條案諸物,都是從當地老旗人家裏蒐集來的,再現當年旗人生活情景。第二室:書房。名“抗風軒”,是發現題壁詩的處所,西壁上的詩文墨跡照原始照片複製。第三室:是一組泥塑立體圖表。圖表以曹雪芹紀念館為中心,東起紅山口,西到鳳凰山,其中與曹雪芹生活創作有關的景物用白牌標明,表現了曹雪芹生活創作環境。第四室:展出曹雪芹的一對書箱和與曹雪芹密切相關的1l塊題壁詩文墨跡。這兩組文物是研究曹雪芹生平家世和《紅樓夢》創作的珍貴資料。書箱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曹雪芹續婚時,友人送的賀禮,上有拙筆畫的一塊頑石,一叢蘭草,旁有“題芹溪處士句”。書箱上還有據認為是曹雪芹手書的兩句詩及一首其新婦芳卿悼念他的七律詩,還有曹雪芹為芳卿題寫的五條楷書。書箱對於研究曹雪芹故居、曹雪芹的卒因、卒年和《紅樓夢》後40回續書的情況很有價值。第五室:是突出旗人風格特點的綜合展室,展品中有《紅樓夢》書中的一些民俗文物,如九連環、長命鎖、戥子等。還展出一些紅學家關於曹雪芹故居的一些不同看法的爭論文章。小碑林位於紀念館西墻外。這些石碑均是從紀念館周圍的山坡、古廟、荒墳中蒐集來的,其中有一塊曹瑩碑十分珍貴。
 
  據紅學家考證,《紅樓夢》中的許多藝術描寫,都是受香山一帶自然景物啟發,紀念館一帶有八處風格獨特的景致。①古槐幽夏:館門前有3株古槐。樹瘤凸怪,枝葉蒼陰,每當盛夏時節,把故居門前遮庇得樹影斑駁,古雅幽靜。東邊的一棵歪脖槐樹已有400餘年歷史。②古墩秋眺;古墩,即乾隆十四年在香山所建的碉樓。位於紀念館東邊的金山坡上,可沿階至頂。每年秋季,文人登臨此樓,看黃葉飄飄,觀西山雲繞,吟詩唱曲,稱為秋眺之舉。③河墻煙柳:在館的西側,從櫻桃溝始,環繞正白旗至玉泉山,砌有一道10里長的河墻,石階上開有流水石槽,兩旁種滿柳樹。④古井微波:館西北側的大井,是清初修建八旗營房時所鑿。井壁綠苔如織,井深悚人毛髮,俯身下望,能看到點點微波。⑤元寶遺石:位於櫻桃溝水源頭旁,形似元寶。人稱元寶石,高5~6米,長7~8米。相傳此地是“女媧補天處”,此石因無才補天被遺棄於此。《紅樓夢》第一回所説的“形體倒象個寶物,只是沒有實在的好處”,有人説即指此石。⑥木石姻緣:位於“元寶遺石”南側。一塊巨石上長著一棵數百年的怪柏,根將巨石撐出一道裂紋,又稱“石上松”。《紅樓夢》中賈寶玉與林黛玉“木石前盟”的愛情描寫,有人説是受此景物的啟發。⑦廣泉古井:位於櫻桃溝北山之頂,明清之際井北有一個廣泉寺,久已荒廢。⑧一拳頑石:位於香山閬風亭下的一塊大石。乾隆帝欣賞此石的如拳之狀,于其上題了“一拳石”3字。此外,在香山碧雲寺和正白旗以西的河灘裏,可揀到一種黑色的石頭,這種黑石可以畫眉。有人認為林黛玉之名,“就是來自於山村黑石”。因為這種黑石“當地人亦稱眉石,或黛石”。也有人認為附近臥佛寺就是《紅樓夢》“太虛幻境”的地上原型。
 
  如今,曹雪芹故居已整茸一新,遊人或專程慕名前來,或來植物園觀花順道此處,莫不竭誠吊拜,懷念這位對中華民族文化有大貢獻的文學巨匠。




  紀曉嵐故居
 
  自從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在海內外播出後,紀大煙袋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人氣猛竄,直壓劉羅鍋。他那位於珠市口西大街241號,與晉陽飯莊僅—墻之隔的老宅子,也成為了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每天巴士旅遊公司的大轎車都源源不斷地把全國各地的遊客送來這裡參觀。遊客在這裡既看紀曉嵐,又看北京的四合院,全都興致盎然。
 
