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文化教育-漫步北京專題-漫步北京
漫步北京


 

第三章曲徑千姿踏歌行(上)
 
 
  來源:台灣網      日期:2003-09-12 15:54

  我曾寫過一段相聲,題目叫做《北京地名兒》,是從千奇百怪的北京地名角度,看古都豐厚的人文內涵。不妨先來欣賞一下:

乙:最近忙什麼呢?
甲:迎接奧運,我在研究北京的地名兒。
乙:這有什麼可研究的?
甲:此言差矣!首都北京,乃國家之心臟,中華之驕傲,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三朝古都。文化名城,就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書,博大精深,不説別的,光是地名,那學問就大了。算了,不跟你説了,説了你也是蛤蟆跳井 —— 撲通(不懂)……
乙:你小看人,我可是北京人,北京城裏裏外外我都熟。不是吹,閉著眼睛我都能走遍京城,區區地名兒能難倒我?笑話!
甲:不服氣?那我考考你?
乙:隨便!
甲:老北京有幾個城?
乙:這不費話嗎?北京城,當然只有一個城啦!
甲:你可真敢説,錯啦!告訴你,老北京有三個城,、內城外城紫禁城。我再問你,內城有幾道城門?
乙:好幾道呢!有,有天安門;有,有地安門;還有一個大前門。
甲:還有呢?
乙:還有……還有……三營門,大紅門,角門,多了!
甲:我問的是城門!
乙:你知道?
甲:老北京內城有城門九道,名稱不同,作用不同,琢磨起來趣味無窮!
乙:我是豎耳恭聽,不,不,是洗耳恭聽——
甲:聽了——北京城,第一門,名叫正陽門,俗稱叫前門,供皇帝龍車出入,為九門之首;前門之東為崇文門,乃古都徵稅之門,故門洞裏的墻上雕秤一桿;前門之西是宣武門,古時宣武門外菜市口為殺人刑場,囚車從此門而出,犯人十有八九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呀!
乙:咳!那西邊呢?
甲:阜成門:阜成梅花報暖春。去京西煤礦的拉煤車從此門進出,因此門洞裏的墻上雕梅花一朵;西直門:西邊有個玉泉山,玉泉山的水最好喝,過去給皇上拉水的水車從這裡經過,所以門洞裏的墻上雕水紋數道。我還告訴你,每天能在半夜進城的,只有拉水的西直門。
乙:東面呢?
甲:朝陽門,往來糧車絡繹不絕,是進糧之門;東直門,日用雜品進出之門。
乙:北面?
甲:德勝門,為出兵征戰之門;安定門,出兵征戰得勝而歸之門。這是內城九門。可惜呀……
乙:可惜什麼?
甲:如今只剩下前門、德勝門雄姿猶在,其他城門已蕩然無存。
乙:真是可惜!
甲:不過,聽説永定門要在原址重建,這可是件好事。
乙:中軸線上南大門嘛!
甲:北京的門特別多……
乙:沒錯。什麼廣渠門兒、左安門、右安門、永定門、和平門、建國門、廣安門、地安門、西安門……
甲:但是,你注意沒有,這些門北京人在叫的時候發音不一樣。
乙:發音不一樣?
甲:對。北京話的特點是兒話音多,什麼哪兒,幾兒,昨兒,邊兒……
乙:沒錯兒!
甲:在叫門的時候,有的不用兒話音,有的必須用兒話音。
乙:我還真沒注意。
甲:比如:前門,不能叫前門兒,要不就和家裏的門兒弄混了。什麼走前門兒,出後門兒……
乙:對!
甲:可是廣渠門一般都叫廣渠門兒,很少有人叫廣渠門,聽著彆扭。
乙:是這麼回事兒。
甲:還有哪,象“橋”,東大橋、盧溝橋、讀“橋”。可天橋兒、太平橋兒、虎坊橋兒、百石橋兒就必須讀“橋兒”。
乙:還真有趣兒,我問問你,有帶東、西、男、北的地名兒嗎?
甲:有啊!北有北新橋,南有南小市,西有西四,東有東單。
乙:那,上下左右?
甲:上有上寶慶衚同,下有下頭條,左有左家莊,右有右安門。
乙:天地日月?
甲:天壇地壇日壇月壇。
乙:好嘛,四大壇。那天上飛的?
甲:鴿子房、五鳳樓。
乙:地下跑的?
甲:羊市口,騾馬市。
乙:水裏遊的?
甲:金魚衚同雁棲湖。
乙:嘴裏吃的?
甲:豆芽菜衚同果子巷。
乙:我要吃早點?
甲:有包子衚同。
乙:來點調料?
甲:有醋兒衚同。
乙:包子太軟,
甲:有炒豆衚同,
乙:不能當飯吃——
甲:有炒麵衚同。
乙:有沒有喝的?
甲:茶葉衚同,還有燒酒衚同。
乙:有沒有玩兒的?
甲:香山八大處,北京遊樂園。
乙:身上沒帶錢——
甲:有寶鈔衚同。
乙:走著太累——
甲:有轎子衚同。
乙:身上太冷——
甲:有皮褲衚同。
乙:臉上太黑,不好見人,
甲:到胭脂衚同去擦點兒胭脂。
乙:感冒了老想流鼻涕,
甲:有手帕衚同。
乙:病得厲害我想找地方睡個覺——
甲:上動物園怎麼樣?
乙:我不去!

