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要聞  論壇成果  重要講話  本網專稿  人物專訪  評論反應  圖片新聞  論壇花絮  兩岸文教交流  湖湘文化  湘臺往來
字號:
馬英九是湖南人?兩岸論壇選址長沙意義非凡

  時間: 2009-07-12 18:49     來源: 環球時報     
 
    夏日炎炎的湖南長沙11日迎來了兩岸交流的盛會──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湖湘文化研究專家、湖南師範大學教授秦旭卿接受香港大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選址長沙意義不一般。

  中華傳統 一脈相承

  秦旭卿説,湖南自古文化底蘊深厚,有千年古書院岳麓書院,有數量驚人的秦簡、三國吳簡,馬王堆漢墓文化、江永女書、以及四大發明之一最重要的造紙術等都在湖南,這在中國文化史上成為獨特一面。

  尤其近代湖湘文化對現代中國影響深刻,湘軍領袖曾國藩、左宗棠;辛亥革命先驅黃興、推翻帝制復辟制度的蔡鍔;新中國開國領袖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等,都是受湖湘文化的深厚影響,他們深刻影響著中國近代歷史的發展。還有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臺灣政界名人宋楚瑜都是湖南人。

  秦旭卿説,兩岸眾多政界、教育界、商界知名人士,來到這座中國久負盛名的芙蓉城,品讀湖湘文化,溝通兩岸民智,傳承中華文脈。湖南也再次成為海內外華人的焦點,書寫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新篇章,這與湖南上面深厚的人文基礎離不開。故此,第五屆兩岸文化經貿論壇在長沙舉行,十分契合這次論壇的主題。

  岳麓書院院長朱漢民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心憂天下,敢為人先”,這是世人公認的“湖南精神”。不僅岳麓書院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首,“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湖湘大地留存的屈子遺風和流淌的詩意,深深感染了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也熏陶了無數祖籍湖南的臺灣文化名人,瓊瑤、洛夫、龍應臺等等,使得淺淺的海峽無法割裂文化的血脈相融相通。

  湘臺文化 相融相通

  朱漢民説,“惟楚有材,于斯為盛”──岳麓書院門前歷經歲月風霜的這副名聯,既是湖南人的驕傲,也是湖南人的動力。千百年來,湖南人的精神與思想,或多或少都受著這八個字的暗示與影響。這次論壇還安排了海峽兩岸人士,參觀岳麓書院和馬王堆漢墓陳列。前往瞻仰前賢大儒風範,共話兩岸文化教育交流,也是意義非凡。(周先)

 
編輯: 楊笑     
台灣網 版權所有