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要聞  論壇成果  重要講話  本網專稿  人物專訪  評論反應  圖片新聞  論壇花絮  兩岸文教交流  湖湘文化  湘臺往來
字號:
兩岸中小學校互訪機制之研析

  時間: 2009-07-11 23:57     來源: 台灣網     
 
 

兩岸出版交流平臺的建立與合作出版

──兩岸出版交流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臺灣出版事業協會理事長  陳恩泉


  一、兩岸出版交流的破冰之旅:

  由於歷史的原因,自1949年起,兩岸關係幾乎不相往來。

 

  由於局勢的演變,自1987年起,兩岸關係有了重大的突破。

  1988年 10月 20日上午,在上海科技圖書公司大樓舉行的“海峽兩岸圖書展覽”,開啟了兩岸出版交流的大門。

  1988年10月,首次“海峽兩岸圖書展覽”在上海舉行,從此開啟兩岸出版交流大門。

  

  大陸出席代表:汪道涵(前上海市長)、張克輝(臺聯會副會長)、許力以(中國版協副主席)、羅竹風(上海社科聯合會主席)、陳文英(臺貿國際公司董事長)、趙世傑(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長)、婁明(中國出版外貿公司總經理)、謝秋涵(臺聯同源書局總經理)、秦鴻令(上海科技圖書公司總經理)、劉冰(美國長青書局董事長)、豪斯邁(美國蒙特利市長)等。臺灣出席代表:陳恩泉、林建豪、傅樟榮、廖蘇西姿、廖俊榮、林春輝、林
宏龍、王華榮、劉慶聰、姜德芾、楊淑媜、蕭錦錦及作家柏楊、王拓等。(攝影:林靜蕓1988.10.20 于上海)

  出席展覽會的前上海市長汪道涵先生在開幕式上致詞説:“兩岸同胞同宗同文,出版界應攜起手來,推動兩岸出版交流,加強合作”。臺灣參展團代表陳恩泉,在“鄉思閣”舉行的兩岸出版界懇談會上提議:“海峽兩岸,以考慮成立交流窗口,為兩岸民間交流搭建橋梁。”

 

  這,已經是20年前的舊事。


  二、兩岸出版交流開始啟動:

  藉由參訪、參展的機會,兩岸圖書出版品的交流互動,早已展開。

  1993年秋天,在北京舉辦的“臺灣圖書展覽”,正式、公開、單獨展出正體字版本圖書2萬餘冊。這批圖書,贈予北京大學圖書館典藏。

  1994年春天,在臺北舉辦的“大陸圖書展覽”,正式、公開、單獨展出簡體字版本圖書2萬餘冊。這批圖書,贈予中央圖書館典藏。

 

 

“1993台灣圖書展覽”在北京舉行                                  “1994大陸圖書展覽”在臺北舉行


  三、建立出版論壇交流機制:

  1.兩岸四地華文出版聯誼會議

  “華文出版聯誼會議”緣起1994年3月30日在臺北舉辦的兩岸圖書出版合作研討會,由本會所提出成立“華文出版聯誼會”的建議,經過兩岸三地出版業界團體的討論及協商後,于同年9月2日在北京舉辦的兩岸圖書出版合作研討會上,與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及香港出版總會達成共識,簽定了“大陸、臺灣、香港出版座談會紀要”,同意先以召開“聯誼會議”的方式為正式成立“華文出版聯誼會”暖身。此後,聯誼會議每年輪流在北京、臺北、香港、澳門分別舉辦。
 

  2.兩岸傑出青年出版專業人才研討會

 

  “兩岸傑出青年出版專業人才研討會”緣起

 

  海峽兩岸出版交流,在兩岸出版界有識之士的推動下,建立了穩定的合作交流關係。然為推動及促進華文出版走向更寬廣的範圍、更高深的層次,年輕一代的出版人登上兩岸出版文化交流的大舞臺,是自然法則使然,也是未來希望之所在。因此當2001年1月,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于友先主席率領代表團訪問臺灣時,兩岸出版界于交流座談會中達成共識,在當年五月在北京舉辦第一屆兩岸傑出青年出版專業人才研討會,並於每兩年在北京與臺北輪流舉行,務期將兩岸出版人才交流的層面擴大到青年,著眼于未來,使兩岸交流合作得以永續長存。

 

 

“第1屆華文出版聯誼會議”                                   “第1屆兩岸傑出青年出版專業人才研討會”在
香港召開在北京召開

  四、合作出版的經濟效益:

