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要聞  論壇成果  重要講話  本網專稿  人物專訪  評論反應  圖片新聞  論壇花絮  兩岸文教交流  湖湘文化  湘臺往來
  首頁 - 要聞
字號:
吳伯雄:兩岸文化頻繁交流有助刺激文化新生發展

  時間: 2009-07-12 19:47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十二日在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閉幕式上發表講話説,由於地理因素及長期的隔絕,兩岸文化呈現出若干差異,但它們的本質是一樣的,正因為這樣的同質異貌,雙方透過截長補短的頻繁交流,更有助於刺激文化的新生與發展。

  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自二00六年四月在北京舉行第一屆,至今已是第五屆。吳伯雄説,兩岸經貿、文化人士每年齊聚一堂,就兩岸的經貿文化交流與合作提出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在促進兩岸的互信和互惠上有相當重要和具體的貢獻。

  吳伯雄表示,今年論壇最重要的特色是以推進與深化兩岸文化教育交流與合作為重點,首次為兩岸文化與教育的代表人士建立直接溝通與對話的平臺。因為這難能可貴的機會,我們對中華文化的未來,尤其是中華文化能否屹立於全球多元文化之中,併發揮領導角色的願景,更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吳伯雄表示,論壇期間兩岸許多專家們的發言、思索,讓我們對文化有了新的領悟,另一方面也深深感覺到我們正處於開創文化新局的起點。

  “經濟能夠幫助我們今天,科技可以保障我們明天,教育才能保障我們後天。”吳伯雄很讚賞大陸知名人士成思危的這句話。吳伯雄認為,文化是立國之本,文化的傳承與紮根須靠教育。

  “透過教育的發展,提升人民思想與文化水準,借由經濟成長與貿易交流,更加速了兩岸文化的傳播與交流,進而創造文化産業,以達到福國利民的目標。二十一世紀起,兩岸不約而同地專注于提倡文化産業的發展,這不僅是順應世界潮流,同時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希望能透過軟實力把中華文化的深遠內涵傳播到世界各地,讓大家都認識到它的價值與魅力。”吳伯雄説。

  中華文明是四大古文明當中碩果僅存的兩大文明之一。過去幾千年來,歷經一次又一次的外族入侵,總能維繫道統于不墜,並吸收外來文化,重新融合出新的面貌。吳伯雄説,歷史告訴我們,中華民族是全世界最堅韌不拔的民族,中華文化是最具包容性的文化。

  一百多年前,列強入侵,中國面臨前所未有的屈辱與挑戰,甚至瀕臨民族自信心的崩解,臺灣更在西方列強橫肆、瘋狂掠奪資源的情況下,歷經荷蘭、西班牙與日本的殖民統治。吳伯雄説,這是臺灣歷史的悲情與傷痛,但值得驕傲的是,即使存在異族統治下,臺灣文化反而更加茁壯、新生,使中華文化更加豐富。

  人們常説,兩岸同文同種。在吳伯雄看來,“同種”是血脈相連,源自同一祖先;“同文”不僅意指使用相同的文字、語言,其深層的意義更是表示兩者擁有相同的文化。由於各種原因,兩岸文化呈現出若干的差異,但吳伯雄認為它們的本質是一樣的,恰恰因為這樣的同質異貌,雙方頻繁交流,更有助於刺激文化的新生與發展。

  臺灣有句俗語,“一樣米養百種人”。 吳伯雄認為,社會的多元價值來自於眾人的參與以及對話,而這種多元性、活潑性,正是文化産業發展的有利後盾。他建議,兩岸在制訂文化政策時應該把握住如何讓民間的文化活力源源不絕的重點,並且建立完善的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引導文化産業走向康莊大道,讓生活更加豐富美好。(完)

 
編輯: 肖燕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