説起老北京的地名,可以用一句祖輩流傳的老話進行概括,叫作“三街、六巷、五壇、八廟、七十二斜街,有名的衚同三千六,沒名的衚同賽牛毛”。可見北京城之大,道路街巷之多。
 路的重要自不必細説。在南方城市中最窄的道路大概要算是“弄”和“巷”,在北京卻叫“衚同”,“衚同”——一個別致的叫法,讓很多人摸不著頭腦。
 北京的小巷為什麼叫“衚同’’?眾説不一,有好幾種解釋。有的專家認為“衚同”一詞是元大都時才出現的,“衚同”一詞是蒙古語,意思是“水井”。因為過去北京城裏居民日常生活中用的是井水,水井就在兩排四合院之間的小巷裏,所以市民把水井所在的小巷也稱為“衚同”。
另一種意見認為“衚同”一詞是蒙古語中“浩特”一詞的音轉。“浩特”是“居民聚落”的意思,後來發展成為城鎮。例如現在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就叫做“呼和浩特”。還有人認為“衚同’’就是小的通道的意思,這種通道在蒙古語中叫做“火疃”,以後人們漸漸地就把“火疃”讀成“衚同”了。
我比較信服第一種説法。我曾插隊到內蒙古的一個小村落,叫“塔步忽洞”。“塔步忽洞”是蒙語,“塔步”是“五”的意思;“忽洞”是“井”的意思。有井的地方必定有人居住,因此,從讀音上以訛傳訛,“忽洞”演化成“衚同”也就不足為奇了。類似的例子很多,如很多人都不知道“包頭”是什麼意思,只是以為就是一座草原鋼城。其實“包頭”就是蒙語“博克圖”的音訛。“博克圖”是“鹿群出沒的地方”,所以,包頭也叫“鹿城”。
北京的過去並不缺水,以水為名的街道衚同很多。位於建國門南側的泡子河,“泡子”就是水坑的意思。以前這裡確實有一大片水域,現在則完全消失。位於崇文門南邊的三里河,在元大都時期曾經是城南的一條重要水道,因離南城墻有三里路而得名。西河沿、東河沿的名稱,顯然是因為這些衚同位於城門東、西兩側護城河的邊上與護城河平行而得名。
都市人口密集,吃水緊張,要多打水井,北京有許多以井命名的衚同,像二眼井、三眼井、四眼井分別是指一個井蓋上有兩個、三個、四個孔。苦水井、甜水井是指這條衚同裏的井水的味道。不過甘井衚同中的井水卻不是甜的,因為它原名幹井衚同。高井衚同是指這條衚同的水井井臺很高。柳樹井是指水井旁邊有柳樹。阜成門內有個福綏境的地名,實際上是從“苦水井”改的。
的確,北京的“衚同”無論是作為古都城建的一大亮點,還是作為京城交通的一大特色,都充滿了東方文化的獨特氣息,説道著實不少。就拿衚同名稱來説吧,簡直是五花八門,包羅萬象,天上地下,水火雷電,乃至江山社稷、廟寺塔陵、日用百貨、人生眾相,應有盡有。不信,咱們一一道來……
 先説植物,北京城裏有許多以樹木命名的衚同,像槐柏樹街、榆樹大院、棗林街、丁香衚同、蘋果園、葡萄園。想來當年衚同內的這些樹木必定鬱鬱蔥蔥。極為繁茂的。另外像右安門內的南菜園、阜成門內的官菜園,當年可都是菜園,只是沒有魯智深倒拔垂揚柳的故事發生。