  1.閩臺書城 –兩岸出版交流成功的首例

  2002年 2月 26日,坐落于福州繁華的商業街 –中亭街的“閩臺書城”舉行了隆重的試營業儀式,此舉開了閩臺書業界合作之先河,更是海峽兩岸出版發行業同仁多年來交往,真誠合作,辛勤耕耘結下的碩果。福建閩臺圖書有限公司是由福建外文書店和臺灣 13家出版發行單位共同投資創辦的,是為適應加入 WTO後的對外開放環境,充分發揮閩臺地理優勢,加強兩岸書業的交流與合作而採取的重大舉措。

  2.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

  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始於 2005年,每年分別在廈門、 臺北輪流舉辦。辦展宗旨:以促進兩岸圖書出版業的交流與合作為主題,以擴大兩岸文化交流、增強中華文化凝聚力為目標,進一步加深海峽兩岸出版發行界的溝通、交往和貿易,共創商機、共謀發展、共圖大業。通過海峽兩岸出版發行業界的共同努力,著力打造海峽兩岸圖書出版發行的強勢品牌,努力促進和諧文化的積極構建和華文出版業的發展繁榮,為推動海峽兩岸文化産業的合作、交流與發展而努力閩臺書城在福州成立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的交流活動。

 

 

            閩臺書城在福州成立                                        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的交流活動


  五、兩岸出版交流史上的新頁:

  2008年9月,大陸新聞出版總署柳斌傑署長親率近 600人參訪團,來臺參加“紀念海峽兩岸出版交流20週年系列活動”,期間見到了“行政院”新聞局史亞平局長、海基會江丙坤董事長、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與吳伯雄主席,開展了兩岸出版交流史上的新頁。

 

 

紀念海峽兩岸出版交流20週年系列活動開幕剪綵儀式
 

 

 

 

 

 

 

 

 

 

 

                     柳斌傑署長與史亞平局長                                       江丙坤董事長與柳斌傑署長

 

 

 

 

 

 

柳斌傑署長與連戰榮譽主席                                                柳斌傑署長與吳伯雄主席


  六、對參加「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期待:

  兩岸 ─走走看看,二十年。

  海西 ─先行先試,看今朝。

  1.請開放出版市場腹地:

  去年9月,在臺灣舉辦了“紀念海峽兩岸出版交流20週年系列活動”,被定位為“從破冰之旅,邁向統合之路”。柳斌傑署長當時並表示“大陸對臺灣出版政策會更加開放”,是否能依“同等優先、適當放寬”的原則,逐步開放出版社的登記、給予申請書號、放寬書店與通路的經營條件,期待有個可行的時間表。

  2.華文出版單一市場的合作:

  當大陸在推動華文出版“走出去”的戰略時,想起近年的文化交流活動,在海外,尤其是星、馬地區的華人,力倡“華人 .華語.華文”的心聲,倍感艱辛。
 

  今天,兩岸有了呼籲合作編纂“中華大辭典”的聲音,應可在流通市面的國語字典基礎上,把存在差異的詞彙比較陳列,合作出版,供海內外華人一體適用與使用。世界上,華文圖書有五分之一的閱讀人口,開拓華文單一市場,可避免浪費資源與消耗發展空間。

  3.支援臺灣出版業界成立“臺灣出版商會”:

  為有意願在大陸投資的出版同業服務,協助臺資出版業與當地政府部門聯繫,維護企業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反映出版與投資者的意見和要求,促進出版業發展和當地經濟繁榮。具體措施如下:

  (1)為當地政府有關部門與臺資出版業建立溝通平臺。

  (2)向政府和有關部門反應臺資出版業在生産、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及投資者、管理者的意見、建議和要求,積極幫助解決。

  (3)為會員提供出版法規、經濟資訊、投資和貿易活動等方面的服務和幫助。

  (4)根據國家和政府的法律、法令、法規,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

  (5)舉行涉外出版法規、政策報告座談會,邀請政府有關部門為會員提供諮詢服務,組織會員開展聯誼交流活動,促進投資環境的改善和出版業發展。

  4.支援臺灣出版業界參加“亞太出版商聯合會”:

  5月,參加在廈門舉辦的“海峽論壇”時,針對“中華臺北”受邀參加世界衛生大會 (WHA),表示肯定。臺灣的出版業界,也希望有機會受邀參加亞太出版商聯合會 (APPA)的文化交流活動。亞太出版商聯合會的章程所揭橥的宗旨:主要是為了推展與開發亞太地區的出版事業,促進與會團體的相互合作,積極從事出版交流,並就出版、編輯、印刷、裝訂、製版等項目提供培訓學習與技術研發的機會。同時為維護著作權不受侵害,賦予出版品法定權利,鼓勵自由出版與銷售,並盡可能對關稅減少設限等問題達成共識,共同信守。臺灣出版社團組織,認同以上章程,並有能力與經驗執行出版合作與出版交流活動。

 
編輯: 李丹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