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要聞  論壇成果  重要講話  本網專稿  人物專訪  評論反應  圖片新聞  論壇花絮  兩岸文教交流  湖湘文化  湘臺往來
  首頁 - 要聞
字號:
兩岸學者認為中華文化是兩岸交流的核心精神基礎

  時間: 2009-07-13 09:06     來源: 台灣網     
 
 

 

  中國影協顧問、劇作家、作家、詩人蘇叔陽彙報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議題的研討情況。(台灣網 鐘寶華 攝)

  台灣網7月12日長沙消息 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專題研討論壇彙報會”今日下午舉行,中國影協顧問、劇作家、作家、詩人蘇叔陽彙報“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研討會情況,主要為三方面內容。

  第一個內容為中華文化的價值觀念和核心價值觀念。蘇叔陽認為,擁有相同的文化價值觀是兩岸交流的一個起點,所有的科學都是可以言説的,雖然學理上有“智者見智”的爭論,但爭論必定有一個能夠共同認知的核心價值觀念。

  另有劉夢溪先生提出中華文化的終極價值觀念説法,即一個字為“敬”,他認為“敬”是中國社會永恒的道德指標;唐浩明以湘湖文化為典型,發現中華傳統文化裏隱藏了兩個大字“血腥”,這種大開大合的陽剛之氣,正像極中國傳統文化的“自強不息,殺身成仁”,也就是孟子所説的“舍生取義”。

  第二個內容是關於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創新。臺灣學者漢寶德提出,中華文化始終都是在傳承的,在傳承的過程中又不斷發展創新,他認為文化應該是完全自由的。林谷芳先生主張中華文化的發展應具有“生命性”和“生活性”,即將文化融合在生命中去感受,並應用於衣食住行等生活根本方式,體現中華文化獨特的實踐精神。

  在專題研討會上,還有學者提出中華文化之所以能夠綿延5000年,一方面生生不息,另一方面又能厚德載人,從而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成為世界文明中共同的財富,在於文化的發展中能不斷吸收外來文化養分,拋棄自己的缺陷。

  第三個內容為傳承和發展與兩岸之間關係的問題。蘇叔陽介紹説,與會學者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那就是中華文化是兩岸交流的核心精神基礎,是兩岸交流的紐帶,現在到了兩岸加強文化交流,共同傳承中華文化的關鍵時刻。(于陽)

 
編輯: 肖燕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