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要聞  論壇成果  重要講話  本網專稿  人物專訪  評論反應  圖片新聞  論壇花絮  兩岸文教交流  湖湘文化  湘臺往來
字號:
兩岸嘉賓領略湖湘文化:物美書香醉人心

  時間: 2009-07-12 18:50     來源: 中新網     
 
 

  中新社長沙七月十二日電 題:兩岸嘉賓領略湖湘文化:物美書香醉人心

  中新社記者 白祖偕 肖前輝 傅煜

  穿過盛夏熱烈的陽光,行走在書香四溢的岳麓書院裏,任時光倒流看神秘“西漢美女”……十二日,正在此間參加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嘉賓走進長沙岳麓書院和湖南省博物館,共同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坐落于長沙湘江河畔的岳麓書院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創立於北宋開寶九年(九百七十六年),歷經千年,故又稱“千年學府”。從古至今,岳麓書院才人輩出: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魏源等紛紛在此留下自己的聲音。

  “從古代的書院、學堂,到現在的湖南大學,書院見證了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歷史。”當一個個“惟楚有材,于斯為盛”的精彩傳奇從岳麓書院院長朱漢民口中娓娓道來,臺灣臺肥公司前董事長范振宗不停地點頭,聽得很是入迷。“岳麓書院是個好地方,保存完好,每到一處皆是寶物。在這裡唸書,環境好、氧離子多、心情好,實在是太幸福了。”范振宗説。

  以宋代大文人范仲淹後代自居的范振宗在聽到書院和自己的祖先頗有淵源時,更加興奮,顧不上頭頂烈日就拉著專門研究古代學説的朱漢民教授,探討起範式文風和“中庸之道”來。

  與范振宗的深刻品味書院歷史文化不同的是,第一次來湖南的臺灣世新大學新聞系學生楊璦君和臺灣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研究生蔡幸芳則像一對興奮的姐妹花,奔跑在書院各個地方,拍照合影、大聲念對聯……歡快得像兩隻正在採蜜的花蝴蝶。

  今年即將畢業的楊璦君,目前正在一所補習學校教英文,學新聞專業出身的她希望以後能走上記者崗位。“大陸的新聞媒體就業情況怎麼樣,當記者辛不辛苦?”趁著記者採訪她的機會,她也嘗試了一把記者癮。

  薈萃了湖湘大地眾多文物遺珍的湖南省博物館以馬王堆漢墓文物、商周青銅器、楚文物、歷代陶瓷等最具特色。神奇的帛畫、華麗輕柔的絲綢、古樸且滲透泥土氣息的書簡……這裡的一切都讓來這參觀的臺灣嘉賓既親切又新鮮。

  穿梭在館陳列廳的歷史長廊,不少嘉賓仿佛以為自己真回到了與馬王堆漢墓同時代的二千多年前。進入陳列室,看到復原的西漢辛追夫人蠟像,聽導遊講封存了兩千多年的女屍至今仍輪廓清晰,來自臺灣的新黨主席郁慕明感嘆,“湖南文化博大精深,不是嘴巴講出來的,而是實實在在。”

  “這裡就像一個文化的寶庫,保存完好的絲綢製衣讓人看到了兩千多年中國的紡織技術就已經很了不起了。館藏文物豐富的湖南省博物館可與臺北故宮博物院以及一些新建的臺灣特色博物館互訪交流。”臺灣民意代表呂學樟説。(完)

 
編輯: 楊笑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