  紀曉嵐故居又叫閱微草堂,是三進大四合院,其前身,是岳飛後代岳鐘琪的府宅。院前,紀曉嵐手植的紫藤其蔭覆院,如今仍然“紫雲垂地,香氣襲衣”。院內朱漆彩畫,青磚灰瓦屈廊勖抱,房中展示了反映紀曉嵐生平的文物。紀氏聰明蓋世,才冠群英,修四庫全書,一桿大煙袋噴雲吐霧,更增添了許多讓人親近的感覺。
 
  閱微草堂現在與晉陽飯莊為鄰,其實,原是在一處。兩廣大街整修,晉陽飯莊做出了很大努力,使故居既與飯莊整體和諧,又使閱微草堂得到了更好的保護。有報道稱,在目前北京的近百處名人故居中,除去有37處被列為國家、市、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外,其餘均散落在街坊,飽受風吹雨淋。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寓于資金限制而乏力保護,即便是一些已經受到保護並對外開放的故居,也大都經營慘澹,人不敷出。而這些故居,除去原來的主人為其製造的文化光環外,大多還都是寶貴的四合院遺産,在北京的衚同、四合院已日漸稀少的今天,這就使其更加彌足珍貴。但其實,也有很多企業在為尋找文化依託而苦苦尋覓。如何在急需尋求保護的故居、四合院與這些企業間建立雙贏的機會,讓雙方的價值都能得到進一步提升,晉陽飯莊與閱微草堂無疑作了個很好的示範。




  蔡鍔故居
 
  蔡鍔(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陽人,近代護國運動首領。1911年在雲南任十九鎮三十七協協統,響應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成立“大漢雲南都督府”,任都督。後被袁世凱軟禁,1915年離開北京,12月25日在雲南昆明宣告雲南獨立,聲討袁世凱。成立護國軍,任第一軍總司令,1916年任四川督軍,11月病逝。
 
  如果説蔡鍔讓很多人感到很陌生的話,提起電影《知音》恐怕就能勾起對松坡將軍的回憶了。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王心剛飾演的蔡鍔風流倜儻,大義凜然,為國分憂,解民倒懸,深得觀眾喜愛,人們希望真實的蔡鍔就是銀幕中的樣子。
 
  蔡鍔故居在西城區棉花衚同66號。院子不大,由前後兩院組成,房屋由回廊相連。現基本保持舊觀。蔡鍔於民國2~4年(1913年11月~1915年11月)住在此處,由於小鳳仙的機智配合,最終脫險而去,轉道香港而回雲南,舉起討袁大旗。只是因患喉病,不治而英年早逝。




  蔡元培故居
 
  蔡元培 (1868—1940) 字鶴卿,號孑民,浙江紹興人。著名教育家。曾赴法留學,回國後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1917年起任北京大學校長。1932年與宋慶齡等發起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1940年3月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實際中國近代史的著名人物,他的一生是與教育、民主、進步、科學聯繫在一起的。
 
  東城區東堂子衚同75號,也就是原門牌33號,有一所東、西各三進的院落,原大門在中間。現分為75、77號兩個院落,就是蔡元培故居。蔡公寓此時,將5間倒座作為客廳。二進院北房3間,前有走廊,左右各帶l間耳房,東西廂房各3間,南房4間,第三進北房5間,帶走廊。


  此宅為東城區重點保護文物。


  這些名人故居就分佈在這些毫不起眼的衚同裏,散落在全城各個地方。就拿總布衚同來説吧,故事就不少。
 
  北總布衚同長394米,衚同不大,卻有很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諸多歷史文化名人在此居住過。聞名中外的“五四運動”火燒趙家樓就發生在這裡。趙家樓因何得名,有兩種説法,一説四川內江舉人趙夢鏡在貢院考上了進士,後來當上了文淵閣大學士,在此地建宅並在花園的假山上建了一個亭子,遠遠望去像一個小樓,所以人稱趙家樓。另一説是有個趙姓大戶,在此蓋了一座三層小樓,衚同因此得名。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親日派賣國賊曹汝霖住在前趙家樓衚同1號,此宅的外墻即在北總布衚同,他的宅子有50多間。北京學生為抗議簽訂賣國的《巴黎和約》,到曹宅示威抗議燒了11間半房,並痛打了章宗祥,由此拉開了“五四運動”的序幕。在北總布衚同原有一所東省鐵路學堂,1912年改為外交部俄文專修館,免費入學,瞿秋白在1917年考入俄文專修班的第二屆甲班。1919年,俄文專修館的學生推舉他為學生代表,領導學生參加了“五四運動”。後來俄文專修館改為北平大學俄文法政學院,日偽時期改為北平藝術專科學院,日本投降後,改為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徐悲鴻任校長,他家也住在這裡。現為人民美術出版社。北總布衚同32號,原來是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圖書館,1950年,由時任出版總署署長的胡愈之領銜籌建。後改為中國版本圖書館。北總布衚同2號院,是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基金會董事長用建協和醫院的余料,為其父母建的宅子,後來歸一日本官僚居住,日本投降後,此宅為軍調部國民黨代表駐地,後來歸國民黨第11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居住,解放後先後住過幾位名人。現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在北總布衚同24號院,1930年到1937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在此居住。他們是應朱啟鈐先生之邀,籌辦中國營造學社,搬到北總布衚同的。現在這裡已成大雜院。
 