有植物自然也就有動物。魚雁衚同、驢駒衚同、鯉魚衚同、雙魚衚同、金魚池、駱駝衚同、火雞衚同、黃雀衚同、鷂兒衚同、鴉兒衚同、大小鵓鴣衚同、喜鵲衚同等,包括了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河裏浮的、圈裏養的。聽説過有鯉魚跳龍門吧,據説鯉魚衚同北邊不遠處就是貢院,舉子參加考試時在這條衚同裏寄宿,考上進士就好比一步登天,鯉魚跳過了龍門,所以取名為鯉魚衚同以討個吉利。
 不知因為什麼,北京的好多衚同名稱都與動物尾巴有關,有許多以尾巴為名的衚同,不過後來不少都加以雅化了。像狗尾巴衚同改名為高義伯衚同,豬尾巴衚同改為朱葦箔衚同,豹子衚同改為報子衚同,牛蹄衚同改為留題衚同。至於老鼠衚同、屎殼螂衚同則早已不見。
中國文字以象形而演化至今,衚同名稱也有不少以形狀命名的。口袋衚同,是指衚同像口袋一樣,只有一個出口,北京的口袋衚同不少,但絕大部分都是死衚同。也有不少口袋衚同有兩個出口,那可能是後來打開的。舊時小孩兒存錢用的“撲滿”,也叫悶葫蘆罐,上方只有一道縫,可以將錢放人,卻無法將錢拿出來,用錢時只有將罐摔碎,用悶葫蘆罐給衚同起名是形容衚同裏邊的空間較大,出口卻很狹窄。後來悶葫蘆罐改名為蒙福祿館。類似的例子很多,筆桿衚同的得名是由於衚同很直。曲尺衚同則是形容衚同像曲尺的形狀。就拿北長街來説吧,這條街位於西城區東部。北起文津街,南至西華門大街,全長810余米,車行道寬10米。此街地處皇城之內,因在西華門外之北,因此得名。明清兩側多為內務府所掌會計司、掌儀司、營造司等官署駐地。東側有福佑寺,康熙帝曾避痘於此。1949年後為班禪駐京辦事處,第一六一中學、北長街小學在內。像這種一兩公里長的衚同街巷北京還有很多。大秤鉤衚同、拐棒衚同、牛角衚同、月牙衚同、藕芽衚同、弓背衚同的得名是由於這些衚同都是彎曲的。八道灣是因為衚同曲裏拐彎,並非有八個拐彎;一尺大街是指街巷很短,並非只有一尺。其他如兩條街呈“丁”字形相交的丁字街;衚同環繞三面,兩個出口在同一方向,像椅子的靠背和扶手的椅子圈衚同;像一個“口”字,可以繞回到原處的四環衚同;長方形的抽屜衚同、盒子衚同。基本上細長,一端比較寬敞的煙袋衚同、耳挖勺衚同、油勺衚同等,甚至有形象的駱駝灣兒衚同、鐵轆轤把衚同。
 北京作為古都,城市標誌性建築與設施非常多,形態、風格各不相同,很多衚同因此而得名。大柵欄聞名全國,知名度極高,其實原名廊房四條,清初在街口安裝上了柵欄,因為柵欄甚大而得名。北京人叫“大柵欄”叫成“大柵(“石”的發音)欄(讀“爛”加兒化音)”,並不按普通話的標準音讀。 西單北邊有個名叫甘石橋的地方,原來叫做幹石橋,明代這裡有條河,後來乾涸了,只留下一座石橋橫跨河道上,所以得名幹石橋。西四南邊有個磚塔衚同,它的東口南側有一座磚塔,塔有九層,八個角,密檐、實心,成為這條衚同的標誌。