  在總布衚同住過的名人很多,如北大的老校長、著名人口學家馬寅初,當年住在東總布衚同32號。著名邏輯學專家金岳霖當年住在梁恩成家的後罩房,北總布衚同12號。著名美籍華人學者費正清于1930年到1936年在西總布衚同21號住了4年,並在這個院結的婚。著名學者陳岱孫,住東總布衚同64號。現在西總布衚同8號,李宗仁先生回國後一直在此居住,此前住過李濟深先生,在此之前住過國民黨上將李彌。班禪大師生前住在東總布衚同57號,此宅之前住過沈鈞儒先生。東總布衚同60號,最早是大醬房,後來是中國作協宿舍,蕭乾、趙樹理、張光年、嚴文井、羅烽、白朗、陳白塵等作家先後住在這個小院。現收入初中一年級語文課本裏的散文《棗核》,就是蕭乾在這小院寫的,那棵棗樹依然還在。著名美籍華人陳香梅女士小時候也在東總布衚同生活過,她曾寫文章回憶這一段生活經歷。她那時住在外祖父廖鳳靜家,廖鳳靜是廖仲愷的哥哥。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畫家董希文的大型油畫《開國大典》是在西總布衚同74號院完成的。董先生住大雅寶美院宿舍,《開國大典》的初稿在大雅寶畫的,後來因油畫太大,畫室擺不下,他只好搬到姐姐家繼續創作。在總布衚同住過的歷史文化名人還有孔祥熙、張學良、張瀾、王首道、龍雲、史良、李德全、李燭塵、錢昌照、郭小川、陸定一、史迪威等。
 
  衚同是個文化“金礦”,寶藏豐富。在窄窄的衚同裏可以説是藏龍臥虎,經營薈萃。東城區有個總布衚同,住過不少名人。它的西口是東單北大街,中部是南小街,曾經與京城的商脈相連。現在在東總布西口路南的一個石門樓上,還可以看到“寶成當”3個字。這是一家有近百年曆史的老當鋪,東家姓趙,原在頂銀衚同開押當。頂銀衚同挨著貢院,從前貢院的貢生參加科考,一時手裏缺錢,便拿手上東西押給當鋪,頂銀子花,衚同名由此而來。當時這一帶當鋪比較多。西總布衚同口有個寶善堂,東總布衚同口有個寶泉堂,這是兩家老字號藥鋪,掌櫃的都姓張。寶善堂在老北京電臺常做廣告:“萬靈筋骨膏,張氏追風丸”。西總布衚同西口的“德昌厚”食品店也是一家老字號,王府井百貨大樓著名售貨員、全國特級勞動模範張秉貴,曾在“德昌厚”由學徒到當夥計前後幹了19年。總布衚同還住過4位名醫,著名皮科專家、北醫大第一任院長胡傳揆當年住西總布衚同13號,骨科專家、積水潭醫.院第一任院長孟繼懋住新開路12號,後門在西總布衚同。原北京協和醫院眼科主任左克明,住西總布衚同9號,老人今年103歲,仍很健康。著名牙醫張輔臣住西總布衚同甲33號。
 
  總布衚同已經被評為首都花園式街道。為了保護衚同,東城區今年在建國門地區投資80萬元開展了精品衚同工程,採取“整舊如舊”的方法,對總布衚同和幹面衚同進行了全面整治,使衚同的醇厚文化得以保存。
 
  北京的歷史文化底蘊太豐富了,像西總布這樣有典有故的衚同很多,如果下工夫挖掘整理,不但會使正在居住或曾經居住過衚同的人有一種親近感和自豪感,也會讓人對北京的人文歷史有所依戀,使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傳承下去。當2008年北京敲響奧運之鐘的時候,八方賓客來觀看的絕不僅是運動場上的競技拼搏,這些名人故居,這些衚同小院,對他們的文化感染,遠比生硬的宣傳有力的多,生動的多,形象的多。它們會告訴他們,什麼是中華民族的魂魄,什麼是北京吸引世界的魅力!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