東黃城根南街在東城區中部偏西。北起五四大街,南至東安門大街,長1014米,車行道寬12米。與東黃城根北街一起,明清為皇城東墻所在,墻外稱火道半邊街,因東側為民居,西側為皇城墻,中間為防火隙地,因此得名。清代稱東安門外北夾道,北段東側先後有大公主府、理藩部。民國年間,皇城墻拆除,街面展寬,以諧音更名黃城根,中法大學、蒙藏院設于舊理藩院地。1949年後辟建五四大街,將街分為南北兩段,始有今名。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北京市委員會、《團結報》社等均在此街。現在,隨著皇城根遺址公園的落成,舊貌已蕩然無存。只見綿延數裏的綠化帶中,曲徑在花叢中穿行,雕塑散落期間,加上潺潺流水,亭亭秀石,雖在鬧市,卻別有一番清雅之氣。
北京雖然是都市,但寺廟多、道觀多、宗祠多、庵堂多、會館多,在地名上也有充分體現。天壇東北方的法華寺,阜成門的白塔寺,牛街東邊的法源寺,西便門外的白雲觀,都成為所在地區街道的名稱,還有黃寺大街、夕照寺街、法華寺街、圓恩寺大街、報國寺前街、天寧寺東裏、大佛寺街、辛寺衚同、護國寺街等都很有名。至於東城區北新橋以北的雍和宮大街是以雍和宮命名的,雍和宮先是清雍正帝登基前的府邸,後為北京最大的藏傳佛教的喇嘛廟。老北京城裏這類建築非常多,有些至今尚存,有些早已毀壞無存。夕照寺位於崇文區夕照寺中街。存大殿兩座,前殿3間,後殿為大悲殿。大悲殿西壁有《古松圖》,是畫家陳壽山于乾隆四十年(1775)所畫;東壁為王安昆手書行草梁朝沈約的《高松賦》並跋。書畫雙壁,是夕照寺的文物珍寶。《古松圖》和《高松賦》存北京文物研究所。寺為崇文區重點保護文物。
東便門附近原有一座白衣庵,但庵是什麼樣,我沒有印象了。但那一帶每逢三月三的蟠桃宮廟會,我卻趕上了一兩回,依稀還有些記憶,細情卻説不出來,只記得雜技搭棚,小吃遍地,捏面人的、賣鴿子的、抖空竹的、看風箏的,熱鬧非凡,人們摩肩接踵,擁來涌去,很少有人空手而歸,尤其是孩子們。
 北京作為數代古都,期間又經歷了元朝蒙古族的統治、明代漢族當政、清宮滿族號令天下,加上四海來儀,五洲賓客,各民族文化碰撞交流,融會貫通,在地名上的反映也很鮮明。牛街是回族聚居之地,老北京人沒有不知道的;而帶旗字的地方,如廂紅旗、西三旗等等,則必定與蒙古族或滿族有關。
北京的衚同多,文化積澱也厚,對此,外國人很感興趣,近年來興起的“衚同遊”已經成為北京旅遊的特色項目,招徠了不少五大洲的遊客。相信到2008年,“衚同遊”會越來越火,成為人文奧運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
 
編輯: 田雲鵬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